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英文名: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简称为山建大(英文简称:SDJZU),是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管,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校、山东省首个国家产教融合项目实施高校、“一带一路”建筑大学国际联盟成员、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56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成为迫切任务。为此,国家城市建设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新建十所土建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其中在济南市建设一所“城市建设部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1956年3月12日,学校筹备处在济南成立。
1956年9月1日,学校举行了首届学生的开学典礼,共有480名新生入学,开设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房屋卫生技术设备两个专业,学制为3年。到1956年年底,学校从无影山路搬迁到了历下区和平路,并决定将学制从3年延长至4年。截至1957年,学校先后完成了教学楼、食堂、宿舍、礼堂等6项建设工程,校舍建筑面积达9千平方米。
1958年5月,“城市建设部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下放到山东省人民委员会领导管理,改名为“济南建筑工程学校”,山东省人委决定将学校划归山东省城市建设局主管。
1958年8月25日,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发布(58)鲁二甲第5558号文,正式公布了“新建高等学校计划”。在济南新建“山东建筑学院”,由省城建局主办。山东建筑学院采取了原中专学校“加帽子”升格为高等院校的方式,即原“济南建筑工程学校”升格为“山东建筑学院”。
1963年6月,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建设厅向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提议利用山东建筑学院原有的校舍、师资、设备等条件,将学校改为中等建筑工程学校。1963年8月22日,教育部批复同意将山东建筑学院改建为“山东济南建筑工程学校”,规划设置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与筑路机械、给水排水3个专业。
1964年,山东省建设厅经教育部批准,在济南地区开办一所建筑技工学校,决定由山东济南建筑工程学校承办和筹建。技工学校设置车工、钳工、电工、铆焊工、推挖土工、管道工6个工种,三年学制,主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中等技术文化水平的技术工人。7月13日,“山东省建设厅技工学校”在山东济南建筑工程学校挂牌成立,当年招生200人。本年度中专增设了建筑与筑路机械专业,中专学校与技工学校共招生369人。
1965年6月,山东省建设厅成立了“山东省建设厅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设置工业设备安装、焊接、工业企业电气装备、管道通风、金属切削5个专业,“山东济南建筑工程学校”、“山东省建设厅技工学校”、“山东省建设厅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三个牌子一套班子。1968年8月,驻济省属中专学校由济南市统一管理,学校被改称“山东省建筑学校”。
1978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山东省建筑学校”改建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重新恢复高校建制。
合并发展
1998年10月15日,山东省机械工业学校并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组建新的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2001年3月,山东省地质学校、山东省建筑工程学校两所学校并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2006年2月16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下发《教育部关于同意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的通知》(教发函[2006]32号):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评议结果,经研究,同意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学校代码为10430),撤销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建制。
2012年,山东建筑大学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单位。同年,获批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应用型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4年,学校获批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6年,成为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山东建筑大学。
2024年,学校获批山东省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基地。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21个学院(部),64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山东建筑大学拥有科研流动站1个,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校ESI工程学、环境及生态学2个学科居全球前1%,拥有2个山东省一流学科,1个学科列入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山东建筑大学有教职员工2231人,其中专任教师172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数为105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34%。拥有日本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11人,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98人次,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教书育人楷模、省高校师德标兵等57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国家级虚拟教研室、省优秀创新团队、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研究生导学团队等教学科研创新团队60个。其中“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团队”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土木结构安全与防灾教师团队”“城乡空间设计与绿色技术集成教师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筑结构移位与加固改造”团队是山东省属高校唯一土木工程方向教育部创新团队。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山东建筑大学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8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评估)的本科专业9个,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10个,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专业2个,山东省企校共建计划专业6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山东省自筹经费立项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3个。学校还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示范课程、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精彩一课”5门,国家一流课程12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和团队1个;获批新工科国家级教研项目2项,2020年度获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1项;获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深化拓展校地合作,与济南市人民政府等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战略合作,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主动发挥智力优势、人才优势,主持或参与制定60余部国家与省建设行业规范标准,完成了100余项国家和省市大型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建成山东高校首个雄安新区教学实践基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2024年6月,山东省机关事务局与山东建筑大学合作成立公共机构节能研究中心。
