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ES细胞
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细胞
小鼠ES细胞是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细胞。
简介
小鼠ES细胞的分离方法基本成熟,且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1981年Evans首次分离得到小鼠ES细胞,他以手术切除受精后2.5 d小鼠卵巢并结合激素注射干扰子宫环境,从而使胚胎延迟着床,再回收胚胎,将其体外培养于STO细胞饲养层上,结果得到了小鼠ES细胞系。
Martin G R以免疫外科法剥离小鼠囊胚滋养层细胞,得到内细胞团(ICM)并将其置于STO细胞饲养层上,培养基为小鼠PSA-1 ES细胞条件培养基,结果也得到小鼠ES细胞。此后,Axelord等用微滴法得到小鼠ES细胞系;Kaufman等用单倍体延迟着床小鼠囊胚建立同源二倍体ES细胞系;Wobus等首次用原代小鼠成纤维细胞作饲养层建立了小鼠ES细胞系;Smith等首次使用大鼠肝细胞条件培养基作为分化抑制物建立了小鼠ES细胞系。Brook F A等进一步完善了小鼠ES细胞的分离方法,以致从许多品系小鼠包括近交系和突变系,都可获得ES细胞。
组织
分离小鼠ES细胞并非只能从囊胚,也并非必须依赖饲养层细胞。Dhhaise等将52枚8-细胞小鼠胚胎消化成单个分裂球并培养于小鼠原代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所用培养基为DMEM/F12,并添加100 mL/L的胎牛血清、100 mL/L的新生犊牛血清和0.1 mmol/L的2-巯基乙醇,5天后,出现多个干细胞集落,消化传代后建立了一个ES细胞系MSB1。将MSB1注入SCID(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 mice)小鼠,能产生包含三胚层分化物的畸胎瘤,注入52枚囊胚产生了2个活的个体(1雄,1雌),但雄性个体无生殖能力。Tojo等用同样方法从杂交小鼠(C57BL/6×DBA/2)8-细胞胚也得到了ES细胞。
小鼠ES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自我更新能力。Suda Y等将小鼠ES细胞传250代以上没有出现转化的迹象,它们仍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在生殖系嵌合体中能产生正常的配子;作为核供体能重组克隆胚胎。上述结果表明小鼠ES细胞是永生性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7 11:5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