舞花姜
姜科舞花姜属植物
舞花姜(Globba racemosa Sm.),姜科舞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的基部膨大、纤细;叶片为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朵黄色,花冠为黄色;果实为椭圆形,表面平滑。花期6~9月,果期9~11月。由于其花序有色彩瑰丽的苞片,像舞者的彩衣,而花柄上的弯曲花蕊,就像舞者婀娜多姿的肢体语言而得名。
植物学史
舞花姜因其花序有色彩瑰丽的苞片,像舞者的彩衣,而花柄上的弯曲花蕊,就像舞者婀娜多姿的肢体语言而得名。
形态特征
舞花姜多年生草本,根茎纤细,匍匐;根稍粗;株高0.6-1米;茎基膨大。叶片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2-20厘米,宽4-5厘米,顶端尾尖,基部急尖,叶片二面的脉上疏被柔毛或无毛,无柄或具短柄;叶舌及叶鞘口具缘毛。
舞花姜为圆锥花序顶生,长15-20厘米,苞片早落,小苞片长约2毫米;花黄色,各部均具橙色腺点;花萼管漏斗形,长4-5毫米,顶端具3齿;花冠管长约1厘米,裂片反折,长约5毫米;侧生退化雄蕊披针形,与花冠裂片等长;唇瓣倒楔形,长约7毫米,顶端2裂,反折,生于花丝基部稍上处,花丝长10-12毫米,花药长4毫米,两侧无翅状附体。蒴果椭圆形,直径约1厘米,无疣状凸起。花期:6-9月。
生长环境
舞花姜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宜在半荫蔽、土壤疏松肥沃的环境中生长,生于海拔400米~1200米的林下阴湿处,生长适温为18~25摄氏度。
分布范围
舞花姜原产于泰国,中国华南等地有引种栽培,主产于中国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世界范围内,印度西北部、尼泊尔、缅甸、老挝也有。
繁殖方法
舞花姜具有球状根茎,所以可采用分球的繁殖方法,也可以采用株芽繁殖和扦插繁殖。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地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磷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微酸至微碱性(pH6.0-7.5)的沙壤土为好。舞花姜根系发达,增产潜力大,整地时应深翻土地0.3-0.4米,整细、耙平、锄净杂草,将腐熟农家肥与复合肥、钙镁磷肥充分混匀后施入种植土内,保持园地不积水,做到能排能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
种植要点
温度:舞花姜是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典型物种之一,喜高温多湿和半荫环境,舞花姜在种植过程中,夏天要防止高温,应将其放在阴凉处;冬季应注意防寒;在中国北方需要将其移至无风、较温暖的室内越冬。
光照:光照对舞花姜影响较大。舞花姜忌阳光直射,在间接的辐射光或散射光下生长较好,所以在生产上应在人工控制光线环境下栽培。
水分:水分是舞花姜生长的制约因子。舞花姜大多原产于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些生长在极为潮湿的沟谷石壁或沼泽地,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因此在生长季节需勤浇水,并经常向叶面喷雾,但需要注意土壤不要过粘过湿,否则易烂根且容易引起病害,进入秋冬后,生长缓慢,浇水量要逐步减少,防止冻害。
土壤:舞花姜的生长和栽培对土壤要求严格,舞花姜要求土壤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用肥沃的富含有机质的腐殖土和多孔的粗介质作为基质较好。一般用腐叶土和泥炭土等量混合配置,也可用塘泥:泥炭:珍珠岩以2:3:1的比例混合配制。出苗后,可根据不同土质分次中耕,防止土壤板结。培土还可以防止根茎露出土外,可多生长茎叶,促进子姜肥大。
肥料:舞花姜在生长期对肥料需求量大,必须定期进行施肥,一般每年应施肥3-4次,初春、初秋和冬前各1次,施肥以有机质肥料为主,秋冬肥可适当增加磷钾肥。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舞花姜形态奇特,花色金黄,富有金属光泽,其盛开的花朵像翩翩起舞的少女,轻盈婀娜,美妙多姿,可作室内盆栽观赏,其花亦可作切花观赏。
食用价值
舞花姜的果实用于健胃,花序可用来炒食或烤食。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中记载,舞花姜地下茎入药,性味辛,性温,健胃消食;主治胃脘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参考资料
舞花姜属.植物智.
舞花姜.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0 13:40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