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圣境,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圣像路9号,占地8平方千米,是一个完整的儒文化主题体验区。
名称由来
尼山五峰并峙,五水汇流,山环水抱之中,有孔子父亲生活过的鲁源村,孔子母亲的家乡颜母村,有孔子出生的夫子洞,形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圣山、圣水、圣地的圣境景观和圣父、圣母、圣人的圣境格局,这便是尼山圣境的由来。
历史沿革
孔庙建筑群
孔庙的修建开始于五代后的周朝,始建于周显德年间。
宋朝时期,对孔庙进行重新修建。宋庆历三年(1043年),修建夫子殿、讲堂和学社。
金明昌五年(1194年),对所有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在整体维修过程中,并没有对最初的格局进行改变,并且这种格局被保存至今。
金末,孔庙的塌毁最为严重,直至元至元四年(1338年)才得以重建重修,并且重修一直持续到1975年的大修。
尼山书院
尼山书院在孔子庙的重修过程中方开始建设。
宋庆历三年(1043年),开设了学社,后被大火烧毁。
元至元二年(1336年),也有些史书记载是在元至元三年(1337年),后在孔子庙西处模仿国子监而成进行了重建。
孔子像
2015年12月,孔子像正式落成。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尼山圣境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圣像路9号,占地8平方千米。
地貌特征
尼山圣境建于尼山之上,尼山山体呈北东—南西向的椭圆形布局,主峰海拔344.6米,位于23个山峰中间。属于低山丘陵地带,隶属于蒙山北西部余脉的边缘部,山的特质表现为石质山岭,且有明显裸露特征。
水文特征
13尼山南侧的圣水湖原名“尼山水库”,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尼山西侧为昌平山,因山顶平而广阔,古人取吉祥之意而得名。尼山东南为颜母山,以孔子母亲颜征在命名。
植被特征
尼山圣境树木山草不是非常繁茂,其自然植被覆盖度小于60%。
景区布局
尼山圣境一期是当前景区的核心,初步的定位是“孔子的世界,世界的孔子”。一期总体的规划思路,是按照“一环五区”的原则进行设计。“一环”,即环湖主题文化休憩带;“五区”,即国际游学营地区、儒学圣殿瞻礼区、山水书院修贤区、国际文化旅居社区和生态农业耕读体验区。景区主打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教育培训等综合性的旅游活动和概念。尼山圣境景区依山傍水,功能区分布合理,能够带给游客不同的文化体验。
主要景点
孔子像
孔子像像高72米,是由中国雕塑家吴显林先生主持设计,以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先师孔子行教像》为参考。立于层层拾级而上的基座,整体造型似一座雄厚而深朴的巨山。整尊雕塑总高度为18.1米,其中像体高11米,底座高7.1米,采用大写意手法,青铜铸造。雕塑建筑造型紧紧围绕“见素抱朴”的宗旨,力求与曲阜儒学文化区建筑风格相协调,底座整体将孔庙“九进院落”的建筑制式引入其中,大小九组台阶缓步递增,在景观轴线上起到聚焦雕塑气场的作用,同时后期将陆续增加12根高约9米的柱体,讲述儒家历史文化经典,以此来增强空间和历史的解读性。2018年央视华人春晚上,孔子像与长江、黄河、长城一起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符号一同出镜,亮相世界。
大学堂
大学堂依山而建,整体呈退台式建筑的形制,是集博物、典礼、讲堂、会议、演艺以及其他配套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建筑。大学堂总高65米,共9层,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主要包含集贤厅、大学之道、七十二贤廊、仁厅、义厅、礼厅、智厅、信厅、礼乐堂等有序的、仪式化的文化空间。大学堂汇集了书法、彩绘、金银错、瓷版画、漆画以及铸造、木雕、生漆脱胎、泥塑等中国古代经典的艺术形式,用建筑的和艺术的语言讲述着中国人的审美选择与精神追求。
七十二贤廊空间东西长105米,南北宽17.5米,高16米,是大学堂最重要的文化空间之一。其中有孔子《杏坛讲学》的油画,油画题材选自孔子杏坛讲学的典故。左右两侧,陈列30组泥塑群雕,主要从《论语》《史记》《左传》等古典典籍中,选取孔子及其弟子的典型故事。
仁义礼智信五厅中仁厅是最大的厅,可同时容纳约1500人进行学习、庆典和会议活动,所以仁厅也被称为课堂、礼堂、殿堂。信厅主墙面漆画以印章为构图进行设计;智厅以黑色为主色调,铜雕主题为孔子问礼于老子;义厅主调为白色,采用江西景德镇瓷板画艺术形式,将赵氏孤儿、将相和、桃园结义的故事呈现出来;礼厅大红为主色调,文化为题为尼山礼乐图,即启蒙礼、拜师礼、冠礼、婚礼、乡饮酒礼。
孔庙建筑群
孔庙建筑群在尼山中锋东麓。就建筑群分布进行分析,庙在前,书院在后,并且各成院落。庙包括三个区域,东、中、西,总共包括81间殿、堂、祠、亭等,占地约1.6万平方米,而真正被使用的建筑面积已经高达约1700平方米。东中西每一布局也有差异,位于中区的殿宇被称为大成殿和寝殿,其形式呈现明显的前后布局,人们将其看作是前院和后院。东西区也体现自身明显的布局特征,具体包括土地祠、启圣殿及寝殿和毓圣侯祠讲堂。三间正房位于书院中,且正房都有两间厢房,总占地面积约660平方米。
尼山书院