截至2023年12月,山东建筑大学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校际关系,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高校在土木建筑领域举办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中国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3+1”“3+2”等模式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招收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来华留学生,目前有30多个国家的外籍师生在校工作或学习。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山东建筑大学拥有1个共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5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8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7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文物学会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库),1个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政法委研究基地等重点科研创新平台47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山东建筑大学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1项,省部级科研奖251项(其中一等奖23项),中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447件。自2018年以来,教师发表(收录)SCI、SSCI、A&HCI、EI、CSSCI等论文15545篇,学校年均科技活动经费2.46亿元,主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6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45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课题)6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35项。2019年,崔东旭教授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村镇社区空间优化与布局”,获批经费3508万元;2021年,于德湖教授主持的“绿色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成套装备及应用”获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获批经费3000万元;2022年,陈飞勇院士主持的“管道污垢沉积/清洁模型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获批经费300万元。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图书馆馆藏总图书411.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05.7万册,电子图书205.8万册;电子期刊97.7万册,学位论文 111.8万册。拥有各种类型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70余个,包括中国知网学术文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OS,ScienceDirect、SPRINGER期刊、EBSCO期刊、PQDT学位论文库等。
《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于1986年9月创刊,是由山东建筑大学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刊登土木工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环境工程、管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基础学科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综合述评等,报道有关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动态。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学校徽志是圆形“建”字徽标,红色,以汉字“建”造型为基础,体现建筑办学特色;下方有“1956”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文毛体校名,下方是英译校名。学校徽志是圆形“建”字徽标,红色,以汉字“建”造型为基础,体现建筑办学特色;下方有“1956”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文毛体校名,下方是英译校名。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长宽按黄金分割比例确定,中央印有学校徽志、毛体校名以及学校英文名称大写的标准组合,底色为红色,校名字体为黄色,校名位于校旗中间区域。
精神文化
山东建筑大学的校训是: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厚德”,犹言大德,高尚的道德。语出《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唐·孔颖达疏:“君子用此地之厚德容载万物。”后用以指道德高尚的人能够承担重大任务。
“博学”意为拥有广博的知识;“筑基建业”取自建筑工程施工中只有打好基础,建筑物才能稳定坚固的因果关系,借喻人才培养也要打好基础,注重人文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才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后建功立业。
“厚德博学”就是“筑基”,有了“厚德博学”,才能“建业”。此条校训是对广大建大学子为学、为人、立世、创业的鞭策和激励。
山东建筑大学校风为:勤奋 严谨 团结 创新
社团文化
截至2023年12月,山东建筑大学有EastSounds 音乐空间、网球协会、绿丝带志愿者联合会、有爱·无碍志愿服务社团、校大学生 DIY电子与机器人协会、大学生农民经纪等社团。其中大学生农民经纪是社团以“探索新知,服务三农”为宗旨,充分发挥商科专业优势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EastSounds 音乐空间社团,致力于通过音乐教育和表演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校园演出等。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占地2400余亩,校舍面积78万平方米。
如今学校正门之上的“山东建筑大学”这几个字,其字体源自毛主席的手书。这个正门也被称为栋梁之门,采用了牌坊的布局手法,两边设有门框,从而形成了门前广场。在两个门框之前乃是镌刻着校名的石梁。这石梁有着栋梁的寓意,意味着建大致力于培养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
校区广场位于映雪湖南侧、雪山北麓,由建大校徽灯塔、柱雕等组成,主要体现学校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弘扬奋发向上的精神。
钟灵毓秀的雪山倒影湖中,名字由此得来。湖区面积1.1万平方米,湖内有桃李、博学两座小岛,设计3个水面标高,形成多处瀑布景观,水花落处,波光粼粼。映雪湖规划了“一环一带五湖八景”:一环即环围水面的陆地景区;“一带”即贯穿顺德路、桃李岛、博学园的景区道路;“五湖”即五个水面大小不同、水位高低各异的水面;“八景”即海右剧场、湖南广场、湖畔读书园、湖滨广场、亲水平台、博学园、桃李岛、湖滨咖啡屋。
老别墅原位于经八纬一路,原主人是民国时济南第一个在德国注册的建筑师,2008年被列入济南市中区保护历史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晚期具有极高建筑研究价值的住宅建筑。2009年3月1日晚,学校加固所将这座长15米左右,宽9米左右,重达200吨的老别墅用两辆运载量为1400吨的液压平板车,历时14小时,行程30公里,从经一路整体平移到新校区,创下了中国国内历史建筑最远距离的整体迁移记录,集中展示了建筑物平移技术,是中国国内首家建筑平移技术展馆。
凤凰公馆,建于1904年,原位于济南普利街片区的西凤凰街40号院,曾做过侵华日军的情报机构和济南市电话局,是一座具有鲜明德式风格的建筑,被列为济南市中区保护文物。2009年,济南普利门片区进行改造时,学校老师带领建筑学院学生将凤凰公馆的3000余块石料,一一编号、拆解后,运往新校区进行异地重建,重建后的建筑外观保持了其原有风貌,内部空间更加符合现代人使用,是山东省首座异地重建的历史建筑。凤凰公馆内陈列着古今两万多张房地契和地图,是中国国内第一个房地契、地图博物馆。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