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夷行》是宋代陈与义的一首诗。
作品原文
居夷行1
遭乱始知承平2乐,居夷3更觉中原4好。
巴陵5十月江不平,万里北风吹客倒。
洞庭叶稀秋声歇,黄帝乐罢川杲杲6。
君山7偃蹇8横岁暮,天映湖南白如扫9。
人世多违10壮士悲,干戈未定书生老。
扬州云气11郁不动12,白首13频回费私祷14。
后胜15误齐已莫追16,范蠡17图越当若为。
皇天岂无悔祸意,君子慎惜经纶18时。
愿闻群公张王室19,臣也安眠20送余日2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遭到战乱也知道要保持国家安定,居住在湖南地区反而更觉得家乡好。岳阳的十月江面波动,万里的北风都能把客人给吹到。洞庭湖的树叶稀松秋天已经渐渐走远,上古时,黄帝在洞庭观乐后离去,如今只留下果杲水波。在洞庭湖中,高耸突兀的样子横扫岁月的痕迹,天空倒映着湖南荒凉的样子。人世间多得是与愿望相违背的事,使得壮士悲伤,兵器还未定下来书生就已经老了。皇帝在扬州避难,却受金兵追赶,我暗地里频频为皇帝祈福。奸臣误国已经没办法补救了,现在正要范蠡一样的谋臣辅佐皇帝复兴国家。上天将后悔降祸于宋, 而助宋复兴,君子们应该珍惜筹划国家大事的时间。待驱逐敌寇宋朝复兴以后,天下太平,我就可以安度晚年了。
创作背景
高宗建炎一年(1127)年,金兵掠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高宗建炎二年(1128)十月,金兵攻青州,扬州形势危急。湘湖一带也连年祸乱。适时,作者避乱湖南,作了这首七言古诗。
作品鉴赏
文学鉴赏
开头两句“遭乱始知承平乐,居夷更觉中原好。”是一篇的主题。表示遭逢兵祸以来,由于国破家亡,自己逃难在外的惨痛的教训,才意识到承平的欢乐。人们往往在承平的时候,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一旦遭逢祸乱,亲眼看到国家残破,人民被屠杀,城市被摧毁,千家万户在腥风血雨中流离失所的情况,才深切的感到承平的可贵,感到逃难到边远的地方,即使幸免于难,那里抵得上安居中原的好!作者在两年当中,由河南而避地襄汉,而转徙湖湘间,北望神州,胡骑遍野,江南一带也岌岌可危。所以在惊魂甫定之余,写下来这样沉痛的句子。
第二段是“巴陵十月江不平”以下六句。写自己在湖南——即“居夷”的具体情况。十月的巴陵,湘江上面有汹涌不平的浪涛。强劲的北风,从万里吹来,几乎把征人吹倒。洞庭湖边,残留着的落叶稀少了,秋声也已经销歇了。从前黄帝在这儿演奏的咸池之乐,现在再也听不到了。川原上还留有杲杲之光,算是对这位祖先的留念吧。君山在岁暮天寒的时候,还依旧矗立在湖里,天空映照下的湖南,就像扫过似的一片惨白。这就是现今湖南的景象。这六句用环境中凄惨的物象,暗寓时事的艰危,不平的江涛,凄厉的北风,都是比喻,湖南在当时还算是后方,已经如此萧条冷落,那么前方一带的景况,其凄惨景象也就可想而知了。
接着作者以“人世多违壮士悲”一下四句,表达自己虽然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但忧时的激情,仍处炽热之中。前两句感叹人世多违,国家多难,固已使壮士兴悲;而干戈未定,金人的气焰方盛更使书生有国仇未报,年华易逝之恨。后两句对金人增兵南攻,深心忧虑,云气郁然不动。也许金兵像风暴一样,又将卷到那里,不免在客中频回白首,私衷祝祷朝廷安然越险。这四句深蕴爱国的热情,显示作者虽然在颠沛流离之中,还在时刻为国家的前途担忧。
接着以“后胜误齐已莫追”等四句,希望朝廷能吸取过去奸臣误国的教训,不要再出现张邦昌一类的国贼。过去灾祸的造成,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战备不修,奸臣通敌。就像战国时期齐国相后胜的贻误齐国一样。现在是往事难追,不堪回首了。然而像过去越国范蠡、文种那样图谋复兴国家的忠义之士,如李纲、赵鼎、韩世忠、岳飞等人却依然存在,应当怎样戮力同心,生聚教训来报效国家呢?这是应该尽心策划的。皇天难道没有这个悔祸的意思,有志图谋恢复的忠义之士,正当掌握时机,慎惜自己,为朝廷施展经纶世事的才能啊!这几句表达了对国事深切的愿望。
最后两句:“愿闻群公张王室,臣也安眠送余日。”进一步倾吐自己的赤忱,表示倘能听到诸公张大国威,匡扶王室的勋业,驱逐金兵、恢复中原、还于旧京的喜讯,自己即便是老死在蓬门之下,送过这忧患余生,也心甘情愿啊!
全诗语重心长,激于爱国之情,起笔就启示人们一旦国家危亡,人们也就没有幸福可言。作者的体会是从血与火的惨痛教训中得来的。中间以十句揭示忧心如捣的情怀。“天映湖南白如扫”,是化用唐代诗人高适“胡天白如扫”诗句,把危险的境界,形象的展示在人们面前。说明只有惩前毖后、发愤图强,才能越过风险。作者认为国事仍有可为,因而用“后胜误齐”和“范蠡图越”两个对比鲜明的事例,激励南渡君臣要卧薪尝胆,上下一心,慎惜时机,力图兴复,那么皇天悔祸之时,山河重光之日,定可到来。结句更使此意深化,表明书生耿耿此心,虽有报国之志,但张大王室,在目前仍然有盼于衮衮诸公。所谓身在草莽,而心存魏阙,正是作《居夷行》的本意。
名家点评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1113年(政和三年)进士,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寻谪监陈留酒税。后拜中书舍人,迁吏部尚书,出知湖州。1136年(绍兴六年),拜翰林学士。1137年(绍兴七年),除参知政事。1138年(绍兴八年)卒,时年四十九岁。有《简斋集》、《无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