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旁腺癌
病症名称
尿道旁腺癌发生在外阴前庭的尿道开口周围,尿道旁腺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
病因
尿道旁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排尿、性交、妊娠或反复泌尿系感染对尿道刺激可能是一些尿道癌的诱因。增生性疾病,如肉阜、乳头状瘤、腺瘤、息肉会继发恶变。尿道黏膜白斑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
临床表现
尿道旁腺癌早期症状为排尿困难,尿道出血、尿频、尿痛。远端尿道或尿道口出现结节状或红色的出血性肿物,尿道局部肿胀可触及肿物。当瘤灶增大时,可阻塞尿道或向外阴、前庭、阴道口扩展,出现明显的溃疡、出血性的肿块,伴有疼痛和可能出现腹股沟、盆腔淋巴结的转移。早期尿道癌淋巴结转移少见,诊断时部分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大约一半的晚期或近侧尿道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一般认为,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多为转移,而非感染。腺癌多发生远处转移,远处转移最常见肺、肝、骨和脑。近端尿道癌浸润膀胱,向后累及阴道,临床可出现尿道阴道瘘或膀胱阴道瘘。淋巴结转移与血行转移无相关性。
检查
尿常规检查、分泌物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诊断
尿道旁腺癌根据临床表现的症状和体征可初步做出诊断;行尿道口肿物活检为腺癌时可确诊。
膀胱尿道镜检及活体组织检查是诊断尿道癌的主要方法。但有些病变几乎不向尿道内生长,膀胱尿道镜检查可能漏诊,此时可以经阴道用手指将病变向尿道方向推移,将能更好地暴露和观察病变。确诊尿道癌需要活体组织病理学诊断。活检最好经尿道取材,少数情况下可经阴道针吸取材。可以取晨尿或用尿道拭子或刮匙伸入尿道取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
确诊后还需进一步全面检查,了解病变范围,排除癌转移,明确临床分期。
治疗
1.手术治疗
(1)低分期尿道癌 ①限于黏膜极表浅的尿道癌,可用激光或电灼治疗。如有复发可重复治疗。避免灼烧过深,形成尿道狭窄。②前尿道外部可见低分期的小肿瘤,可局部切除,仅限于黏膜或黏膜下的肿瘤。③前尿道癌,O、A和B期可行尿道部分切除。④B或C期尿道癌,选择性病例可行保留膀胱和尿道全切除。前尿道癌施尿道部分切除,不能保证尿道切缘无癌,可考虑行全尿道切除术。尿道全切除后重建可控性尿流改道。
(2)高分期尿道癌肿瘤 已浸润全尿道、膀胱和阴道的晚期病例,应用联合治疗。前盆腔脏器切除术,包括盆腔淋巴结和全部尿道、膀胱、子宫及附件、阴道前壁和侧壁、耻骨联合和耻骨降支整块切除,尿流改道。该术式对浸润癌效果不佳,5年生存率仅10%~17%,局部复发可高达66%~100%,并发症多,如骨髓炎、骶髂关节不稳定、直肠阴道瘘、会阴疝等。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适宜各期尿道癌治疗,单纯放射治疗用于O期、A期或小部分B期患者。放射治疗方法包括单行近距离组织间插置放射治疗,或组织间插置放射治疗配合体外照射治疗,或术前体外放射治疗加手术。分化良好的局限性尿道癌单用组织间插置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率可达75%,当尿道周围组织受累时,局部控制率下降至50%。这种情况下,用小野外照射配合组织间插置,或体外放射治疗配合手术治疗较合适。
放射治疗后,易出现放射性尿道及膀胱黏膜炎,一般发生于放射治疗后1天~2周,持续4~6周,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及尿路刺激征。晚期并发症可表现为黏膜坏死、尿道阴道瘘、膀胱阴道瘘、放射性肠炎及肠梗阻。严格选择病例、精细的插置技术和对放射治疗区放射治疗后的良好护理,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发病程度。
术前放射治疗加手术治疗适宜B期和C期的患者,放射治疗后4~6周进行手术。手术切除范围类似膀胱癌手术,即行根治性膀胱尿道切除术和膀胱上尿路改道术,尿路改道术3周内行根治性手术。如果病变累及阴道,需要行会阴阴道切除术,并用网膜瓣填充于阴道无效腔,以免盆腔内容物下垂及肠疝形成。病变累及耻骨联合时,需行耻骨切除术。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处理,类似外阴癌治疗,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常规预防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意义不肯定,此治疗用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的高危患者。
3.化学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的作用不肯定,主要用于D期及晚期病例。抗癌药物如多柔比星(阿霉素)、博莱霉素和达卡巴嗪(氮烯咪胺),可作为放疗的辅助疗法。当盆腔淋巴结已有转移时,可做动脉化疗,随后做手术治疗,可能会改善疗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3 21:15
目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