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上层间水常指埋藏于两个不透水层间含水层中的一种地下水。上下两个隔水层分别叫顶板和底板。层间水可 分:(1)无压层间水:地下水不完全充满 层间,具有自由水面,运动性质与潜水 相同;(2)有压层间水:即承压水,地下水完全充满层间。
性质:层间水在
矿物中的含量不定,随外界条件而变。当温度升高时,水分即逐渐逸出,至110℃时便大部逸出。在失水过程中并不导致晶格的破坏,仅相邻
结构层之间的距离减小,同时
折射率、
密度则增大;而在适当的外界条件下,又吸水膨胀,并相应地改变其物理性质。
层间水的形成决定于地质构造和岩层的空隙性质,各种空隙的含水层在适宜对的地质构造条件下都可形成承压水。最适宜形成承压水的还有向斜构造与单斜构造。所以,承压水的存在与区域地质构造关系密切。
有明显的补给区、承压区和泄水区。由于具有隔水顶板,因而承 压区与
大气圈无直接联系。补给区与泄水区往往相 隔很远。水的补给常位于含水层露出地表处。它有 时未充满透水层,形成与潜水相同的潜水面,称为无 压层间水或下降层间水。如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 含水层,则含水层中便产生静水压力,打井至该层 时,水便在井中上升,甚至自动喷出,这种称为上升 (承压的)层间水或自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