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
“山型人才”,是指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人才,最早由薛永武在《大学生潜能开发和情商育成》一文中提出(见《素质教育—中国教育的希望》,长城出版社,2000年10月版,参见薛永武主编《大学生潜能开发与情商育成》一书(齐鲁书社,2001年版)及其专著《人才开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山型人才的含义
所谓“山型”人才,顾名思义,即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像一个“山”字型。在“山”字中,中间的“︱”代表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主要专长;“山”左右的“I”代表主要专长的双翼;“山”中的“_”即“山”字的底部,代表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宽基础或基本能力。整个“山”字型意味着人才具有通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又有一门主要专长,同时还围绕着主要专长,具有两门次级的专长。这种“山”型结构颇类似古代作战的队形,有中军的主力部队,有双翼的左右护卫,还有后边的援兵。这种结构稳固有力,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左右可以转换,能形成整体的合力。因此,在开发“π型人才”的基础上,高校还应开发“山型人才”。与“π型人才”相比,“山型人才”是一种超“π型人才”,也是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人才。
山型人才的特点
“山型人才”是高素质人才的形象显现。“山”本身是一个象形字,用于人才模式上,也是高素质人才的形象显现,是一种新型优化的复合型人才。它不同于“镙丝钉与万金油型”,也不同于“T型人才”和“π型人才”,而是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人才。素质教育强调一专多能,其实质上也是“山型人才”。“山型人才”作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集中、准确的概括和反映了复合型人才的根本特征,也是素质教育的理想指向和形象显现。当然,“山型人才”中的“山”,并非静止的,也不是固定的和僵化的,而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山型人才”需要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高度优化组合。“山型人才”的特点是宽基础,像大山一样厚实,同时又具有多种能力,即“双峰”围绕着“主峰”,形成一种立体的山峰结构。
山型人才的培养
要培养“山型人才”,就必须优化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作为“山型人才”的基础,当然必须宽厚。要成为“山型人才”,首先必须先学会做人,要具有高尚的理想、优良的道德、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求真的科学精神和文明的人文素养;其次,要培养各种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基本能力,有独立适应社会生活的生存能力、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语言表达与基本写作能力、审美能力、职业迁移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解决冲突的能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6 22:57
目录
概述
山型人才的含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