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君
美籍华人作家
少君,著名美籍华人作家,海外新移民作家, 也是最早在中文网络上写作的作家之一。曾以李远、未名、马奇、赵军、程路、剑君等笔名活跃于海内外文坛。着有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纪实文学等多种体裁作品,出版了《凤凰城闲话》、《未名湖》、《怀念母亲》 、《人生自白》、《大陆人》、《奋斗与平等》、《阅读成都》等多部著作。其小说被评为是“一幅‘清明上河图”般的浮雕面影(陈瑞琳),其散文被称之为“一幅长天绿水、花光百里的风情画卷”(黎阳)。
人物简介
少君,1960年出生于北京一军旅之家,18岁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声学物理,毕业后当过《经济日报》记者,参加过中国政府一些重大经济策划与研究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赴美德州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学成后历任美国两所大学的研究员,并兼任中国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南昌大学教授等职务,1998年被《世界华文文学》选为年度封面人物。2000年,四十岁盛年时,他宣告退休,专事游历写作,退隐于美国凤凰城南山下。
主要作品
出版著作
《现代启示录》——香港百姓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11月
《未名湖》——美国洛城作家出版社,1996年6月
《奋斗与平等》——美国洛城作家出版社,1999年2月
《愿上帝保佑》——美国洛城作家出版社,1999年2月
《大陆人生》——台湾世华作家出版社,1999年7月
《大陆留美学生档案》——台湾世华作家出版社,1999年7月
《新移民》——台湾世茂出版社,2000年4月
《一只脚在天堂》——中国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年9月
《人生笔记》——美国凤凰出版公司,2000年10月
《网络情感》——中国群众出版社,2001年5月
《大陆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6月
《未名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6月
《少君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8月
《西域东城》——台湾星定石文化出版社,2001年10月
《少年偷渡犯》——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12月
《人生自白》——中国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
《漂泊的奥义》——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9月
《洛夫:诗-魔-禅》——中国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7月
《未名湖(中英文)》——中国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12月
《凤凰城闲话》——中国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
《阅读成都》——中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5年10月
《印象成都》——中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年3月
《怀念母亲》——中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年6月
《美女与熊猫》——中国文汇出版社,2006年6月
《印象成都(中英文)》——中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年8月
《食色锦里(中英文)》——中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年8月
《成都映像(中英文)》——中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年8月
《台北素描》——中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年11月
《天府成都》——台湾兰台出版社,2006年12月
《Chengdu: A City of Paradise》——美国阿瑟出版公司,2006年12月
《The Images of Chengdu》——美国西里布斯出版公司,2007年2月
《Chengdu》——中国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3月
《约会周庄》——中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年4月
《Chengdu,La Ville Paradisiaque》——美国阿瑟出版公司,2007年5月
《美女与熊猫》——台湾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
《人在旅途》——中国南海出版社,2010年10月
发表论文
1. 《第Ⅹ次浪潮——华文网络文学》、《华侨大学学报》,1999年4月
2. 《九十年代北美华文文坛一瞥》、《北美华文创作的历史与现状》,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3. 《北美华文网络创作的回顾与展望》、《中外文化与文论》,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4. 《大浪淘沙——评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中的小说》、《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年1月
5. 《潮起潮落——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中的散文简论》、《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年1月
