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湾汉墓,位于江苏省
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是
汉朝时期古墓遗址。
历史沿革
1993年2月,尹湾村农民在高岭取土时发现尹湾汉墓。当时的温泉镇党委领导得知后,一面派人立即赶往现场进行保护,一面向东海县博物馆上报。东海县和连云港市博物馆在第一时间,组织考古工作者对墓群进行勘察、鉴定。发掘工作从2月至4月,历时60余天。
遗址特点
地理环境
尹湾汉墓位于温泉镇尹湾村西南约2千米的高岭上。这里原是一处高出岭面的人工堆积土墩,面积约2500平方米。后因水土流失和人为因素逐渐削平,改为农田。温泉镇位于东海县城西北部,其北为羽山。羽山东西长约1.5千米,海拔269.5米。汉墓所处位置就在羽山山脉的余尾,海拔高度约54米。尹湾汉墓为一家族墓地。M1~M6形制基本一致,为长方形竖穴石坑,构筑在距地表5~8米的基岩上。葬具有椁、棺,有的带边、足厢,在椁与墓坑之间填以青白色膏泥。
墓葬形制
M1,位于墓葬群东南侧,为不规则长方形,墓口东西长3.4米,南北宽2.4米,口至墓底深5米。墓室由一棺一椁、一边厢组成,为单人葬,头向100°。棺盖头部有盗洞,棺、椁、边厢均已腐朽坍塌。椁残长1.85米、板厚0.15米;棺长2.4米、宽0.8米、残高0.5米。边厢位于棺南侧。棺内随葬器物被盗,仅存部分五铢钱。边厢出有随葬品。
M2,距M1西北约2米,为一棺一椁墓,头向105°。坑凿制规整,墓口东西长3.03米、宽约2米、深7.5米。填土中发现汉砖,但无规律。木椁已朽,长2.7米、宽1.62米。棺为整段楸木刳制而成,先制成凹字形,两端以波浪形榫将挡板和盖分别与棺身相连,两侧并以长方亚腰形榫各三个嵌于盖与身中。髹漆,内朱外黑,长2.23米、头宽0.71米、尾宽0.7米、高0.67米、盖厚0.12米。棺头挡板外中部用朱漆绘一柿蒂纹图案。墓主为中年女性,仰身直肢,全身裹殓衣、丝织品十余层,并用丝带分别在胸部、腹部、臀部、小腿部缠扎,然后在其上复盖刺绣衾被二件。
M3,距M2东北约3米,墓口东西长5.25米、南北宽6.4米、深约8米。西壁有斜坡式墓道,宽2.73米。墓壁上凹窝清晰。在距地表1.2米的填土中出土陶房模型一件,接近椁板处出土陶瓦当一件。为夫妻合葬墓,墓室已被严重扰乱,并有焚烧痕迹,属早年被盗。此墓规模最大,在清理中,只发现玉肛塞一件和五铢钱数枚。
M4,距M3西偏北约15米,墓口东西长2.5米、南北宽3.05米、深约6米,为夫妻合葬墓。椁板已朽,棺局部坍塌。北侧一棺长2.3米、宽0.76米、高0.6米。
M5,距M4东南约10米,墓口东西长约3米、南北宽2.95米、深3.7米。椁板已朽,为夫妻合葬墓。在墓坑西南角有一圆形盗洞。墓坑底部近北壁处平铺一层青灰砖,共13块,砖长0.49米、宽0.22米、厚0.08米,砖与底椁板平齐,下为青膏泥。南侧一棺尸骨已朽,但可辨认为仰身直肢,并有少量随葬品。
M6,位于M5西北约45米,保存完整,墓坑口东西长4.2米、南北宽2.7米、深7.5米。坑壁垂直,较为规整。墓室由一椁、二棺、一足厢组成。椁顶板五块,南北向排列,每块之间以半肩榫相组合,长2.7米、厚0.35米、宽0.6~0.65米,椁顶板与棺之间由数十块厚0.05米的小板拼合成排列有序的“天花板”。这种葬俗流行于连云港地区西汉中晚期稍有规模的木椁墓。椁室东西长3.2米、南北宽2.26米。两棺东西向并列。北侧男棺稍大,长2.28米、宽0.76米、高0.73米,头向110”。南侧女棺略小,长2.19米、前宽0.74米、尾宽0.73米、高0.71米。椁外西部为足厢,依椁壁而设,三面用厚0.08米的木板拼成,内长2.1米、宽0.62米、深0.7米。足厢中放有部分随葬品。
文物遗存
综述
尹湾汉墓出土铁器、青铜器、釉陶器、骨、角器、纺织品、漆木器、玉器和琉璃器,以及钱币等各类文物二百余件。还出土了木牍和竹简,部分竹简上还有残留的编绳痕迹,少数竹简已经断裂为数节。木牍字体清晰,木牍的表面还呈现出一层淡淡的油光。木牍虽然叠压在一起,取出时仍有弹性,写在两面的字并没有磨损和粘连的现象。木牍23件,竹简113支。竹简经测量长度均为22.5~23厘米,大简的宽度0.8~1厘米,小简宽0.3~0.4厘米,上面黑色的毛笔字,清晰如刚刚写就;木牍长度与竹简一致,稍宽约6~9厘米,厚度约0.3~0.6厘米。内容丰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东海郡政府文书档案:《集簿》《东海郡吏员总簿》《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簿》《东海郡属吏设置簿》《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六种簿集;2.术数历谱:包括《神龟占》《六甲占雨》《博局占》《刑德行时》《行道吉凶》以及元延元年历谱和元延三年日书等;3.私人文书:包括赠钱名簿、随葬谴策、元延二年日记和名谒;4.汉赋佚篇:《神乌傅》等。
