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
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
常用字)。读作shǎo或shào。最早见于
甲骨文。六书属
指事字。甲骨文的“少”字,是在“小”字三个点的基础上,加一个点(指事符号),表示不多。其本义是数量小。读shǎo表示数量少,与“
多”相对;读shào指年纪轻,与“
老”相对。“少”又是
中华姓氏之一。
“少”,六书属指事字。甲骨文的“少”字,是在“小”字三个点的基础上,加一个点(指事符号),表示不多。
金文把这个指事符号拉长,变为一撇。
小篆上部已经变成“小”,指事符号变成曲笔。
隶书、
楷书笔画化。“少”的本义是数量小,与“多”相对;又引申为丢、遗失;还引申为亏欠;也可引申为暂时、稍微。表示这些意思时读作shǎo。还可以读作shào,指年纪轻,与“老”相对。
少与小原是一字,本为
象形字。卜辞中所见之“少”字皆与“小”字同义。自来古文字学家皆以从三点之为小,以从四点之为少。甲骨文中二字构形实同,应为一字,二字分化大概是春秋战国间的事。少、小分化后,“少”之末笔“丿”起着与“小”相区别的作用,成为一个指事字,但同时又以“小”为声。金文中“少”多用同“小”。少、小可同义连用,指年幼。《
说文》收有“尐”字,实为“少”之异体写法,其分析尐为从小乀声,少从小丿声都是没有根据的。
又《广韵》:式照切。《韵会》《正韵》:失照切,𠀤烧去声。《玉篇》:幼也。《增韵》:老之对也。《易·本义》:两仪者始,为一画,以分阴阳。四象者次,为二画,以分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