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23日,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公布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 报告
——2022年1月23日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山东省省长周乃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起步之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山东视察,作出“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抓好“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等既有工作部署,落实“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好于全国0.2个百分点。粮食总产突破1100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突破3万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3万亿元、增长15.3%。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4%、21.9%,好于全国11个、1.7个百分点。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84.5亿元、增长11%,税收占比75.2%。实有市场主体增长1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跨境电商进出口、市场采购出口双超千亿元,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超过70%。  
(二)创新动力显著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取得时速600公里磁浮交通系统、国密算法物联网安全芯片、磁悬浮离心鼓风机等一批标志性成果,3个一类创新药获批上市,VLP新冠疫苗中试进展顺利,世界首座四代技术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并网发电。柴油机本体热效率首次达到51.09%,再创世界纪录。我省自主设计、研发、制造的国内首台智能雪蜡车交付国家队。国家示范盐穴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投运。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8件,增长19.8%。创新平台建设提速,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电创新中心落户,全国唯一智能制造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获批,2项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新增19家国家工业设计中心。“1313”实验室体系不断健全,建设6家省实验室,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发展到31家。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建成启用。创新主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8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9个,居全国前列。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到111位。  
(三)动能转换提速增效。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5个,“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5万家。裕龙岛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万华百万吨乙烯项目达产。完成粗钢产量、焦炭产能压减任务,整合转移炼油产能780万吨。新动能快速成长,“四新”经济投资占比51.2%,105个雁阵形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7万亿元,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高端医疗器械等4个产业集群纳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认定首批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济南8英寸高功率半导体顺利通线。全面推行链长制,绘制9大产业领域、42条产业链图谱,确定112家链主企业,推动成立35家产业链共同体,产业链韧性进一步增强。  
(四)需求潜力加快释放。重大项目支撑有力,12929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万亿元,其中1860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721亿元。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累计投资2680亿元,新增政府专项债券3017亿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鲁南高铁山东段全线贯通,高铁里程突破2300公里,居全国第三位。明村至董家口等4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日兰高速巨野西至菏泽段改扩建等4条建成通车。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运营,菏泽牡丹机场正式通航。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主体工程顺利完工,383座小型病险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完成聊城位山等65处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新建改造城市雨水管网1350公里、污水管网1593公里。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10万个,建成全国首张确定性网络。市场消费稳步复苏,制定银发经济、新能源补贴等促消费政策,培育特色商圈和特色街区,乡镇商贸中心加快建设,率先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直播电商、社交电商、“云逛街”等新模式蓬勃发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6.5%。  
(五)重大战略扎实推进。黄河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390个年度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100亿元,286个项目集中开工,102个跨省合作事项加速落地,划定沿黄9市陆域生态红线,累计修复湿地2.3万亩,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建成投用。乡村振兴成效突出,累计将5.17万人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范围,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全面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66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10.3万亩,生猪产能恢复到常年水平。乡村振兴“三个模式”创新提升,新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成功举办首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海洋强省建设步伐加快,海洋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5%左右,沿海港口吞吐量、集装箱量分别增长5.5%、8%,首个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落户威海,国家级海洋牧场发展到59家。分类整治入海排污口1.5万余个,国控入海河流全部消除五类及以下水体。  
(六)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富有成果,启动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评估结果居全国首位,省属企业收入、利润等指标列各省区第一。实施工业强县、现代农业强县财政激励政策,率先建立供应链金融财政支持政策体系。1630亿元财政直达资金惠企利民,新增减税降费700亿元以上。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户济南,山东港信期货开业运营,新增上市公司37家。4个省级新区发展规划出台实施。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提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齐鲁号”中欧班列开行1825列、增长21.2%。出台落实RCEP先期行动计划。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四个中心”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实施率达到98.2%。国家电投核能总部落户烟台。成功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与世界500强连线、对话山东等系列活动,创办日本、韩国等进口博览会。柬埔寨驻济总领馆开馆。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等工作扎实推进。  
(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气方面,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别改善15.2%、10.1%,重污染天数减少5.5天。城市新增集中供暖7468.7万平方米,农村新增清洁取暖208.4万户。水方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率先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首次全部达到四类以上。土壤方面,设立省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开展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完成造林面积17.6万亩。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顺利推进。完成省、市“三线一单”划定工作。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现全覆盖。  