6. 《如歌的行板——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中的诗歌评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年1月
7. 《再论北美网络文学》、《新视野新开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8. 《漂泊的诗路》、台湾《创世纪》第135期,2003年6月
9.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冲击极其前景》、《永恒的文化记忆》,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2月
10.《论洛夫诗的意象》、《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华文文学》,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
11.《当代美华文学概况》、《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新星出版社,2005年12月
12.《从情感宣泄到突破成规》、《双重经验的跨域书写》,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6月
13.《在城市间行走》、《第一届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香港明报出版社,2008年3月
14.《网起网落:新移民与北美华文网络文学》、《华文文学》, 2009年5月
主编作品
《北美华文创作的历史与现状》——与顾圣皓合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海外新移民文学大系——北美经典五重奏》——五本: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泪血尘烟》(沈宁)
吴川是个黄女孩》(严歌苓)
《横看成岭侧成峰》(陈瑞琳)
《怀念母亲》(少君)
《雁过藻溪》(张翎)
《海外新移民文学大系——文学社团丛书》——八本: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衔木的燕子——新移民作家笔会作品集》
《文心隽永——文心社作品集》
《硅谷浮生——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作品集》
《旋转的硬币——加拿大中国笔会作品集》
《生活絮语——海外女作家协会作品集》
《枫姿绰约——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作品集》
《心泪无痕——火凤凰文化协会作品集》
《心雨——林黛作品集》
作品录入
《美国华文作家作品百人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年8月
中外文化与文论》——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网路新语丝》——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期望超越》——花城出版社,2000年11月
《你发育了吗》——文汇出版社,2001年2月
《南强之光》——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网上文萃》——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新视野新开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送你一条中国结》——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2003年8月
《美国新生活方式-紫金城夜总会》——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9月
《美国新生活方式-市长的请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9月
《华章四海来》——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11月
《永恒的文化记忆》——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2月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华文文学》——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二辑)》——新星出版社,2005年12月
《北美华文作家散文精选》——香港创意联出版社,2006年3月
《北美华人移民纪实精选》——香港创意联出版社,2006年3月
《双重经验的跨域书写》——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6月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理论与实践》——中国文化出版社,2007年8月
《一代飞鸿——北美中国大陆新移民作家小说精选与点评》——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10月
媒体刊载
《奋斗与平等》等小说——《华夏文摘》,1991年4月,5月,6月……
《少君专栏》——《达拉斯新闻》,1996至2002连载五年,每周一篇
《少君随笔》——《亚省时报》,1999至2010连载十一年,每周一篇
作品还大量发表于《世界日报》、《人民日报》、《联合报》、《世界华文文学》、《台港文学选刊》、《中国青年》、《散文》、《亚洲华文作家》、《中外论坛》、《美华文学》、《美中导报》、《环球时报》、《中国日报》、《台湾日报》、《创世纪》、《葡萄园诗刊》、《莱茵通讯》等数十家报刊及数万家中文网站。
出版图书
获奖情况
华文著述奖——1999年6月,台湾
新语丝优秀作品奖——1999年12月,美国
世界华文小说优秀奖——2000年6月,中国大陆
名著介绍
《人生自白》
自白丰富经历,感悟多彩人生
