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乡丝绵茶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特产
屈乡丝绵茶,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屈乡丝绵茶外形条索紧秀均匀,锋苗挺秀,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鲜叶柔软、持嫩性特强;用手拉断叶面,断面银丝万缕银光闪闪;其内质则更为佳品,高香持久、清香纯正、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味绵长,叶底明亮悦目,色、香、味、形四佳,有机内质,品质上乘。
营养价值
屈乡丝绵茶游离氨基酸≥2.0%,水份含量≤7.0%,总灰分≤6.5%碎末茶≤5.0%,粗纤维≤10%,水浸出物≥38%。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秭归县土壤多属砂壤土、紫色页岩土或泥质岩土,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0.5-2.1%,pH值5.5-5.6。基地无工业“三废”等污染。秭归县为川东褶皱及鄂西八面山坳会合地带。东段为黄陵背斜,西段为秭归向斜,属长江三峡山地地貌。长江由西向东分县境为南、北两部分。沿长江河谷往南北延伸,海拔逐渐升高。江北北高南低,江南南高北低,呈盆地形。境内山脉为巫山余脉,最高点云台荒海拔2056米,最低点茅坪河口海拔40米,全县平均海拔约800米。
水文情况
秭归县水系比较发达,境内长江流长64公里,溪流网布,135条小溪汇成青干河、童庄河、九畹溪、茅坪河、龙马溪、香溪河、吒溪河、泄滩河8条水系注入长江,流域面积1952.5平方公里,境内流长247.8公里,河网密度(不含长江和135条小溪河)0.1公里/平方公里。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18.37亿立方米。水源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水质良好,无污染,符合NY 5020-2001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
气候情况
秭归县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但由于受地势和海拔高差的影响,气候类型垂直变化明显。县内历年平均12月18日为初霜日,次年2月13日为终霜日。12月20日为初雪日,次年3月2日为终雪日,年均降雪6.9天。年均风速1.2米/秒,多偏南风,次为偏北风。年均相对湿度71%。年平均气温18℃,1月平均气温6.4℃。7月平均气温28.9℃;平均气温年较差22.5℃。年均日照时数1619.6小时,夏多冬少,春秋适中。年日照1300小时以上,≥10℃的年积温5500℃以上,无霜期300天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年降雨量1000毫米-1500毫米。
历史渊源
楚宣王三十年(前340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于楚国秭归乐坪里。
1994年10月,秭归县特产技术推广站成功注册“屈乡”商标,意为屈原的故乡。
屈原二十岁时在秭归开坛讲学,植兰修性,《离骚》有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衰众芳之芜秽。九畹,即指秭归县九畹溪镇。
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九畹溪蔡家坡贤达人士李高永被嘉庆皇帝召见,赐“登仕郎”。李感念皇恩,将该地特产茶叶进贡皇上,嘉庆饮后,顿觉满口清香,不禁龙颜大悦,当即赐名“丝绵茶”,并赐扁一块,盖碗茶具一套。后来,秭归人民以九畹溪镇蔡家坡丝绵茶为母本,发展茶叶。
生产情况
2012年,秭归县屈乡丝绵茶地理保护面积40000亩。
2014年,秭归县丝绵茶加工厂及加盟制茶厂共收购农户鲜叶300万斤,加工制成干茶75万斤,其中名优茶30万斤,大宗茶45万斤,产值1.3亿元。带动1.8万茶农人平茶叶收入达9800多元。
产品荣誉
2012年08月0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屈乡丝绵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屈乡丝绵茶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秭归县茅坪镇、归州镇、屈原镇、水田坝乡、泄滩乡、沙镇溪镇、两河口镇、梅家河乡、郭家坝镇、九畹溪镇、杨林桥镇等11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8′00″-111°00′00″,北纬30°38′00″-31°11′00″。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
屈乡丝绵茶生产较其它作物品种对气候、土壤条件等环境因素要求更具特殊性。年平均温度18-22℃,绝对最低温度≥-2℃,1月平均温度≥7℃,≥10℃的年积温度5500-6000℃。土壤质地良好,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6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1毫米以下,其它条件均按NY/T391-2000《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执行。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
屈乡丝绵茶茶树品种选择以九畹溪镇蔡家坡丝绵茶基地的茶树为母本,通过无性系繁育后移栽大田,其移栽对茶苗要求规定严格。
3生产过程管理
屈乡丝绵茶生产过程必须执行《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 391-2000)、《屈乡绿茶标准》(Q/SXC01-2009)尤其注意以下环节:(1)土壤管理。茶园推广使用有机肥,少施用化肥;有机肥主要以经过腐熟的土杂肥、饼肥等为主,施肥结合中耕松土和深耕时进行;同时茶园推广套种绿肥。
(2)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坚持对茶园中的昆虫实行一定程度的“自生自灭”生长。尽可能减少农药等化学用品的残留。通过这一做法,起到保护天敌,使其自然繁殖,达到动态可控制平衡状态。病虫害综合防治主要采取:1、做好茶园修剪、除草及中耕,拣出病叶虫枝,切断病虫害蔓延的途径,破坏害虫栖息场所,抑制其繁衍。浅锄防杂草成长,保持茶园清洁。2、审视茶叶采摘,要勤采勤摘。多次分批及时采摘,减少主要害虫小绿叶蝉取食繁殖场所。3、养殖禽类如鸡、鸭等,虫害严重时放入茶园,捕食害虫。4、采用灯光、性激素诱杀害虫。5、采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还可采用自制植物农药防治等。但施药后要待安全间隔期过后方可采摘。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控制好使用量、浓度、次数及安全间隔期。要避开生产季节和不能影响到茶园中害虫天敌平衡,严禁使用39种剧毒、高毒、高残留的茶叶禁用农药和绿色食品生产禁止使用的农药。
4采收及采后处理
当茶树萌动后,伸展出5%的标准单芽时即可开园采摘。茶叶采摘根据期限嫩度、均匀度等因素分别采摘。采摘时严禁随带鳞片、茶果等杂物,分级验收、分级摊放,分级生产。生产车间和加工器械应干净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加工制作茶叶人员身体健康,加工人员要经过生产技术培训。屈乡丝绵茶加工工艺流程为摊青、杀青、揉捻、二青、整形、提毫、复烘、足干(提香)、割末打标、精选等十道工序。其加工过程必须执行《屈乡绿茶 加工技术规范》。
5生产记录要求
农户户本一本农事操作记录手册,将农事操作和使用的肥料、农药等记录在案,屈乡丝绵茶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必须准确、清晰、工整、完全。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卫生指标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2-2017》。
专用标志使用
屈乡丝绵茶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18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屈乡丝绵茶.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00:58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