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景观是以自然
山体为主构成的
景观,通常具有雄、险、秀、幽、奇等
美学特征,吸引着无数
中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旅游观光、科学考察和开展
文学艺术活动。具有历史文化、艺术观赏、科学考察的价值。
简介
山岳景观除
自然美之外,往往还含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构成自然和人文的巧妙结合。山岳景观是构成
中国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类型,是游览的主要对象。
按构成景观的
岩石性质,山岳景观可分为:花岗岩型(如
黄山、
华山)、火山岩型(如
雁荡山)、层状硅铝质岩型(如
张家界、
武夷山)、碳酸盐岩型(如
云南石林)、变质岩型(如
泰山)和黄土型。
按旅游功能可分为:风景名山型(如
崂山、
嵩山)、探险型(如
珠穆朗玛峰)、消夏避暑型(如河南
鸡公山)、登山健身型(如北京
香山)、滑雪度假型(如欧洲
阿尔卑斯山)、火山观光型(如
夏威夷现代
火山)等。
山岳风景区
山岳型风景区是以山地为旅游资源载体和构景要素的具有美感的地域综合体。山岳型风景区是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主体,在11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约占一半。其以丰富的资源,秀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跌宕起伏的地形地貌,较为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旅游观光、科学考察和开展文学艺术活动。
植物景观的作用
植物景观指天然或人工栽植的由乔、灌、草和古树名木等繁多植物组成的不同林相、季相、绚丽多姿的不同植物群落景色。相对于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地貌、水景、气象、建筑等自然景观要素而言,植物景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为景区环境提供具有生命力的绿色,使景区硬质景观环境活泼柔美、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产生显著的绿色景观效应。同时,植物随季节生长而不停地改变其色彩、质地、疏密以及其它特征可产生各异的景观。风景名胜区是实现人类与自然亲和的载体,强调以植物景观为主,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重视植物造景和丰富植物多样性,能提高风景园林生态效益和审美效益,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风景区的品位。
山岳风景区特征
风景名胜区保存有重要的生物物种,富含生态价值、文化历史价值、科研科普价值、美学艺术价值及健身价值等,与海滨、湖泊、河川等以自然景观为基质的其它类型风景区显著不同,有其自身特色。
景观特征
山岳风景区以山体为主要构景元素,以此为载体的植被、水景、气象景、寺庙宫观、
楼台亭阁等组成丰富多样的景观系统,常以“奇、险、雄、幽、秀”而闻名。
群落特征
山岳风景区群落既有
水平地带性特征,又有
垂直地带性特征。山地的高度及其所处的纬度决定群落类型的丰富程度。其
物种多样性比以自然景观为基质的其它类型风景区丰富,群落结构稳定,群落演替以顺行演化为主,人为干扰会导致一定范围的逆行演化。
干扰特征
游览活动、旅游建设、生态恢复等会对风景区产生干扰。游览干扰多为无意识行为,以负面影响为主。工程干扰(旅游建设)目的是提供更加美好的旅游环境,但由于增加了“
廊道”和“
嵌体”,导致“基质”破碎化,会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生态重建是一种正向干扰,较自然恢复速度快。与以自然景观为基质的其它类型风景区相比,受立地、旅游供给、环境自净能力和人们认识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其游览干扰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工程干扰的消极影响更易凸现出来,生态重建工程量大。
恢复生态特征
山岳风景区生态系统脆弱,生态恢复较困难。山体起伏大,蓄水能力低,水蚀、风蚀甚至冻融作用强烈,或岩石裸露,或土层浅薄,植被生长缓慢。由于游人多,消费量大,产生的废物多,作为旅游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生物、水体和大气等相对净化能力弱,就地处理废物受到场地等因素制约,易地处理废物受到运输等因素影响,一旦废物破坏了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比较困难。其生态恢复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为主。如植树造林、绿化、治理水土流失等,以自然恢复为辅(如少数景点定期或轮流关闭,让其
休养生息;
封山育林等)。
景观评价
历史文化价值
白石山(隋朝已为军事要地),猫儿山(长征路线)、金鸡山(北伐军抗清)、宁明花山(壮族古文化)、桂林等地岩溶山岳,洞中有历代文化墨客题字、诗、词。
艺术观赏价值
岩溶山岳有“甲天下”之称;另白石山、都峤山、资江沿岸及八角寨、太平狮山的丹霞地貌均有较高观赏价值。山岳有的结合植被、有的结合水景及人文景观,各具特色,均具一定的艺术观赏价值。
科学考察价值
丹霞地貌研究较好的白石山、都峤山、狮山、资江沿岸及八角寨。岩溶地貌古文化研究较典型的是桂林至阳朔等地山岳及山中洞穴、石刻。几座中山各有特色,大瑶山是刚棱峭面柱塔地形地貌研究。猫儿山、大苗山重点是山上植被、珍稀动植物研究,大明山重点是气候及矿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