《人生自白》共一百篇,少君从中精选了四十篇,授权江苏文艺出版社独家积集出版,满足了广大读者的久久的期盼。这些小说勾勒出了十几年来中国社会转型期中的各种生活角色,准确生动地记录下了这一时期内芸芸众生的,荣辱得失,喜怒哀乐。少君以平静和客观的心态对待每一种生活角色的存在,他笔下的人物涉及我们生活的几乎各个层面,有官员、学者、客居异乡的老布尔什维克,也有在美国掌勺的留学生大厨、爱情至上的ABC、上海舞场里的小姐、北京街头的板儿爷、无可奈何的下岗工人,有色迷迷的导演、乐天知命的妓女、聒不知耻的记者、飞扬跋扈的倒爷,也有文物贩子、歌厅老板、安徽小保姆。多为所谓“边缘人”和“弱势群体”,传达了人物既熟悉又陌生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
《凤凰城闲话》
携带历史出游 赋新移民心曲
《凰城闲话》收入少君创作的散文24篇《凤》,每篇从七八千到一两万字不等,以自然之趣、人文之情、史政之理与心灵之智,构成了少君散文的独特气质,被评为具有“新移民心态”的美文。其中《德意志巡礼》、《网络哈佛》、《维也纳交响曲》、《聚焦意大利--从米兰到威尼斯》等尽显世界文化历史和少君足迹,而《台北素描》、《解读重庆》、《云之南》、《走近澳门》、《上海印象》、《周庄洁茹》、《山光水色武夷山》、《烟雨南京城》等则属于回归系列散文。
人物评论
评论专著
《边际定位与跨越》—南京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作者:郭媛媛
《阅读少君》---中国群众出版社, 2002年10月出版,作者:郭媛媛
《少君创作的人文追求与美学追求》—苏州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作者:刘广倩
《由“人生自白”解读少君的创作》--吉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作者:张春玲
《解读少君》---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出版,作者:陈瑞琳
《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二十年研究(1988-2008)》,暨南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作者:蒙星宇
《网络少君》---中国九州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作者:蒙星宇
评论文章
2. 《横看成岭侧成峰》--《世界华文文学》1999年第6期,作者:陈瑞琳
3. 《在大地和天空之间翱翔》—《美华文学》1999年第7期,作者:顾圣皓
4. 《网络作家少君》--《今日中国》1999年第10期,作者:顾圣皓
5. 《少君的创作与人生追求》--《华文文学》2000年第1期,作者:顾圣皓
6. 《现在的网》--《一只脚在天堂》,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年9月,作者:刘醒龙
8. 《少君的诗》--《中外论坛》2001年3期,作者:洛夫
9. 《少君小说论》--《世纪中国》2001年第4期,作者:郭媛媛
10.《美国华文文学中的一枝奇葩-论美国华文作家少君的网络小说》--《同济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作者:施建伟、汪义生
11. 《人生是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梦》--《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作者:施建伟、汪 义生
12. 《平面的边际人生浮沉录》--《达拉斯新闻》2001年10月5日,作者:郭媛媛
13. 《后现代的平面文化快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年第1期,作者:郭媛媛
14. 《去挖金矿的人们》--《北美行》2002年1月号,作者陈晓晖
15. 《人在网中:耕耘并收获着》--《北美行》2002年5月号,王瑞华
16. 《超越自我的记录》--《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作者:施建伟汪义生
17. 《边际定位与跨越》--南京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作者:郭媛媛
18. 《网络文学的走向》--《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作者:王宗法
19. 《明智的选择》--《阅读少君》,群众出版社,2002年10月,作者:公仲
20. 《论少君小说中的“悲悯情怀”》--《世纪中国》2002年9月号,作者:崔俐
21. 《试论少君的“人生自白”》--《中外论坛》2003年第1期,作者:李荔
22. 《少君访谈录》--《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1期,作者:江少川
23. 《解读少君》--《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3期,作者:陈瑞琳
24. 《一幅长天绿水、花光百里的风情画卷》--《达拉斯新闻》2003年4月25日,作者:黎阳
25. 《吾以吾心鉴归程-论少君散文》--《中外论坛》2003年第6期,作者:李寒露
26. 《初识少君》--《中华读书报》2003年8月19日,作者:卞宁坚
27. 《论少君小说的语言特性》--《亚省时报》2003年11月20日,作者:郑鸿宾
28. 《少君的宣泄文学》--《世界日报(世界周刊)》2003年12月14日,作者:曾慧燕
29. 《异乡浮世,绘破碎“大陆人”-析少君小说》--《华文文学》2004年第1期,作者:杨娟
30. 《论少君》--《亚省时报》2004年2月5日,作者:言音
31. 《少君创作的人文追求与美学追求》--《美华文学》2004年夏季号,作者:刘广倩
32. 《人生如诗》--《阅读》2004年第6期,作者:林黛
33. 《少君:网络文学的先驱者》--《中国文化报》2004年10月24日,作者:续鸿明
34. 《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每日新报》2004年12月16日,作者:王小柔
35. 《凤凰城闲话:带着历史出游》--《福州晚报》2004年12月17日,作者:雷蕾
36. 《悦读注目:凤凰城闲话》--《新闻晨报》2004年12月19日,作者:张树伟
37. 《论“人间天堂--温哥华”》--《世华散文评析》2005年,作者:鲁雪莉
38. 《读“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有感--《青年文摘》2005年原创版,作者:老姜
40. 《“侠客”少君》--《广州日报》2005年1月23日,作者:雷淑容
