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汉语一级字,读作尾(wěi或yǐ),本义指人或动物的尾巴。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寅集上】【尸字部】尾 ·康熙笔画:
7 ·部外笔画:4
〔古文〕𡱕𡱓𡲵《广韵》《集韵》《正韵》无匪切《韵会》武匪切,𠀤音委。《说文》微也。从倒毛在尸後。《玉篇》鸟兽鱼虫皆有之。
又末後稍也。《易·未济》狐濡其尾。《书·君牙》若蹈虎尾。
又《诗·邶风》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注》琐,细。尾,末也。
又《战国策》王若能为此尾。《注》终也。
又东方星名,十八度尾为大辰。
又次名。《礼·月令》日月会於鹑尾,斗建申之辰也。
又底也。《尔雅·释水》瀵大出尾下。《注》尾犹底也。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瀵犹洒散也。
又《书·尧典》仲春鸟兽孶尾。《注》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因物之生育,验其气之和也。
又陪尾,山名,在江夏安陆县。一名横尾。一曰负尾。
又姓。《左传》殷民六族有尾勺氏。
又汉刘虞吏尾敦。
说文解字
【卷八】【尾部】尾
微也。从到毛在尸後。古人或饰系尾,西南夷亦然。凡尾之属皆从尾。无斐切。今隶变作尾〖注〗㞑、𡱓、𡲵,古文尾。
说文解字注
(尾)微也。微当作𣁋。𣁋、细也。此以㬪韵为训。如门扪也、戸护也之例。方言曰。尾、尽也。尾、梢也。引伸训为後。如晋语岁之二七。其靡有微兮。古亦叚微为尾。从到毛在尸後。到者、今之倒字。无斐切。十五部。今隷变作尾。古人或饰系尾。未闻。郑说韍曰。古者佃、渔而食之。衣其皮。先知蔽前。後知蔽後。後王易之以布帛。而独存其蔽前者。不忘本也。按蔽後卽或饰系尾之说也。西南夷皆然。後汉书西南夷列传曰槃瓠之後、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按尾为禽兽之尾。此甚易解耳。而许必以尾系之人者、以其字从尸。人可言尸。禽兽不得言尸也。凡全书内严人物之辨每如此。人饰系尾。而禽兽似之。许意如是。凡尾之属皆从尾。
音韵方言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i1 mi3 [mi2] [沙头角腔] mui3 [陆丰腔] mui1 [梅县腔] mi1 mui1 [海陆丰腔] mi1 mui3 [mui2] [客语拼音字汇] mi1 mui1 [东莞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1 mi1 mui3 [宝安腔] mui1
◎ 粤语:mei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