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侧腕伸肌为前臂后群肌浅层伸肌之一,为一长梭形肌,位于尺骨后缘外侧。起自肱骨外上髁、前臂筋膜和尺骨后缘。向下移行为长腱,经伸肌支持带止于第五掌骨底后面。肌腹较发达、健细长,占全长1/4-l/5。此肌收缩可伸腕,受桡神经支配。
尺侧腕伸肌位置表浅,易解剖,
肌腹扁平细长,厚薄比较均匀,键性部分有足够的强度,在肌肉移植后重建血供所需时间短,避免了因肌肉宽厚使肌肉中心部位严重缺血坏死,其肌门比较恒定,神经变异少,避免了因去神经不全而影响肌肉存活的难题。有学者研究报道骨间后神经出旋后肌下缘后,由尺侧到桡侧发出6个分支,其第3分支支配尺侧腕伸肌,且大多单干发出,在肌门处可发出2-4分支。
1、尺侧腕伸肌的支配神经主要来自骨间后神经的尺侧腕伸肌支。该神经多为1支入肌(10/20;)2支入肌(8/20);3支入肌(2/20)。由起始点至肌门处长度为(16.6士3.1)mm;肌支起始部位的宽度为(1.1士0.3)mm;肌支发出后一般以12级分支形式于肌腹近端l乃处桡侧深面入肌。入肌处位于
肱骨内、外髁连线下方(81.6士9.8)mm。其各神经肌支均发自骨间后神经,我们发现其可分为3种类型:I型(6/10)神经大多以1支形式由肌腹的桡侧1/3深面进入,入肌后发出两支初级分支:一支水平支,一支向下的分支:水平支又发出一支向上的分支支配肌腹的近端1/3,下支在向下走行的过程中不断发出分支支配肌肉。Ⅱ型(3/10)神经大多以2支形式在肌腹近端深面入肌,入肌后沿中央肌健两侧平行走行沿途发出多个细小的神经分支。Ⅲ型(1/10)入肌时在肌腹的近中1/3-2/3处桡侧深面分为三支初级分支入肌,最上支又发出一支向上的分支支配肌腹的近端,中间支是单独水平走行的一支,最下支又分为纵向走形的两支,走向肌肉的尾点,各神经分支在走形的过程中,发出数个小分支。
2、尺侧腕伸肌血供是多源性的,主要来自骨间后动脉和骨间返动脉分支,其中骨间后动脉往往发出肌支与骨间后神经伴行入肌。经过造影后清晰可见其血管骨间后动脉和骨间返动脉分支,其血供类型主要为节段血管蒂型。骨间返动脉分支往往在肌腹的近端1/3入肌,入肌后发出数支二级分支走向肌的远端,骨间后动脉在肌腹近中1/3处发出肌支与神经伴行入肌,入肌后动脉往往沿中央肌键纵向走行,在走行的过程中不断发出分支支配肌肉。骨间后动脉还发出一些节段性的分支支配肌腹的中下2/3。各动脉分支在肌内有吻合支,形成丰富的动脉网。
尺侧腕伸肌不仅是手的伸肌,也是手的内收肌.作为伸肌,它与两条挠侧肌肉以及指总伸肌协同作用。只要手部保持握拳,后者便具有伸直手部的能力。作为内收肌,它与尺侧腕屈肌协同作用.但值得注意的要点是,在腕部的生物力学中尺侧腕伸肌起重要作用,即拇指主动外展时,如果没有尺侧腕伸肌的协同收缩,将不可避免地伴有手部不合时宜的外展。一侧的尺侧腕伸肌与另侧的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尾点相对,因而作用该相反,亦即尺侧腕伸肌是内收肌,另两肌按理应为手部外展肌,但实际上不是如此。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的收缩并未使手部外展,而仅外展拇指.这是因为尺侧腕伸肌的协同收缩,中和了预期的手外展。换句话说,尺侧腕伸肌的内收成份对拇指的单纯外展是不可缺少的。
1、带血管神经的肌肉移植仍然是重建手和面部等运动功能缺失的有效手术方法,临床上理想的供肌应具备两个条件,即供肌能提供受区所需的足够肌力和肌收缩幅度,同时,肌肉切取后又不至于引起供区的功能障碍。
2、临床上尺侧腕伸肌常被选作供肌用于转位、重建各种因神经损伤或肌肉缺失所致的手运动功能障碍,或作为肌皮瓣转移修复邻近区域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该肌的应用均取完整的肌肉转位,仅能修复手的单一功能缺失,术后对腕的功能及维持腕部的稳定性等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