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伯龙根之歌》是德意志民族的史诗,由奥地利某不知名骑士创作于1200年前后,共9516行,分为《西格弗里特之死》和《克里姆希尔特的复仇》两部。
内容简介
该作品是德意志民族最杰出的史诗,共9516行,分为《西格弗里特之死》和《克里姆希尔特的复仇》两部。尼德兰王子西格弗里特成长于莱茵河下游的克桑滕(Xanten)地区,以力大无穷和勇猛果敢著称。青年时代他便周游列国四处历险,并占有大量财富,其中包括神秘的尼伯龙根宝藏、一把魔剑和一件隐身衣。他斩巨龙、通鸟语、浴龙血,几成刀枪不入金刚之躯。可惜由于沐浴时一片菩提叶飘落肩胛,因此这一龙血未及之处便成为他全身唯一的死穴。
一天,西格弗里特从鸟儿的啾鸣中听闻勃艮第国王巩特尔之妹克里姆希尔特百媚千娇,决意向其求婚。本来他助勃艮第王国击退了丹麦和萨克森的入侵,求婚理应轻而易举。但是国王巩特尔要求西格弗里特必须帮助自己迎娶冰岛女王布伦希尔特,事成之后他才会把妹妹嫁给西格弗里特。冰岛女王布伦希尔特貌美却好战,她要求所有前来求婚的人都要与她进行三场比赛——标枪、掷石和跳远,谁取得所有比赛的胜利,她就嫁给谁。凭借隐身衣的魔力、西格弗里特暗助巩特尔得偿夙愿。而巩特尔也兑现诺言,将妹妹许配给西格弗里特。两对新人双双完婚。新婚之夜布伦希尔特吊打了巩特尔,并将他捆绑在墙上。次日,巩特尔只好再次求助于妹夫。当夜,西格弗里特再次身披隐身衣潜入布伦希尔特的寝宫将其制服,并顺手拿走了她的腰带和戒指。
多年以后,西格弗里特和克里姆希尔特应邀前往勃艮第省亲。在前往教堂的路上,两位王后因谁身份更尊贵理应先行的问题大起争执。克里姆希尔特拿出布伦希尔特新婚时佩戴的腰带和戒指来炫耀自己夫君的强悍。得知真相的布伦希尔特羞愤异常,其仆从哈根立誓为主雪耻。哈根偶然从克里姆希尔特的口中得知西格弗里特的致命要害。在一次出征中,由于难觅敌人踪影,出征变成了一次狩猎。当西格弗里特在泉边躬身欲饮时。哈根突然从其背后抛掷出长矛,正中西格弗里特要害。西格弗里特死后,克里姆希尔特悲痛欲绝,立誓为夫复仇。几年后,克里姆希尔特把尼伯龙根宝藏作为自己的结婚礼物送到勃艮第,哈根趁其出游,夺得宝藏并将之沉入莱茵河底。
13年后,匈奴国王埃策尔派遣使者向克里姆希尔特求亲,克里姆希尔特为报夫仇答应前往匈奴国。一天,她向埃策尔提议、邀请兄长巩特尔一行出席节日庆典。哈根看出了克里姆希尔特不怀好意。极力劝说巩特尔不要赴约,但巩特尔最终依然决定前往匈奴国。在欢迎庆典上、双方互派武士进行比武,匈奴武士有意弄假成真,使得庆典变成一场混战。终至血流成河、尸横遍地、巩特尔和哈根被活捉。克里姆希尔特并未立刻杀死哈根,为夫报仇,而是向他询问宝藏的下落。哈根答道:只要他的主人巩特尔还活着,他就不会说出宝藏的所在。克里姆希尔特为了问出宝藏的下落,杀死了哥哥巩特尔。看到主人被杀,哈根对克里姆希尔特说,现在除了上帝和他自己,再也无人知晓宝藏的所在,恼羞成怒的克里姆希尔特随即杀死了哈根。勇士希尔德布兰特看到哈根这样一名忠心耿耿的武士竟然被一个妇人杀害,他怒不可遏挥刀杀了克里姆希尔特。整部史诗就此在一片血泊之中收场。
《尼伯龙根之歌》的故事,虽源于公元五世纪民族大迁移时代,但它所反映的生活和思想意识却是属于十二世纪封建社会的。诗中正面形象英雄西格弗里原是日耳曼传说中的人物,在本诗中他已被改头换面成了一个中世纪的骑士。他勇武过人,但胸怀坦荡,急公好义,不先堂堂正正的英雄本色。所以这个人物一直是后世读者所称赞的,恩格斯把他称为“德国青年的代表”可见其深远的感人力量。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德国英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是在《西格弗里特之死》《克琳希德的复仇》两首民间叙事短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这两首短歌产生于5世纪至6世纪,8世纪左右逐渐合而为一,13世纪才被加工整理,具有现在的形式,作者姓名不详。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史诗通过西格弗里特的英雄事迹、他的惨遭杀害,以及他的妻子克琳希德为他复仇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歌颂了勇敢高尚的品质,广泛地反映了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生活状况。
史诗一方面歌颂齐格弗里德光明磊落、先人后己的英雄品德,一方面暴露了封建主之间的权势之争,反映了封建阶级上升时期的生活和理想。这部史诗是德国中世纪文学的宝贵遗产,批评家们誉之为德国的《
伊利亚特》。