西汉东海郡《集簿》木牍
秦汉时代,地方政府向朝廷汇报一年来当地社会经济与财政收支基本情况的制度称为上计制度,所呈送的上计文书称为“计簿”,也称为“集簿”。尹湾汉墓出土的《集簿》《东海郡吏员簿》《东海郡吏员考绩簿》等,都是与上计有关的资料,为研究两汉时期的上计制度提供了第一份实物范本。
西汉东海郡吏员簿木
《东海郡吏员簿》记载了东海郡太守、都尉和各县、邑、侯国及盐、铁官的吏员的分类统计数字,官位设置由高到低,层次清晰,秩序井然。这种编制体系体现了汉帝国行政管理的理性化,说明了汉代官僚制度的整体管理水平较发达。该牍墨书隶体,正面21行,背面25行,全文共有3650余字,是考古已发现的容纳字数最多的木牍。
西汉永始四年武库兵车器集簿木牍
平息七国之乱后,西汉政府在全国多地设立武库以拱卫京师,同时维护地方统治。该木牍逐项记录一个郡级武库中所收藏兵车器的名称和数量,最后还有总的统计数字。共计240种,23268487件。木牍正反面均用隶书书写,正面六排,背面五排,每排21~26行不等。《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是中国考古已发现有关汉代武库建设的记载中,时代最早、内容最完备的统计报告,而且是发现在内郡政府文书档案上,其文献价值非同寻常,对深入了解汉代武器装备的情况,提供了弥足宝贵的原始资料。
《神乌傅》
《神乌傅(赋)》是一篇亡佚了2000多年的西汉俗赋,全篇664个字,书写在21枚竹简上,每枚竹简长23.5厘米,宽0.9厘米,厚0.3厘米,是考古已发现的最早汉赋实物。《神乌傅》四言为主,读起来琅琅上口,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乌的性格和悲惨命运,有专家认为,它是西汉时期的白话文。《神乌傅》比三国时期曹植的
《鹞雀赋》早200多年,比敦煌俗赋
《燕子赋》早400多年。也就是说,《神乌傅》把中国古代禽鸟寓言文学及俗赋的产生时间提前了200多年,对研究汉赋及汉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文物价值
尹湾汉墓简牍内容丰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研究员在《尹湾简牍与汉史研究》一文中,总结了尹湾简牍在汉史研究领域的六点价值:揭开“上计”文书之谜;为研究汉代地方吏员设置和汉代地方长吏升迁制度提供了活的范例;为探讨汉代武库制度提供了突破口;补正《汉书-地理志》之误;填补了汉赋乃至古典文学史上的一个空白;为术数研究增添了新资料。
文化活动
2023年11月4日,“简牍与秦汉文明——尹湾汉墓简牍发现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连云港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长沙简牍博物馆等3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文博单位80余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纪念尹湾简牍发现30周年,就尹湾简牍的研究、保护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尹湾汉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2002年3月,尹湾汉墓出土简牍被国家档案局列入“中国首批珍贵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尹湾汉墓,路程约13.9千米,用时约2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