(八)民生保障落实有力。滚动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落实43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9%。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城镇新增就业124.2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23万人次,“稳岗返还”稳定就业岗位543.9万个,规模性缺工企业动态清零,圆满完成退役军人安置和滞留部队人员接收。省级财政教育投入增长10%,新改扩建幼儿园527所、中小学277所,“双减”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95.95%,课后延时服务惠及826万名学生。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11万个,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一期投入使用,县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实现全覆盖。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启动运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长4.5%,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42元提高到150元,创新推进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静默认证”。居民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标准由550元提高到580元。率先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一卡通行”,普通门诊、住院省内和跨省联网结算。肺结核等6种疾病纳入门诊慢特病医保支付,按疾病诊断分组付费、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率先全覆盖。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率达到95.4%。老年人“6项优待政策”落地实施,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大幅提高。建设改造敬老院184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65处,护理型床位新增3.4万张。建设困境儿童“希望小屋”1.5万间、残疾人“如康家园”445处。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分别新开工12.95万套、65.5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1.7万户。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加快建设。全国首个省级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颁布实施。围绕建党百年举办群众文化活动2.8万余场,“送戏下乡”深入开展。成功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国际文旅博览会、中国歌剧节等文化活动。首家国家图书版权交易中心落户泰安。东京奥运会我省运动员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全运会连续四届夺得金牌、奖牌数第一,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获得中超联赛和足协杯“双冠王”。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地震气象、外事侨务、广播电视、人民防空、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疫情防控。实施“立足于有、关口前移、多重屏障”纵深防御策略,及时调整完善常态化防控政策。全力做好境外来人来物、重点人员、进口冷链、医疗机构管控。加强核酸检测,重点人群应检尽检1.82亿人次,日最大检测能力提高到287.2万份。提升疾控中心建设水平,省市两级全部具备基因测序能力。梯次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免费接种2.12亿剂次,覆盖9269.9万人。科学果断处置局部突发疫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有序。  
二是突出落实“六稳”“六保”。坚持精准高效调控经济运行,建立实时监测报告、定期分析研判等工作机制。强化政策集成创新,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梯次推出四批“六稳”“六保”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强化督导服务,派出152个省“四进”工作组下沉一线,推动落实政策、解决问题。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加快培育产业形态好、技术支撑好、综合效益好的引领性标志性项目。  
三是突出推进节能降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出台“两高”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五个减量替代”和“四个区分”,建立项目清单和整改台账,开展摸排检查和违规项目整改处置。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出台实施能源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风光储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半岛南3号、4号海上风电项目建成并网,海上风电实现零突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35%,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全国首位。海阳市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四是突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创新突破行动,营商环境建设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深化大数据共享开放和创新应用,推进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率先将“一业一证”改革拓展到50个行业。提前完成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试点。加快政务服务“全省通办”“跨省通办”,“爱山东”注册用户突破7000万。推进省级涉企财政资金“一码支付”。济南惠企政策“一口办理”、烟台一体化信用监管等做法,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  
五是突出筑牢安全底线。狠抓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生产、作风建设、惩治腐败、扫黑除恶“四位一体”,创新推出专项督导、驻点监督、量化问责等强化措施。成功应对1985年以来最严重秋汛。推进“食安山东”“品质鲁药”建设。强化能源增储保供,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提高到800万吨,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维护金融安全,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降”,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深化平安山东建设,有力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六是突出加强政府建设。坚定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988件、政协提案816件。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完善政府规章体系,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8.7%。县(市、区)全部发布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持续压减“三公”经费。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省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难能可贵、实属不易。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砥砺攻坚、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央驻鲁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少困难和制约。全社会研发投入仍然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动能转换还需加力;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建设进度亟待加快;城乡区域发展还有差距,共同富裕任重道远;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仍然存在,科学应对、精准防范能力还需全面提升。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作风建设上还存在不少缺点、不足。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情深似海、厚望如山。去年10月,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勉励我们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殷殷嘱托,使我们深受鼓舞、备受激励。“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我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从国际看,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从我省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短期面临的制约性因素交织叠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工业运行、促进共同富裕、防范化解风险,都面临较大压力。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看到,经过多年接续奋斗,我省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九个方面比较优势十分突出: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供需两端可以协同发力,新老动能可以相得益彰,各类企业可以比翼齐飞,陆海资源可以统筹开发,交通运输可以四通八达,城乡区域可以均衡发展,对外开放可以提档升级,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这些优势就是我们发展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潜力所在。