此外这部作品也深刻地反映了它产生的时代——骑士文化的鼎盛时代。不论从风俗时尚的描写上,或者从全书的诗体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点。这本书采用的诗体即所谓“尼伯龙根诗体”每四行构成一节,每两行押同一韵脚。古代很多骑士诗人(行吟诗人)采取的也是这种诗体。
整部史诗描写了追逐权势、荣誉感和较强的复仇欲望引起的冲突,却反映了历史现实,歌颂了日耳曼人的勇敢和忠诚。
艺术特色
(一)英雄人物具有鲜明的神话色彩。
西格夫里特未成年时就凭借体魄杀死了尼伯龙的两位王子,成为尼伯龙宝物的主人,后来又依靠力量斩杀了一条巨龙。在巨龙的血中沐浴后,皮肤便可刀枪不入,但西格夫里特在沐浴时一片叶子落在了他的肩胛骨上,于是那里成为他的致命之处。这一特点就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琉斯之踵”。阿喀琉斯在幼时,他的母亲恒河女神抓着他的脚后跟在恒河沐浴,从此他全身除了脚后跟都是刀枪不入的。最后阿喀琉斯因为被人射中了脚踵而失去生命。因此,《尼伯龙根之歌》中西格夫里特传奇经历与神奇之处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
(二)真实描写与艺术幻想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真实性是这部史诗在创作上的一个特点。作者把人物放在一个真实的世界,并描写他们所处的现实生活。《尼伯龙根之歌》的故事发生在莱茵河和多瑙河流域,这里的城市、河流、道路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甚至像帕骚大主教彼尔格林是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的。既然是在现实世界中,就会既有欢乐又有痛苦,就会有像哈根、克里姆希尔德这样复杂的人物形象。
在整个故事中,充满艺术幻想的部分。西格夫里特杀死巨龙后用巨龙的血沐浴便可刀枪不入。西格夫里特拥有尼伯龙根宝物,有一件隐身衣,可以隐身。哈根遇到水上女仙,女仙预言他们除神甫外无一返还。书中几处关于梦的描写最后都预言成真。克里姆希尔德未出嫁时梦到她驯养的野鹰被两只大鹫啄死,自己却无能为力,她的母亲乌特便说,这个梦不吉利,那只野鹰就是日后会和她在一起的高贵骑士,但是克里姆希尔德会很快将他失去。果然,她与西格夫里特的结局就是这样。还有在西格夫里特被害之前,克里姆希尔德做了噩梦又不好的预感。恭特他们去匈奴国之前,他的母亲乌特也做了预示不详的梦。西格夫里特被哈根杀害后,用棺柩显灵的方式判断谁是杀害西格夫里特的凶手。当凶手走近受害人的灵柩前,尸体上的伤口就像被害时一样鲜血喷溅,显灵结果证明哈根就是凶手。这些艺术幻想的部分为史诗的叙述增添了艺术魅力。
这部作品有力地展示了各个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充分描写了指导他们行动的各种感情。《尼伯龙根之歌》一书不只以史诗的雄伟气魄塑造了人物形象,而且用出色的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一幅古代各个封建王国之间交往的图画。
出版信息
作品评价
《尼伯龙根之歌》作为著名的世界史诗之一创作于德国中世纪中期的英雄史诗,相较之前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的神话色彩减弱,宗教内容增加。这部史诗不仅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极具史料价值,是我们了解欧洲封建社会、骑士精神的重要读本。
诗中其他人物有的很不完整,尤其是克琳希德这一人物,在第一部里她是个温柔贤淑的女子,在第二部里却成了凶狠的复仇者,她的复仇动机又不明确,起初似为丈夫报仇,后来又变为争夺宝物。还有布伦希德也是如此,起先她是冰岛的勇武的女王,婚后一下子变成了一个俗不可耐的女人,前后判若两人,性格极不一致。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了本史诗第一部和第二部各有不同来源以及在史诗形成中的各种复杂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民间创作在艺术上的局限。但是,不管怎样,这首史诗的中心思想是很明确的:它歌颂的是光明磊落舍已救人的英雄暴露的是封建社会残酷丑恶的争权夺利。贯穿全诗的尼伯龙根宝物可以说是封建主争夺的权势的象征。
同时,这首诗还大胆地显示了异教精神,尤其是它对匈奴宫廷中宗教信仰自由的称颂,更明显地表现出民间诗人对基督教一统天下并残酷镇压异教的不满情绪。这首史诗词句朴实语言精炼,节奏强烈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