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伏(やまぶし),也称“修验者”(しゅげんじゃ),
日本修验道行者的统称。又称山卧、修验者、行者。即指为得神验之法,而入山修行苦练者。
尊奉奈良时代初期的
役小角为始祖,以大和(奈良)的
大峰山、金峰山、
吉野山,
纪伊的熊野山,奥州的
出羽三山,九州的英彦山等诸山为修行的场所。初时,修行者多依赖显贵的经济援助,发展至
镰仓时代,逐渐独立,并与政治、军事颇多关连。依其入山次数或修行深浅,分作一僧祇、
二僧祇、
三僧祇、正先达、大先达等阶级。装束独特,身着袈裟,系之以铃,围兜巾,悬珠,提杖,负笈,复佩以大刀、法螺。
中世时山伏属于天台、真言两宗。
天台宗方面由
三井寺(
园城寺)统辖,
真言宗方面由
醍醐寺统辖。近世以来,由于修验道的组织化(本山、当山两派的成立)与社会制约的增强(如确立大名领国制、
幕藩体制等),山林修行逐渐淡化,修行者转往乡村居住,从事加持祈祷、神社别当职等宗教活动,对近代
日本民间信仰有很深的影响。
从
日本修验道对登山文化的反思 山伏,即入山修行的修验道修士。山伏可以是普通人,也可以是神官、
巫女、阴阳师和僧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