我们要大力传承弘扬山东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征程上,凝聚起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磅礴精神力量,一张蓝图绘到底,事争一流、唯旗是夺,让山东发展动力更加澎湃,让山东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根据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精神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抓好既有工作部署,聚焦聚力“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稳定宏观经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建议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总产、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外贸进出口固稳提质,实际使用外资量稳质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安全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实现以上目标,最根本的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正确方向,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加强统筹协调“四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突出稳字当头、坚持稳中求进,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明确稳的政策,细化稳的举措,使“六稳”稳得牢、“六保”保得住。正确处理稳和进的关系,持续推出高质量发展政策包,促进政策加快发力,推进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注重战略思维、强化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疫情防控、区域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能源保供、安全生产等工作,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发展和安全等关系,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安全等综合效益最佳。  
三、2022年重点工作  
围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扎实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力保经济平稳增长。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供需两端发力,实施扩需求“十大行动”,努力实现经济行稳致远。  一是持续扩大项目投资。突出“十强”产业、基础设施、重大平台、社会民生,谋划推出2000个省级重点项目。加快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工业技改提级行动,设立“技改专项贷”,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进“万项万企”“百园技改”计划,工业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创建国家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区,引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继续支持淄博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  
二是全面展开基础设施“七网”行动。着眼山东长远发展、造福人民群众,推进一批支撑性重大项目、重大工程。  综合立体交通网方面,加快推进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段、雄商、济滨、济郑等项目,建成黄台联络线、济莱高铁;加快13条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开工东阿至阳谷、牟平至莱州等项目,建成济南至高青、沾化至临淄等项目,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7800公里;加快济南机场二期、烟台机场二期、临沂机场扩建、枣庄机场建设,完成济宁机场迁建,确保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700亿元以上。  
现代物流网方面,突出抓好济南、青岛、日照等5个国家物流枢纽,2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以及30个左右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纳入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快临沂国际陆港智慧物流园建设,支持济宁发展内河航运,推进中韩整车运输试运行,畅通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  
能源保障网方面,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开工渤中、半岛南5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推进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建设,开工海阳核电二期,投运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打造“国和”先进三代核能基地。加快鲁北风光储一体化、整县光伏规模化开发、天然气环网等重大工程。支持日照打造综合能源协同保障基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700万千瓦以上,有效扩大外电入鲁规模。  
市政公用设施网方面,突出抓好“两清零一提标”,整县制推进黑臭水体清零,完成30个县(市、区)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清零,30%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再生水利用率提高2个百分点。完成城市老化燃气管道更新450公里。  
现代水网方面,围绕打造“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现代水网,加快推进烟台老岚、济南太平、青岛官路、临沂双堠、滨州鲁北等水库和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推进南四湖退圩还湖和水资源利用北调、东平湖老湖区分区运用及洪水南排工程,加快京杭运河山东段升级改造,基本完成小清河复航主体工程,确保水利投资500亿元以上。  
新型基础设施网方面,实施5G和固定网络“双千兆”工程,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6万个。开展数据中心提质增量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动国际通信出入口局落户山东。  
农村基础设施网方面,推动“四好农村路”、数字乡村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县乡道三级及以上占比达到54%,农村家庭基本具备百兆以上接入能力。  
三是积极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城市更新,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发展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水平。所有设区市全部建成并用好“城市大脑”,建设1200个智慧社区,打造2000个惠民应用场景。新改建城市道路1200公里,新建城市绿道500公里以上,新增绿色建筑1亿平方米。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7.1万户、棚户区7.6万套。实施一批县城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开展小城镇建设提升试点。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好国家和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8.9万套,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四是扎实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实施传统消费升级行动,创新“惠享山东消费年”“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等系列活动。推动家电更新消费试点,促进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城市商圈智慧化改造试点,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提升“好品山东”影响力。推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加快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数字赋能,出台激励限上商贸流通企业扩大销售政策。实施新兴消费扩容行动,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推动网络零售倍增,建设一批电商供应链基地,做强首店首发经济,启动新零售“百千万”工程,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二)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持续推进“四个一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支撑。  
一是攻克一批创新技术。启动基础研究十年行动,省级财政基础研究投入增长10%以上。突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氢能等关键领域,开展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公共安全、高端芯片、智慧农业等领域,再启动一批“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深化“揭榜挂帅”制改革,探索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试点推进“赛马制”,依法放宽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权限。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二是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全力争创海洋国家实验室,加快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山东实验室体系重塑攻坚,推进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10家省实验室。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推进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滨州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建好东方航天港。加快筹建全国磁悬浮动力技术基础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全力申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三是壮大一批创新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再增长10%,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万家,培育科技领军企业200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完善首台套(首版次、首批次)政策体系,引导企业用好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持续扩大创新投入,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43%以上。  
