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床成因类型之一。包括含铜砂岩矿床(cupreous sandstone),含铜页岩矿床和含铜碳酸盐岩矿床。含铜砂岩,常与红色岩系伴生,故也称为红层铜矿(red-bed copper);含铜页岩则与黑色页岩有关。层状铜矿的重要性在世界上仅次于斑岩铜矿。
含铜岩系,主要是在潮湿与干燥气候转换的情况下形成,往往产于红色岩系中的浅色岩层中;含矿岩层,多半在还原环境下形成,颜色为暗灰、灰黑、绿灰等色,其中常含有少量炭质、有机质以及星散状的黄铁矿、绿泥石和
碳酸盐矿物的胶结物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或扁豆状。矿层厚自十几厘米至几米以上,含铜常有一层至数层,个别达十几层至几十层。矿物成分比较简单,常见的是辉铜矿、斑铜矿,其次是黄铜矿及自然铜等,次生矿物有孔雀石、蓝铜矿等。矿石中交代现象比较明显。矿石矿物常呈带状分布。矿石一般品位较富,含铜可达1%~3%。一部分层状铜矿的铜质来源可能与火山作用有关。有时,矿石中含硒、碲、银和钴等,是钴的重要来源,可综合利用。矿床的成因有分歧,但大多数人主张是同生沉积成岩作用(包括成岩过程中溶液的作用)以及成岩后热液的改造和叠加作用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