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下村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下辖村
山头下村古村落规模较大,建筑类型丰富,选址严格依照中国传统风水理论进行,与“五行八卦”说暗合。该村入口很特别,即在东面、西面、北面各有一个城门,南面则有两个。5道独特的城门连接着5条街巷,所有街、路、巷、弄一律。据说只要关闭这5道城门,整个村庄就会形成一个独立的“城堡”,外人根本无法入内,而村内则可互相通行。据说是按照“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建造设计的。每条小道旁边根据高低地势巧妙地挖置了排水沟渠,雨水沿着这些水道流下,形成了村内完善的排水设施,勾勒出我国古代城市雏形的活标本。
历史人文
在金华和义乌交界处金东区傅村镇境内,景色怡人的潜溪和航慈溪蜿蜒流淌,在此汇合,注入八婺大地的母亲河——婺江。清澈甘甜的溪水流经千年,滋养着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孕育出灿烂的双溪流域文化。在这双溪汇聚背靠山的风水宝地间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山头下古村。沿着村边潜溪旁的小道走进村子深处,青砖黑瓦的明清古建筑群,砾石铺设的巷陌,眼前的景致气韵生动。
五行八卦 袖珍古城
村头一条外围道路为车马大道,据了解,这条车马大道原为金华至义乌的官道。
山头下村周围历史上有典塘、横塘、湾塘、安塘、经塘、破塘等8口池塘,浑然天成“外八卦”图形,村庄四周众水环抱,绿树成荫,为一处不可多得的人居生态胜地。山头下村格局保持原貌,布局独特,“开”字形格局接近古代州府城市的“井”字形,不少建筑用材考究,装饰华丽,完整度较好。
村东南有一棵八百年古樟,树冠高大优美,郁郁葱葱,正直壮年。村西有一座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的三孔石梁桥,村南有一座宗祠及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的本保庙,都保存完好。
山头下村现有村民76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村民都姓沈。据该村的沈氏家谱记载,山头下村的沈姓村民都是曾任金华太守的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的后裔。明朝景泰年间,一支沈约的后裔从德清迁到山头下建村定居,一直繁衍至今。
作为沈约后裔聚居地,山头下村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自古崇文重教,文风昌盛,好学上进,优秀的非物质文物遗产与村落形成有机的整体,既构成完整的、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形态,也生动地展现了传统乡村生活体系。村庄的自然风貌清静幽雅,具有浓郁的江南古民居建筑特点。山头下村保存有沈氏宗祠、三益堂、西溪殿等明清时期的重点文保单位28幢,另有一般文保单位50多幢,保护区面积为11.96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为2.96公顷。
旅游开发
作为金义都市新区“第一古村”,山头下村的保护整治工作备受关注。早在1999年6月,山头下村古建筑就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山头下村古建筑群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7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了《金华市山头下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2008年,《山头下村古建筑营造技艺》被列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山头下村被列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山头下村再获殊荣,入选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公示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有着550多年历史的山头下村再次迎来保护和发展的新机遇。
新区启动古村文化旅游开发,山头下村按照规划,八塘围村、五行为路的“五行八卦”古村架构,有望重新完整呈现。2012,该村筹资数百万元,对村内古建筑进行修缮,复建了几处历史上毁于火患的古民居。潜溪两岸绿化工程也相继完工,相关配套的规划与建设正有条不紊的进行中。2013年4月,由欧洲嘉世集团投资的山头下村村级旅游门户网站开通,成为全国首个古村落文化主题网站。
相信不久的将来,山头下村必将迎来华丽大变身。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金义都市新区.金义都市新区.2012\u5e746\u670826\u65e5
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10法律法规.2000-02-18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9 10:44
目录
概述
历史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