41. 《何不潇洒走一回》--《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华艺出版社,2005年1月,作者:汤大立
42. 《以博大的情怀关注工农—少君作品》--《世界华文文学》2005年第4期,作者:敦玉林
43. 《用“心”在行走》--《文艺报》2005年10月08日,作者:陈瑞琳
44. 《对话成都》--《成都日报》 2005年10月24日,作者:瞿文杰
45. 《游走在冰与火的边界-谈少君“人生自白”》--《新书推荐》2005年12月,作者:乔真
46. 《评“凤凰城闲话”》--《扬子晚报》2005年12月27日,作者:赛非
47. 《论少君“自白体”小说的文体特征》--《知识份子》2006年第2期,作者:周东旭
48. 《追求一种大胸怀》--《知识份子》2006年第4期,作者:周明
49. 《当代“隐者”》--《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5月26日,作者:白舒荣
50. 《网络作家少君》--《绍兴日报》2006年7月4日,作者:周国勇
51. 《少君:不能说汉语太郁闷了》--《文学报》2006年8月3日,作者:丁丽洁
52. 《在城市间行走》--《新浪读书》2006年8月21日,作者:天涯明月
53. 《PK“阅读成都”》--《科州华报》2006年9月20日,作者:吴铭
54. 《由《人生自白》解读少君的创作》--吉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作者:张春玲
55. 《少君的留学生小说》--《从东方到西方-20世纪中国大陆留学生小说研究》,2006年11月,中国文联出版社,作者:李东芳
56. 《论北美作家少君的“人生自白”》--《科州华报》2006年12月23日,作者:吴秋兰
57. 《百变作家─访少君》--《世界日报》2006年12月24日,作者:田新彬
58. 《阅读少君》--《新浪读书》2007年2月,作者:安祺
59. 《北美新移民文学的历史新高度》--《文艺报》2007年2月16日,作者:陈公仲
60. 《游移的身体和斑驳的魂灵-论少君的“人生自白”》--《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3期,作者:向忆秋
61. 《轻松的“乐游”与沉重的“苦旅”》--《红杉林》2007年秋季号,作者:罗四鸰
62. 《少君的书:浪子的心灵望乡》--《东方今报》2008年5月14日,作者:刘辉
63. 《少君的“人生自白”》--《当代文坛》2008年第2期,作者:向忆秋
64. 《城与人—美华作家少君“城市散文系列”论》--《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Z1期,作者: 郭媛媛
65. 《论少君的创作观念和他的网络文学》--暨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作者:胡素珍
66. 《行走如歌--少君散文评论》--《美华文学》,2009年第3期,作者:蒙星宇
67. 《书写“隐藏”在城市中的世界—解读少君的旅行散文》--《作家》2009年6期,作者:白杨
68. 《精英姿态的大众写作》--《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作者:蒙星宇
同行评价
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刘登翰教授评价:
曾经在网上以《人生自白》百篇小说扬名华文文坛的新移民作家少君,以他对各色人等的敏锐观察和绘声绘影的娓娓叙述见长,事虽细小却常蕴寄大义。以此优势进入散文,加上少君无论对于故国还是对于世界无所不能涉足的开阔视野,便构成了少君大散文的基本态势……从小说到散文,如少君充满奇遇的戏剧人生,从一个高潮走向另一个高潮。
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陈公仲教授评价:
阅读少君,从学术的角度,还是一个难度颇大的科研课题。因为少君完全不同于以往我们笔下的海外华文作家,他那质朴、热情、大度、爽朗、坦荡的外表背后,却蕴藏者一口深不可测的生命之泉……对少君的阅读研究,没有渊博的知识,聪慧的才智和深厚宽范的文学功底,是难以入其门径的。少君的作品,看似平实、浅显、简洁、明快,可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极其广阔浩瀚,已经超越了地域的、国家的、种族的界限。
美国克莱蒙研究院亚洲中心主任汤本评价:
追求“不朽”的少君
写少君的这点文字不敢侈谈评论,在美国写文学评论,也很奢侈,不能像文学院的专家,反复琢磨推敲,字字斟酌。这只是感想式的随笔。面对少君的作品,三言两语是不够的。但笔者力图以自己与他相交十多载,对他的人品和文品,作一个大略的个人化的介绍,这篇小文,不是全貌,不是总结,只能说是思考少君、描述少君、评论少君的开始。
一、保持正直(Integrity)和坦诚(Honesty)
第一次见少君,是在十多年前的洛杉矶,当时我只知道他的本名,钱建军。当时还在读书的钱建军也就是现在的少君携着他的美丽女友刚从圣塔芭芭拉“美人鱼”海滨酒店渡假结束,途径洛杉矶。
在当时,大多数的大陆留学生还在忙打工、忙学位、忙实习、忙找工作,哪有闲情逸致,哪有这个经济条件,在海滨住酒店?我有一点惊讶,少君却说∶“那个酒店风景很好,房价虽贵,但值得。”
少君很潇洒,有钱就花。也许,一个人,复苏了生命所有感觉的人生开头就是潇洒的,那么,他的人生过程也一定会充满潇洒的风格。现在回想起来,他也许是就是想和女友有一个浪漫的海滨假期。浪漫在海边,浪漫在心里,浪漫在回忆中,很难得很难得,一生难忘。钱算什?。他对他的女友,坦诚而又真挚。
少君很坦诚,很真挚,不仅对女朋友,也对男朋友。1998年,《汤本论坛》草创之初,经媒体报导,少君获悉我们建立了论坛,他是最早写来E-Mail表示祝贺的几个朋友之一,“我读了你写在论坛上的所有的文字”,他对论坛的方向和风格很欣赏。很快他传来了他的很多作品,并且将他的一本作品集在美国印刷媒体的版权赠送给论坛,表示实际的支持。他的作品集开始在美国一家华文大报上连载,后因编辑工作变动以及其他原因中断。但论坛获得最早的实际赞助,就是来自少君赠送的版权所带来的稿酬。雪中送炭,不在多少,而在情深义重,在知音难得。在这个世界上,“偏见多,荒谬谁能挡?”在这个世界上,“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正直和坦诚是一个出色的作家的基本要素。坦诚真挚的少君很正直,对人间的暴力充满愤慨,对人间的无知和自私造成的狂妄嗤之以鼻,对人间的虚伪、诈欺、浮夸、自我吹嘘的行为很不以为然。虽然,他已不会像热血少年那样深恶痛绝,激动沸腾,但他并不愿作出一个超然成仙的模样,似乎世事与他无关,似乎人间的丑恶与他无关。他会与知心朋友谈到他所看见的人间的黑暗、无耻、卑鄙,小人行径,但他不会谈得很沈重,像是明天天就要塌下来的样子。他只是很平淡地来述说。平淡中,充满对世事的怪诞荒唐的深刻理解。他不会去谴责个人,他的结语常常是“每个人的活法不一样。”