四是引育一批创新人才。全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实施领军人才“筑峰计划”,组建国际顶尖科学家工作室,壮大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实施新一期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创新实行工程配额制和自主遴选认定制,精准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强化青年科技人才引育,落实好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政策。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培育一批卓越工程师、齐鲁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深化科技奖励制度、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科技成果评价改革。  
(三)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聚焦“五年取得突破”目标,狠抓“三个坚决”,严控“两高”、优化其他,拓展动能转换空间。  
一是精准管控“两高”行业。落实“四个区分”要求,严格执行“五个减量替代”,对全省16个“两高”行业,进行清单化跟踪监管,实施能耗煤耗单独核算、闭环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开展用能预算管理,整合退出地炼产能740万吨、焦化装置产能115万吨,推动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钢铁产能应退尽退。  
二是整体提升先进制造业。做强7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3-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巩固数字经济新优势,打造先进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等数字产业集群,培育30个以上大数据创新发展实验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左右。谋划推进空天信息、深海极地、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一链一策”提升42条关键产业链,支持链主企业牵头建立产业链合作机制,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加快打造领航型企业,梯次培育瞪羚、独角兽、单项冠军企业,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0家以上、单项冠军150家以上。  
三是做强做大工业互联网。扎实推进山东半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支持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与龙头企业共建行业子平台,分行业重点打造100个典型应用场景。推动链主企业建设产业链赋能平台,探索全链条、整园区赋能增效路径,累计培育15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工业互联网园区。深入开展“云行齐鲁”行动。建设国家工业大数据山东分中心体系,推动20个以上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济南“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建设。  
(四)坚定不移实施黄河国家战略。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进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加快构筑黄河安澜屏障。实施黄河防洪减灾、引黄涵闸改建等工程,推进漳卫河等重点河道防洪治理。开展智慧水利建设,搭建“智慧黄河”数字化平台。推进小型水库雨情水情测报系统建设,实施16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黄河滩区村台护坡加固。开展城市易涝积水区安全提升等工程,增强沿黄城市抵御灾害能力。  
二是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治理,管住管好黄河“水袋子”。开展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完善提升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加严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加强重大项目水资源论证。深化水价机制改革,推行节水奖励制度,节水型社会达标县超过75%。  
三是全面建设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补水工程。实行“河陆滩海”一体保护,开展互花米草治理、盐地碱蓬和海草床修复等工程,申报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高质量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提高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推进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强黄河干支流生态保护,实施黄河入海口、东平湖、南四湖、泰沂山区等重点区域保护修复工程,开展滩区、沉沙池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四是积极打造沿黄高质量发展标杆。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一群两心三圈”协同发展。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高标准规划、高效能服务、高端产业集聚的一流开放创新载体。支持青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推动西海岸新区全面提质。深化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构筑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举办沿黄青年经济社会创新力论坛,打造鲁豫毗邻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五)坚定不移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深入推进“五个振兴”,因地制宜探索实现路径。  
一是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开展吨粮县、吨粮镇建设,支持德州创建“吨半粮”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亿亩以上,适度扩大大豆作物面积,稳定肉蛋奶和蔬菜产能,打造齐鲁好粮油品牌。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动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永久落户济南。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665万亩。培育12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育成突破性新品种20个以上。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争创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耐盐碱植物种质资源库,推动大豆、苜蓿、藜麦等栽培种植实现新突破。  
二是加快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继续实施“百园千镇万村”工程,做强烟台苹果、寿光蔬菜、沿黄肉牛、沿黄小麦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单项冠军。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以上、农业产业强镇100个以上。加大先进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农产品绿色关键生产技术,建设一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加快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优化提升乡村人才工程,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稳定在270万人以上。  
三是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积极开展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加快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开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探索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做好黄河滩区迁建后续工作,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加大20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建设一批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创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基本消除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  四是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清洁取暖等重点工作,整县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打造50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办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事,做好过渡安置群众服务保障,严把安置区建设质量,年底前全部建成交付。发展农村新型住房,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六)坚定不移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开展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一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成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大唐码头二期工程、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推进自动化码头、智慧管理平台等智慧港口项目建设,深化5G、北斗、物联网等港口场景应用。打造青岛港国际枢纽海港,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和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中转分拨基地。  
