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1925.9.16——2017.2.26),是美国著名的情报学家和科学计量学家,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科学引文索引)及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即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现为汤森路透科技集团的一部分)的创始人,生前曾担任汤森路透科技集团终身名誉董事长。
生平简介
早年的学习与研究
加菲尔德1925年9月16日出生在纽约市区,在一个犹太——意大利人家庭中长大。中学毕业后,当过电焊工人、建筑工人。二战爆发后毅然参军,当过滑雪兵。 战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化学,1949年获得科学学士学位。
1954年他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硕士学位。1955年,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第一次在《科学》杂志(Science)上提出了“引文索引”的设想,即提供一种
文献计量学的工具来帮助科学家识别感兴趣的文献。他提出了引文索引和引文技术的概念,从而打破了分类法和主题法在检索方法中的垄断地位,开创了从引文角度来研究文献及科学发展动态的新领域。
创立SCI
1960年,加菲尔德创办了ISI,尽管叫做研究所,其实是一家私人公司。它于1964年开始出版SCI。
1961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获得结构语言学的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An Algorithm for Translating Chemical Names to Molecular Formulas 》是关于语言学在化学情报标引中的应用,并于1961年10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题为《化学语言学:化合物名称的计算机翻译》。
1963年建立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数据库,随后又建立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SCI)和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简称A&HCI)。
1975年以来曾先后荣获美国信息产业协会名人奖,美国信息学会最佳著作奖和荣誉奖,美国化学会赫尔曼·斯考尔尼克奖。
1998年由于他40多年来为情报学做出的巨大贡献,当选为美国情报学会主席。
逝世
据《科学家》杂志(The Scientist)2017年2月27日报道,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创始人、“SCI之父”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于26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去世,享年91岁。
加菲尔德看法
SCI与同行评议
加菲尔德指出,1950-1960年代,当美国的大学要进行终身教授的评选时,管理者们发现,备受推崇的“同行评议”评价方法根本没有办法进行,SCI就成了替代的评估方法。
如果按照理想的状态,就要把那些已经成为终身教授的人都找来,坐在一起,拿着候选人的所有论文,大家一篇一篇地读。这样才能公正合理地评判出,每一位候选人的研究成果好不好,科研水平是什么级别。
但这个过程实在太复杂了。因此,学校找到这些教授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宣称自己“太忙了”。无可奈何的学校只好退而求其次,寻求一个量化的指数,最后他们选择了SCI。
“这个时候,SCI就成了很多人评估科研能力的标准。”加菲尔德说,“这与现今的中国有一定的相同之处。”无论是那时的美国还是现在的中国,相比于复杂的“同行评议”,SCI无疑是一个简单得多的办法。
SCI的局限性
加菲尔德曾对获得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提名的科学家的论文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这些“诺贝尔水准”科学家,发表文章的数量只是普通学者的5-6倍,但发表论文后被别人引用的频次却达到了普通学者的30-50倍。
加菲尔德甚至据此成功预测了某几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发现,如果一篇论文在发表3-6个月内,被引用了很多次,那么其作者获得
诺贝尔奖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在此基础上,加菲尔德希望向中国科学界推荐SCI系统内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来更正现有的谬误。根据这种方法,对一位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评估被单独放在他所在的研究领域中进行,即先在数据库中找出这个研究人员的同行,划出一个群组,然后在这个群组中,衡量此人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加菲尔德发现,人们总是倾向于尽可能简单快速的方法,而无意了解指标背后的意义。比如现在在SCI系统内最受欢迎的一种评估方法“H指数”,只要在系统页面上输入要评估的人名,然后按下一个按键,不到一秒钟,这个人的“学术能力值”就计算出来了。
“我不得不说,这些其实都是非常简单粗暴的方法。它对变量考虑得不够周全,计算出来的结果也不够准确,但是却很便捷。因此就很受欢迎。”加菲尔德说,“人们不用准确,他们只想要一个快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