然而,人生总是会遭遇自以为是、动辄横加指责别人而不思己过的人,宽容包涵常常招致无端的攻击,诚恳援助时时会带来小人得志后的轻狂,少君不会策马狂奔,举矛刺向对手,他会悄悄走开,渐行渐远,让人家看不见他。您去得意吧,哥们儿。请走好,朋友。但如果此人是他的兄弟或者挚友,少君一定会和他彻夜恳谈,让他省悟自己,因为只有接近真理,追求真理,只有正直和坦诚,才能带来人生真正的成功。每当讲完一则近似黑色幽默的真实故事,少君的最后一句话总是∶“我有我的活法”。
住在与大峡谷只有三个钟头车程的凤凰城的少君,他的活法,是否也有大峡谷的峻峭、深邃而渺远?而大峡谷是动人心肺,憾人魂魄的。
二、用心看透人生
每次我和少君通话时,我总是想象着,总是真切地感觉到,从南加州到亚利桑那州,连着我们两个人的电话机的一条电话线,在深邃无比的大峡谷的上空一时飘飘悠悠,一时沈坠难持,蘸满人间藐小的浅薄和千古时空的沈重。
少君入世很早,出道很早。他的朋友中,在他青年早期当记者、青年时期作研究员的时候的很多挚友中,有的成了名校校长,有的成了省长,部长级的人物,也有的成了亿万富翁。像他们一样,少君在国内的人生原本可以有很多“色彩斑斓”的展开,仕途、商途、当市长、当院长、当董事长之途,都可以有很大的前景,都可以有很大的“钱”途。但他都绕开了,选择了现在他所喜欢的生活。
少君经多识广,广交各路豪杰,绅士淑女,各方朋友也很愿意交结他。他在美国、在欧洲的朋友很多,在大陆、在台湾的朋友也很多。他饮酒聊天时,且是名人多于非名人;他喝茶谈心时,用台湾人的话,女生多过男生。
少君很潇洒,很大度,但他也有剑拔弩张的时候,这常常是在他的写作中。我读他的作品,常常感到他的锋利和尖刻,这种锋利和尖刻,不仅是可以对付人生中常常可以遇到心怀恶意的人,也是对那些婉劝和温馨谈话所无效的朦朦懂懂之人。
用心看透人生的人,比用眼睛看不透人生的人,更能穿透人生。正如作家刘醒龙先生所说,在少君的文字背后,“他像怀揣老式左轮手枪的职业杀手,衣冠楚楚地站在盛典和盛宴之中,等待出手的时机。”少君的这老式手枪,时时在对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各种人物形象,瞄准,射击。
用心看透人生的人,比用眼睛看不透人生的人,更能珍惜人生。生活中,少君用心珍惜自己的在少女时代就崇爱他的妻子。少君用心来珍惜自己的儿女。少君有没有再用第三颗心去珍爱他的新的女友?我没有问过,如果他还有一个貌和魂都一样灵秀的女朋友,我会不感到奇怪。
如果他真有的话,我想他一样地会用真心来爱。因为他有这样凝聚的能量,因为他有这样深的心。
人是有质量的差异的。我曾经翻译过一篇有关比尔*盖兹的文章,其中,一句话印象深刻:“比尔*盖兹具有极其高度紧密的人的质量和智慧”。
一天晚上,悬在大峡谷上空的“属于我们俩的电话专线”又在晃荡,也有很紧密的“人的质量和智慧”的少君,正在闲散地看美国球赛。于是生命的欢动,以及生命的欢动的形态和声响,通过我们谈话的电话线,散落在大峡谷的深处。
三、用笔超越人生
少君用他的笔写人生,写下了很多人生自白。
《性革命》描述新来美国的年轻人的性革命,变成了谋取个人利益的性交换的代价。《美丽的研究》用极其正经的语言,来刻划“极不正经”的一个专门吊女孩“膀子”的“老王”如何用系统论、心理学、群体心态、层次分析以及竞争心理,来对漂亮女孩们大肆“攻城掠池”的成功进攻和占有。《铁达尼号迷》写一个台湾工程师对《铁达尼号迷》的着迷和深度研究。《大厨》写北京哥们如何在美国的底层逆境中奋斗。《洋混子》一个以帮助青年女子“出国”而玩弄女性的洋混子,最后被驱逐出境。《布尔什维克》是一个用当代革命者的眼光曲解看美国的老人,讲了半天批判美国的话,少君却用“我”的一句问话,“为什么你让自己的儿子移民来美”的事实反问他,使得他的长篇谈话变得虚伪荒唐。《板儿爷》写当代北京城的蹬板车载客的“骆驼祥子”。《ABC》、《嫖客》、《洋插队》、《歌厅老板》以及发财而神秘的《经济学家》等等都是很有趣的、很诙谐、也很沉重的篇章。
人生事实、文学现象的排列本身就是一种壮观。透视它,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描述它,用超越人生的观念聚焦它,是少君的本事。他的散文,很有情致,知识性很强,显示现代的风土人情。
少君的研究和爱好横跨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地理、人文、社会。这处处显示在他的创作中。他是一个非文学科班出身的人,但他对语言的和写作技巧的把握,竟如此专业。他喜欢接触各类人,他的笔下,涵盖社会各类型人物。世态百象,繁杂人生,呼之欲出。
他在美国读书研究的学术修养,他在美国驰骋商场的历练,他在美国生活的精神醒悟和生活体验,无不融入了他的作品,他不是旁观者,他不是初来者,他不是浅偿辄止者,他不是捕光掠影者。他知道创造性生活的不易和艰辛,他知道学院式生活的宝贵以及局限,没有一个传统的“谋生”位置合适他,没有一个传统的或者现代的领导能够领导他的“探索之路”。
少君主动退出所谓“学术研究”领域,主动退出自己经营很成功的所谓“商业世界”,主动婉拒一些海峡两岸学官、政官的机会,从可以成为令很多人羡慕的“强人”的位置,主动退出,来到“作家”这个现今被看成是弱者的行当。
少君作为一个作家,是个强者,已展现了超越传统强者和现代强者的态势和气度。他是他自己人生的领导者。他自己指引自己。他自己读自己,他自己读世界。他自己触摸着这个世界的重要的奥秘,触摸这个世界跨着太平洋的美中两个社会生活、人的生活的“世界”,这个“世界”,已是今天、也是未来全球最重要的部分。他发现了他拥有的一大片处女地,他在这片广阔领域纵横驰骋。
很多人想走自己的路,但是常常中途夭折,无奈痛苦地回到社会生活的常轨中去。少君走自己的路,成功了,靠的是他的勤奋,靠的是他的灵慧。
这个“世界”开始承认他的“研究这个世界重要部分”的体验方式,表达方式。北美及海峡两岸都出版了他的多部著作,大学及学术机构也开始了“少君研究”。最近少君还和台湾的乡土作家黄春明一起获得了“世界华文小说奖”及“华文著述奖”。他的得奖不是偶然的,是很多个写作岁月的积累。只有我们这一代人才能评价我们这一代人自己。
他优雅自如地写作,没有谋生思财之虑,而是富裕有产阶级的“闲适”下的勤奋创造,没有鲁迅笔下“干柴多少钱一斤,白菜多少钱一斤”的穷酸文人的潦倒艰辛,写作是他没有后顾之忧的全力以赴,这样的创作,才会大气,这样的创作,才会才华横溢。少君在用他的笔超越人生。
也许,少君和我,也常常在想这个问题,我们会不会失落?当看到我们的朋友和熟人,纷纷成了美国五百强的亚太或者中国主管,或者新兴大企业的董事长,他们的财富和时间的价值,与他们的过去相比,几十倍的、几百倍、几千倍的增加,现在的和以后的我们会不会有失落感?