二是积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深海油气装备和新兴海洋装备,实施海洋生物医药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工程。完善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链,海水淡化日产规模突破60万吨。加快发展航运代理、金融保险、船舶管理、海事仲裁、海洋旅游等临港涉海服务业。新创建3-5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加快“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国之重器研发建设,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  
三是坚决筑牢蓝色生态屏障。强化陆海污染联防联治,深化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保持在90%以上。实施海洋蓝色碳汇行动,探索建立测算评估标准体系。推进渤海湾、莱州湾、胶州湾等重点海湾治理,积极创建国家级美丽海湾。统筹实施岸滩、海湾、湿地、海岛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高水平建设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  
(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推进“九大改革攻坚”,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一是实施数字赋能增效行动。坚持数字政府建设先行,启动数字政府强基工程,完善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提速数字机关建设,完善“山东通”协同办公平台。深化“数源”“数治”“数用”行动,全方位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建设“无证明之省”,优化“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加大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推广应用,建设全省统一的“居民码”“企业码”。建好用好全省“一网统揽”综合慧治平台。  
二是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最高标准,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推动改革由专项突破向系统集成升级,清理一批妨碍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隐形门槛和壁垒,推出一批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政策包,打造一批集约化审批、智慧化服务的特色品牌,培育一批创新性引领性的示范标杆,全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双全双百”工程,推动高质量“一网通办”,全面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重点民生领域探索推行“综合监管一件事”。面向市场主体创新优化政策和精准服务,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主动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健全政企沟通协商制度,完善激励政策、服务和管理机制,尊重和保护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开展省级成本绩效管理试点。加快城商行、农商行改革,推进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地方征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推动深交所、北交所和全国股转公司服务山东基地落地,促进更多企业挂牌上市。加强资本有效监管,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实施省属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质效提升工程。抓好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开展质量强县创建活动。推进烟台、临沂、德州、菏泽4个省级新区破题起势。  
四是做强开放载体平台。加强自贸试验区系统化、集成化制度创新,建设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筹建黄河流域自贸区联盟。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加快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优化产业集聚、亩产效益等指标体系,引导开发区、高新区提升出口质量和制造业使用外资规模。抓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试点,促进综保区企业享受更多政策红利。加快建设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增强双招双引承载力。  
五是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实施外贸固稳提质行动,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继续办好日本、韩国、RCEP区域3个进口博览会,创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深化鲁台、鲁港、鲁澳经贸合作,扩大核心设备、关键技术及民生消费品进口。出台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全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海外仓等新业态。用好“选择山东”云平台,办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中国企业论坛、连线世界500强等品牌活动,创新“以企招商”“以商引资”,吸引更多跨国公司项目落地。深化与央企务实合作,研究出台激励政策,支持各地全力争取总部项目落地。  
(八)坚定不移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系统治理、标本兼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一是加快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高质量完成国家“三区三线”划定试点工作,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合理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空间。深入实施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策略,着力构建省市县镇“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成自然资源“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系统。因地制宜开展村庄规划编制。  
二是扎实开展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建立覆盖重点领域的能耗统计监测体系,落实好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政策。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引导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支持胜利油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重点实验室建设。举办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推动烟台开展智能低碳城市试点。支持枣庄集聚发展锂电产业。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深化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济南、青岛、淄博三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建设,组建省环保产业发展集团,打造10家生态工业园区。  
三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推进清洁取暖通道城市应改尽改,非通道城市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严格移动源和扬尘污染管控。完善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田长制、林长制,持续改善重点河湖水质。严格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准入管理,开展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源头排查整治。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开展省级点穴式专项督察,健全生态警长机制。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加快推进排污权市场化交易。  
(九)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百姓“急难愁盼”,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全力稳就业保就业。深化“创业齐鲁·乐业山东”行动,突出抓好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新设公益性岗位40万个左右。强化重点企业常态化用工服务。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探索建立市级调查失业率制度,推进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二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省级财政教育投入增长10%。提升发展学前教育,建好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加强家校共育,巩固“双减”成果,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以学科为支撑实施特色高中建设。加快康复大学、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积极支持山东大学等驻鲁部属高校做强做优,加快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建设,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新增一批新工科专业。加快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打造15所全国领先的高职院校和100所高水平中职学校。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妥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促进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发展。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建立职工、居民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完善门诊慢特病制度,实现跨省联网结算。健全医保基金监管执法体系。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  
