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创新发展的框架意见》(鲁政字〔2019〕26号)文件精神,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于2019年7月30日正式揭牌成立。山东产研院将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推动管理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技术创新集群式突破,建设以需求为导向、运行机制灵活高效、研发体系健全、对接国际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带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创新的示范样板,创新产业技术,造福山东人民。
发展历程
2022年12月,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数字经济研究所成立。
2023年2月25日,日照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日照分院)揭牌成立。
办院方针
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面向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重大战略,面向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开展产业技术原始性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和工程化、产品化验证,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催生新型产业,做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技术布局
开展“无中生有、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技术布局:实施变革性技术创新,重点布局发展研发设计、微纳制造、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5大领域,实现新业态、新产业的“无中生有”。突破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围绕信息与智能、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9大领域,为新兴产业突破发展“雪中送炭”。推进传统产业共性技术攻关,面向化工、纺织、机械等6大传统优势产业,推进信息智能与绿色技术转化应用,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锦上添花”。
空间布局
开展“双核两带多节点”空间布局:重点打造济南、青岛两个创新核,“济南-聊城-淄博-潍坊-青岛”“济南-德州-泰安-济宁-枣庄”两个创新带,烟台、临沂、济宁三个副创新核,及其他市多节点的产业技术创新空间总体布局。已经成立济宁、淄博、菏泽、聊城、泰安、德州、滨州、单县等8家分院。
体制机制
在顶层设计上,实行理事会决策下的院长负责制,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是产研院的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把运行管理权、决策权下放给产研院院务会议。成立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行稳致远。为了保证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立创新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聘请各行业高级专家对产研院重大创新布局开展咨询论证。
产研院理事会由省政府、济南市政府领导,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产研院负责人,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负责人,科技界、经济界等相关人士组成。
理事会主要负责研究审议产研院拟定的重大政策及发展中遇到的重大事项,选聘、考核产研院院长及副院长,审定产研院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等,对产研院运营管理进行综合评估。
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由分管科技工作的省领导担任;副理事长2名,秘书长1名,理事会成员若干名,每届任期5年。
理事会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修订《山东产研院章程》;
(二)聘任产研院院长、副院长;
(三)审定山东产研院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经费使用方向及薪酬分配原则;
(四)考核山东产研院运行绩效。
运作机制
在底层构架上,充分体现“以创新创业者为本”的理念,设立人才基金。实施“狼群计划”,重点支持拥有从技术创新到系统集成、工程化和产品化的人才团队;实施“索牛计划”,重点支持在产业前沿技术领域拥有雄厚创新积累的技术专家;实施“雏鹰计划”,重点支持在新兴产业技术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
在运作模式上,以项目为抓手,以平台为支撑。设立项目扶持计划。实施“变革创新”计划,重点支持产业变革性技术创新与集成;实施“战略创新”计划,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实施跃升创新计划,重点支持面向传统优势产业的痛点技术与共性技术研发;设立“平台支持”计划,设置严格的准入门槛,建立严格的过程监控机制,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支持各创新单元以提升创立和服务企业能力为核心,建设科研基础设施。建立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融入全国乃至全球创新网络。
在实践应用上,组建产业投资公司。引进外部资源,联合省内金融机构,调动各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吸引企业与社会广泛参与,建设从种子、导入、发展到并购企业全生命周期风险投资体系,助推创新创业。
远景目标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将始终牢记“创新产业技术、造福山东人民”的使命,秉承“商业成功是检验技术创新唯一标准”的理念,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解放科技生产力。到2025年初步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创业创富一体化、研究开发产业一体化和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紧密融合的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00家,孵化企业1000家,转化技术10000项,创造经济社会效益10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