我想我们不会有失落感。人生的价值需要用经济作实力支撑,但是人生的价值绝非是用金钱才能衡量的。
突然想到一个我自己难忘的经历,1980年,我途经北京,去看望一个在那里读大学的曾经是我的学生的女孩子,一个很灵秀的女孩。我钟爱着她,但却从没有说出来。我绞尽大男生的脑汁,才把话题从师生般的
对话转移到朋友对话的题目,引出了她们同寝室的女生们给同班男生相貌和气质打分的小故事,我用一个比我英俊的男生作比,故意贬低着我自己,期待着她的回应,她轻轻地说了一句,“他的眼睛里面没有东西”。我听了以后,受宠若惊,一天很兴奋,竟彻夜难眠。后来,这个女孩子成了我的妻子。当我死之前,我的奢望之一,就是希望那个我挚爱也挚爱我的女孩,仍然看到我那时的昏暗的老眼,还有东西在闪亮。
不知少君是否与我有同感?杰出作家的笔是一支矛,专门用来和自己的死神格斗。杰出作家写下一个时代生活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他死了,但他的文字永活在世间。
少君有很强烈的入世和出世的观念,他的价值观是超越这个俗的金钱世界的,他对时空的感受就有双重性,他有抓紧人生不放,仿佛随时在和催命鬼搏并取胜的绝对意志,但又有随时将他的时空,将他的生命遗弃在空旷得令人毛骨悚然的大峡谷之中的超脱意识。能同时拥有这两种极其对立意志和意识的人,真的不多。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那么,七十六年过去,弹指两挥间?我们都会死的,希望我们自己创造的东西,多多少少,能够继续活下来。在万年沈静的历史大峡谷中,留下回响,哪怕是轻微的回响,都很难很难。但,真正人的使命,不正是承继先人的呐喊,发出自己的呐喊,让下一辈人听到,让呐喊活下来……让呐喊活下来……让呐喊活下来……让呐喊活下来……
人在突破自身的极限时,享受着生命美的快感,享受着生命年轻的快感。少君会不老,他在追求另一类人生的“不朽”。
北美著名评论家陈瑞琳评价:
“网”上走来一“少君”
少君,本名钱建军,生在军旅之家,可以想像一路沐浴时代阳光。然而,难能可贵的是,看尽了京华烟云的他,身上竟全无皇城宦海骄躁的烙印,一副诚恳而质朴的表情里,蕴含着他对人生红尘深沉的感悟和思索,对人间悲欢、人性善恶的充分关怀。在我的感觉里,当一个人将超人的机智与透彻的平实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其人格魅力就会展现。而这,正是少君给我们的第一印像。
很难想像,少君曾就读北京大学声学物理专业。令人惊叹的是他当年竟能够一边学习物理,一边创作浪漫的情诗。物理的抽像训练使他的思维走向缜密并时刻与科技前沿接轨,而诗情的洋溢正是他抒情本性不可扼制的自然流露。这一理性与感性奇妙的相辅相成,正好造就了少君把握生活的独特尺度和表现文字上的情感节制。这,是少君创作个性上的一大特征。
很多读者从《人生自白》的洋洋五十余万字中,惊叹少君曾经历过的丰富人生。不错,他坐过监牢,当过学生、工人、工程师、记者、研究员、教授,直到IT公司的经理、总裁,可以说经历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广阔的人生。然而,他的人生对于创作的更重要的一步是从东方到西方!这种跨越时空的感受,才使得他在观照大千世界百态人生的时候能够从临空俯瞰,从而在创作上超越了传统小说家的地域性局限。
少君的研究者认为,少君的创作动力来自于他多年来从事经济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从而关注人生的文学表现。其实不然,少君之所以下笔万言、文思奔涌,真正的源动力是他内心深处一直渴求着一种灵魂的宣泄,从而舒弛经济运作带给他的精神羁绊。他,并不愿成为一个纯粹的学者、企业家,他要在文化的意义上塑造自己的人格。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能不写作,写作使我在与金钱游戏的压抑中得到释放,写作也使我在异域的漂泊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所在。”
在我看来,少君从事创作的另一个客观动力,是他具有着强烈的“新移民文学”使命感。本世纪末,大批中华学子移民海外,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景观,如何表现这从东方到西方的特殊一代,毫无疑问是我们当代文坛最新鲜的主题。尤其是亲历这一命运转变、挣扎在文化旋涡中的新移民,最应该承担起文学表现的使命,为历史留下这一代的面影,为后来者划下路标。而这一沉重的文坛使命,又怎能期望在海外成长的下一代身上?他们是无法感受到开拓者们的苦乐与悲欢的!