尼山书院在庙东北百余米处,同处于孔庙建筑群内,周围恒墙,书院大门南向,院内有正房5间,五禀四柱前后廊式木架,灰瓦硬山顶,东西厢房各5间。系当年讲学授业和纪念孔子的处所。整个建筑群占地1.6公顷,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夫子洞遗址
夫子洞遗址位于尼山建筑群的东侧山脚处,从尼山书院可拾级而下可至。人们也将它称之为“坤灵洞”,经考古考察,尼山夫子洞遗址被确立为商至汉遗址,是曲阜市文物保护单位。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被流沙所淹没。后其洞口又复出。相传夫子洞为孔子出生地,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地位。
相关文化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在政治上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主张用“仁”来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放宽对劳动者的剥削,以稳定统治。由于他的很多主张对稳定统治秩序有利,因此以他的思想为基础改造成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
孔子首开私人办学之风。他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循循善诱,提倡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他主张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和做配合起来;他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反对死读书,希望学生学了要用;门下弟子三千,杰出者也有七十二。因此被后人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晚年除教学外,还着手整理了许多古代文化。他删诗书,订礼乐、修周易,还把鲁国的国家档案加以整理,编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春秋》。珍贵的古代典籍,经过孔子整理,得以保存下来,这是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贡献。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文化活动
礼乐演艺
2018年,《金声玉振》获得
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
《金声玉振》是一台以中国礼乐文化为主题的大型艺术剧目,以“世界的孔子”和“孔子的世界”作为立意方向,将诗、乐、舞等中国古典艺术形式与当代科技艺术手段相结合。全场演出参考孔子自述的人生历程,以四季更迭、人生九大阶段所涉及的重要仪式为主轴线,展现一个普通人在圣贤的影响下,不断成长的过程,深度感受明礼的生活方式。
文明论坛
2018年9月26日上午,2018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暨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尼山圣境大学堂开幕,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嘉宾及中外媒体记者等参加开幕式。本届文化节和论坛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积极响应联合国“世界文明对话”号召,围绕“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同命同运 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深入探讨文明的相融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途径,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为人类的未来和平、有序发展献计献策。
所获荣誉
2021年10月,尼山圣境入选100个“好客山东
网红打卡地”名单。
2021年11月5日,尼山圣境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一批
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023年12月,尼山圣境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2024年2月,尼山圣境文化夜游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入选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名单。
旅游信息
门票价格
开放时间
9:30—17:00。
交通信息
起点火车站乘坐10路内环,在河埒口站下车,换乘89路,在灵山胜境站下车;
起点火车站乘坐82路,在溪北新村站下车,步行140米至西北新村站,换乘89路,在灵山胜境站下车;
起点火车站,乘坐98路,在河埒新村站下车,换乘89路,在灵山胜境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