四是提高卫生健康水平。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加快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开展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推进临床专科能力“攀登计划”,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三级医院水平,新增50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五是开展养老托育拓展行动。改造提升120处敬老院,新增护理型床位3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办好老年大学。推进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建成10个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探索建立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开展省级家庭托育试点,完善“三孩”配套政策,健全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新增托位7万个以上。  
六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兜牢民生底线,完善制度安排,高度关注、倾情帮扶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加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行动计划。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出台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省级试点,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  
七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新时代美德山东建设。打造曲阜优秀传统文化、沂蒙红色文化、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谋划推进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推动出台齐长城保护条例,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办好中国非遗博览会、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旅游发展大会影响力,擦亮“好客山东”“山东手造”品牌。加快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发展广播影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全力支持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和杭州亚运会筹办,认真做好备战参赛工作。办好省运会。  
(十)坚定不移守好安全发展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屏障。  
一是着力做好疫情防控。疫情防控“一稳皆稳、一失皆失”。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松劲心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责任感,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人物同防、人物同查、人物环境同检,加强监测预警、排查随访、入境管理,严守外防输入防线。持续完善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人员培训、应急演练,做好应急物资、医疗救治资源储备。加强医疗机构门诊病人和药店购药人员随访登记,规范落实集中隔离点防控管理。强化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落实好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制度,及时发现处置潜在疫情风险。扩大加强免疫接种范围,筑牢免疫安全屏障。  
二是着力抓实安全生产。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抓好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危险化学品风险集中治理,开展海上运输专项检查和集中整治,加强“两客一危一大”等重点交通工具动态监控,强化安全总监、有奖举报、专项督导、驻点监督等制度落实,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广“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等模式,大力发展“5G+智慧矿山”,推动各类矿山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施公共安全提升行动,加快省级救灾物资中心库等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全灾种、大应急”救援体系。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药品质量提升行动。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统筹做好防震减灾、防汛抗旱、极端天气应对等工作。  
三是着力保障能源安全。积极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建设鲁西煤炭储备基地,煤炭年产量稳定在9500万吨左右,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达到1300万吨以上。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最大限度消纳清洁能源。增强天然气保供能力,在运在建LNG年接卸能力达到2500万吨,政府储气能力2亿立方米以上。支持东营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  
四是着力稳金融防风险。深化“金安工程”,加强重点企业流动性、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等领域动态监测、及时识别和主动防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一企一策”制定风险化解方案。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支持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五是着力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有效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畅通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深化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化解攻坚。积极稳妥赋权镇街实施行政执法事项。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整治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常态化推动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山东是驻军大省、兵员大省、安置大省、拥军大省,我们要扎实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深化双拥共建,谱写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新篇章。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必须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忠诚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忠诚核心、拥护核心、紧跟核心、捍卫核心。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一切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仰仗人民,一切惠及人民、造福人民。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满腔热情为群众服务,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山东人民。要着力锻造优良工作作风。政府每项工作都要做到严肃严格、求真较真、细致细究、务实扎实、高效快捷。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开展“机关接地气、干部走基层”活动,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下功夫,做到担当作为、善作善成。强化主动服务,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健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复议通报制度。全面落实政务公开。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全面强化审计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政府工作人员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严肃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把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推动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山东省委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参考资料
政府工作报告.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8 19:18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