与当代的其他作家不同,少君虽然承担起描述新移民生活的文学使命,但他却不是首先从油墨纸香中呼应读者,而是从连接千千万万台电脑屏幕的网络上向我们一步步走来。少君对此戏称为“不喜欢投稿,网上写作天马行空,而且百发百中,没有被退稿的挫折感。”“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全了少君的创作激情,反过来说,也是少君所掌握的科技资讯手段,促使他抓住了这一特殊的时代,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应运而生,少君一跃而登上了海外文学的“网坛”。
任何人也无法否认,传统的“文学”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演变,犹如法国当代电影的无音乐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段,当代文学的魅力愈来愈源自于写实技巧的纯朴和原始本质的生活表现。少君正是感受到了这一审美理想的转换,他找到了一种介于小说与报告文学、虚构与写实相结合的创作文体。由此,他避开了小说的雕琢,也克服了人物访问的局限,他成功地运用了自己把握生活的机智和文字修练上的简洁,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写作优势。同时,他也找到了这个时代特定的千万读者。
少君的文学创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缘于“以文泄气”,这所谓的“气”就是他转战东西方疆场,胸中蕴积的不吐不快的种种感叹和那种征服者的豪气。换言之,这必“泄”之“气”正是他创作的冲动源泉。九十年代,是少君文采勃发的年代,出版诗集《未名湖》、小说集《大陆人生》、《愿上帝保佑》、《留美档案》等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他从一九九七年一月到一九九九年二月在美国报纸《达拉斯新闻》上连载的一百篇《人生自白》系列小说,这一百篇创作文字后又陆续在网上《新语丝》、《世界日报》等北美报刊,以及《人民日报》、《世界华文文学》等两岸媒体上与读者见面,影响甚巨,少君文名由此大盛。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把《人生自白》系列看作是少君九十年代的代表作品。
纵观《人生自白》这一百系列,每篇一个人物一个故事,独立成章,但合在一起,却是活生生的一个当代生活的“百鸟林”,真是“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儿都有”!“鸟儿”虽然千奇百样,但在少君的笔下则是有着鲜明的“入林标准”。 《人生自白》中的人物令人难忘的,首先是一类在美国奋斗的新移民形象。代表作品有《奋斗与平等》、《新移民》、《大厨》、《经济学家》、《破车》、《歌星》、《下岗》、《留学生》、《我兄弟》、《我先生》、《图兰朵》等。无论是俯瞰大峡谷豪情满怀的征服者,还是苍凉悲愤的“下岗人”,无论是在股票市场上大显身手的“经济学家”,还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英年画家“我先生”,少君所要表现的并不是个人在海外的传奇故事,而是这一代新移民在海外艰苦寻求人的尊严的血肉体验。他要揭示的是在财富追求的背后正是隐藏着人性深处对自身人格尊严的精神渴望,如《洋插队》中的赴澳女知青,《代价》中的留日少妇。少君最关注的是人性的失落,并由此而发出对严酷现实的深刻感叹。
当我们宏观地纵览过少君的这些《人生自白》中五光十色的作品时,会觉得那其中蕴含着的饱满的生活积淀和生命激情,实在让人惊叹不已。他的这些作品之所以在海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各家报刊纷纷转载,令读者欢迎的第一要素,就是作者通过这些假设的人物,把生活的原型血淋淋地剖析给我们看,其叙述语言的真实性及深刻性无不憾动人心。此外,《人生自白》的魅力还在于少君所特有的口语化的个性语言风格,这不仅拉近了文学与读者的距离,而且使人物的风貌立刻鲜活地突现出来。使其笔下,有的人物可爱,有的人物可怜,有的人物可憎,有的人物可敬。少君用他那理性而明快率真的文字,将人生舞台上的复杂故事,缩写在一幕慕的方尺之中,绝不絮叨,绝无拖泥,该停的时候嘎然而止,每篇的尾断都带给读者一片无尽的想像的天空........
少君的文学贡献并不在于他提供了怎样的宏篇巨著,也不在于他创造了怎样复杂的人物典型,而是在他的笔下描绘了一特定时代的最丰富最广阔的社会图画,他所关怀并行之笔下的芸芸众生,为我们的时代留下了一幅“清明上河图”般的浮雕面影。
少君的另一个独特的贡献是他在社会巨变的时代面对人性本质的探讨。他从不回避人性的阴暗,更能直面人性的弱点,他敢于把人性在烈火中的考验和扭曲表现得淋漓透彻。这归功于他多年来对社会对人生的准确把握,尤其是他能够把作者自己超越在作品之外,以俯瞰众生的客观理性,使得他笔下的人物获得了高度的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当然,当一个新的文学时代在创造一批新型作家的时候,我们不能够也无法要求他们在艺术上立即呈现出完美与成熟,而传统的经典主义式的“传世之作”的标准也将为新的文学审美观所改变。我们要肯定的是与时代同呼息共命运的作家,我们所要呼唤的是震撼性的无愧于这个惊心动魄时代的大家风范作品的出现,而这正是少君这一代新移民作家们天降大任的神圣的文学使命。
著名新生代女作家黎阳评价:
一幅长天绿水、花光百里的风情画卷
--别是一家的少君散文
