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政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尤政,1963年12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机械电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副部长级)。
人物经历
1963年12月2日,尤政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
1981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5年9月—1987年6月,就读于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7年9月—1990年6月,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0年6月—1992年11月,博士毕业后留在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工作。
1990年11月—1992年11月,在清华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1992年12月,博士后出站后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工作。
1994年,晋升教授。
1994年—2005年,担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主任。
1998年10月—2000年3月,担任英国萨里大学空间中心访问教授。
2005年—2007年,担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
2005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2007年—2012年,担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第三任院长。
2012年—2014年,担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
2013年12月19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4年—2015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
2014年,扬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尤政受聘担任院长。
2015年9月,担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同年,担任清华大学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主任。
2021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21年10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副部长级)。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尤政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了基于微纳技术的航天器功能部件微型化技术的研究,研制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型化、高性能的空间微系统并实现了在轨应用;提出了基于微纳技术的新型超级电容器设计方法,研制出多种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汽车及多型武器装备中得到成功应用;作为总负责人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颗“NS-1”纳型卫星(2004年)以及“TH-1”、 “NS-2”等多颗微纳卫星。
2024年5月7日11时21分,长征六号丙(CZ-6C)运载火箭以一箭四星的方式将清华大学牵头研制的三江源一号卫星(SJY-1)顺利发射升空。该卫星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尤政院士团队负责研制,继承和应用了尤政院士牵头的“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微纳航天器的分布式可重构遥感技术”项目的创新成果。
根据2022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网站显示,尤政先后发表SCI/EI收录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4部,译著2部。
根据2022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网站显示,尤政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政府图书奖1项与国家级奖励不重复的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
人才培养
尤政对待学生,总是采取鼓励的方式,他认为培养学术自信是取得科研进展的前提。他引用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说明了科研的的秘诀。第一重,做任何都要登高望远,把握住科学前沿;第二重,要把握好方向之后要坚持去做;第三重,瞄准了方向,矢志不渝的努力,机遇和成功是会来找你的。他鼓励大家要趁着年轻多学知识,即使现在看似“没有用”的知识将来也可能成为自身发展的关键。
根据2021年3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网站显示,尤政先后8次获得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荣誉称号(第三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并入选“良师益友”名人堂,还获得“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获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
荣誉表彰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尤政带领团队攻关重重难题,从“清华一号”到“纳星一号”,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中国微小卫星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清华大学新闻网评)
尤政科研作风非常严谨,学术上对人对己都要求严格。他学识渊博,事必躬亲,在光学,微米/纳米学,微小卫星技术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李珂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9 11:5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