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始建于1950年,前身体育系是新中国高校最早设立的体育院系。1958年,体育系部分师生与山东师范大学分离,组建山东体育学院。1995年3月,学校将原有体育系、体育部整合,正式更名为体育学院。
学院概况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前身是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创始于1950年,是全国高师最早设立体育系的院校之一。建系初至1962年面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60年来为我国尤其是山东省的体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
专业设置
体育学院下设体育教育系、民族传统体育系、社会体育系、艺术体育系和公共体育教学部,其中
体育教育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设有基础理论实验中心(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心理学等六个实验室)和11个教研室。另有中国残疾人乒乓球队训练基地、山东省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山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等训练和培训组织。体育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00余人,公共体育部承担全校30000余学生的体育课教学、竞赛及群体活动。
现任领导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党政领导
基础设施
学院教学、训练设施完善,现有标准田径场3个(其中2个是塑胶场地)、足球场3个、综合体育馆2个、篮球场60个、排球场50个。另有体操房、乒乓球室、健身房、塑胶场地简易训练房、塑胶网球场、50米游泳池等场馆设施。学院专业图书资料室藏书量3万余册,国内外体育学术期刊100余种。并有8个省级规范化学校作为教学实习基地和十多个人文条件好、地理优越的专业实践场所,为教学和训练提供了保证。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设有体育学下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
民族传统体育学全部4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并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体育硕士、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体育课程与教学论、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等三个硕士培养点。正全面进行全日制和在职两种学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收与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是山东省九·五和十一·五的省级重点学科。现招收10余个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体育哲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在校研究生有260余人,
同等学历学位班200余人。
科研成果
多年来学院时效性地开展教学、科研与训练等中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学科研成果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
实用新型专利,四位教授获得曾宪梓基金奖励。近年来,学院承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哲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全国教育规划和教育部课题4项,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课题8项、省级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80余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
学院荣誉
学院在重视教学、科研的同时,还积极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招收和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方面已有20多年的丰富经验,现试办田径、男女篮球、男子足球、女子排球、乒乓球和健美操高水平运动队,并设有专门的竞技体育训练教研室,竞争选拔出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承担教练员工作,各项竞赛成绩突出,已培养国家健将级运动员2名、国家一级运动员30余名,在国内大学生比赛中成绩优异。田径队在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等各项赛事中多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近年来在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共夺得金牌16枚,在山东省大学生运动会上多次获得团体冠军。学校女子排球队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第四名,在08—09赛季中获得全国冠军,并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了在德国汉堡举行的世界大学生沙滩排球赛。健美操队多次获得全国比赛前三名,两次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啦啦队比赛。
特别是有我院教师袁峰任主教练的中国残疾人乒乓球队继雅典残奥会上获7枚金牌后,08北京残奥会上一举获得13枚金牌,并得到国家的表彰。我院学生吕晓磊也在两届残奥会上获团体金牌2枚,单打银牌一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院现已成为山东省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并致力向更加完善的组织和更高水平的目标发展。
2019年12月,获得“2015-2018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022年8月,入选山东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奖励第16届残奥会、第13届冬残奥会通报表扬集体名单。
办学定位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发展多层面、多方向体育人才培养;以学科建设为支柱,充分发挥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先导作用,教研并重;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努力构建高质量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和体育科学与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多年来学院以突出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一体化和服务于山东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体现学院特色;以科学发展观和终身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构建和不断完善办学体系;致力于建设省内领先、全国先进、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并培养更多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体育人才,为国家、山东省的体育教育和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