说实话,同少君的《人生自白》等小说相比,我还是喜欢他的散文 。那字里行间流溢着的情思,跳跃着的情怀,坦露出的真率;那潇洒行文中闪烁着的灵动,充盈着的飘逸,涌现出的热情总是令我怦然心动,情难自已;总是让我心驰神往,不知所止。恢宏的气势、博大的胸怀、开阔的境界、厚重的积淀、多变的思绪、细腻的情感、精致的结构、优美的语言,使得少君的散文既不同于行走文学、文化散文,又有别于随思杂感、笔记小品。它兼而有之,又超脱不群;它在其中,又出其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自成一派,别是一家。如果说少君的小说是“一幅‘清明上河图’般的浮雕面影”(陈瑞琳语),那么少君的散文则是一幅长天绿水、花光百里的风情画卷。
少君的经历和阅历比常人都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他走遍了千山万水、万水千山,他的足迹所至横跨欧亚大陆,纵横五湖四海。全球的几大洲、几大洋上也许都有他的身影。他可以礼拜五下午在达拉斯打一场高尔夫球,而礼拜六早晨则坐在法国巴黎的大街上喝一杯维也纳咖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闭门造车非章法”、“作诗需得江山之助”,这些古语至言再一次在少君身上得到了应证,无一不在他的散文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构成了少君散文特有的恢宏气势、博大胸怀与开阔境界,为常人所难以企及。《德意志巡礼》、《再见!达拉斯》、《人间天堂--温哥华》、《聚焦意大利--从米兰到威尼斯》、《维也纳交响曲》、《网络哈佛》、《走近澳门》、《上海三六九》、《周庄洁茹》等,单从这些题目就可以知道少君游历的地方之多,涉及的地域面之广。每读少君的这些游记散文,在羡慕之余,不时还会有一丝“嫉妒”:如果我现在也能游历这些地方,那该多好!那会有多少不同的感悟,写下多少记忆的篇章。
少君酷喜游历,自然交游甚广。他广交各路英雄豪杰,聚会八方绅士淑女。用汤本先生的话来说,“他在美国在欧洲的朋友很多,在大陆在台湾的朋友也很多。他饮酒聊天时,且是名人多于非名人;他喝茶谈心时,用台湾人的话,女生多过男生。”他的这些交游,时不时让我想起英国的罗素和昔日的徐志摩。罗素自不必说。想当年徐志摩也是拥有众多的国际友人:“印度老诗人泰戈尔与他最是忘年之交,还与英国哈代、赖斯基、威尔斯,法国罗曼·罗兰等等,都有交往。”(陈从周:《记徐志摩》)据陆小曼回忆,“我家是常常座上客满的:连外国朋友都跟他亲善,如英国的哈代、狄更生、迦耐脱。”自然,同他们一样,少君的这些交游历程就成为了他不竭的创作源泉,构成了他散文丰富的素材。于是,才有了他的哈佛纪行(《网络哈佛》),才有了他的“雪楼小集”(《人间天堂--温哥华》)。是真英雄自潇洒,是真名士自风流。英雄集结,名流聚会自是乐事、雅事。这些在少君的笔下都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更充盈着浓浓的深情厚谊,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凡斯种种,都赋予了少君散文博大的胸怀、开阔的境界。
与以《人生自白》为代表的以理节情,冷静甚至是冷漠叙述方式的小说不同,少君的散文热情而奔放,潇洒而飘逸,字里行间都涌动着真挚与情愫。看了《人生自白》,倍感沉闷与压抑,因为那里面有太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喧嚣与浮躁,人生的多变与无奈,人性的裂变与人类的异化,后现代主义对物欲与本我的推崇,尽管作者只是客观而冷静地反映这一社会现实。但它带给人的总是一种虚无的感觉,不知人类的精神家园究竟在何方?而少君的散文给人的只有知识的丰富、精神的愉悦、情操的陶冶、审美的享受、情感的洗礼、灵魂的升华。如果说少君的小说是一幅阔大而随意的写实画,是原生态的略显粗糙的模具,那么少君的散文则是精雕细琢的纤秀的玲珑塔,而呈现出的则是长天绿水、花光百里的风情画。
有人说少君是携着历史出游,的确如此。这个特点在少君的游记散文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因而使得他的散文在总体上具有一种厚重的文化积淀,一如读纯粹的文化散文;因而也使得他的散文走出了“小体会”、“小摆设”、“小哲理”等小家子气的审美规范的藩篱,树立起一座高大的文化主体的形象。具有渊博人文历史知识的少君总是在他的散文中不厌其烦地给你讲述他所到地方的历史演变、沿革过程,当地的风俗民情、人物掌故,旅途中的所见所闻、随思杂感等,巧妙地融知识、趣味、审美于一体。如同行色匆匆的少君本人,他文章中地域所及也是忽东、忽西、忽南、忽北,纵横捭阖,恣肆汪洋,抚古今于须臾,笼万物于形内。他向你深情地诉说那让他充满了幻想和企望,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周庄;他让你领略波光粼粼、桥街相连的水巷,小船轻摇、绿影婆娑的小镇;他给你讲述“江南巨富”沈万三的传说,南社诗人柳亚子的“迷楼”(《周庄洁茹》)。“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轻拂歌尘转。为谁归去为谁来?”一声古曲,别说他这位身临其境来自西方世界的海外游子,即使我,一如我,品读这精美文字的仍居国内的读者,也思绪蹁跹,陶然忘我。
。。。。。。。
读少君的散文,我再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惟情之一字,维持世界;才之一字,粉饰乾坤。”
少君的散文就是这样,以其自身恢宏的气势、博大的胸怀、开阔的境界、厚重的积淀、多变的思绪、细腻的情感、精致的结构、优美的语言,独树一帜,别是一家。继其如一幅“清明上河图”般浮雕面影的小说之后,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长天绿水、花光百里的风情画卷。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1 15:38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