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邨。秦淮海词意,俨少戏笔。钤印:俨少(白)
4. 新秧才绿须肥急,柔橹声声把桡闻。写郊区粪船到上海运肥之景,俨少。钤印:俨少(白)
15. 如今涝旱都无虑,看取田头活水来。赞电力灌溉,俨少。钤印:宛若(朱)
创作于1964年,陆俨少所在的
上海中国画院组织艺术家们数次去皖南写生,经由浙江桐庐至白沙新安江,辗转至
芜湖、
歙县、
屯溪,遂上黄山。陆俨少在深入农村山寨的写生活动中,亲眼目睹了人们“筑堤拦流、利用河滩移土造田、改造环境、战胜自然,发展生产的一派新气象”。(《陆俨少自述》)受其感染的启发以及由此产生的创作冲动,正是产生这本册页的契机。他以富有主旋律气息的色彩、构图和笔墨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粪船运肥、农夫采樵、清晨拾粪、放牛暮归、赤脚医生、渔人撒网、电力灌溉、甚至村干部从县里开会归来等山村生活与建设场景尽收册中。除了劳动场面,画面中亦不乏用点缀的方法,添加了电线杆、汽车、盘山公路、自行车等新元素。
新山水写生促使陆俨少变革原有的传统画法,亦形成了其一生中重大的风格突破。在他的这些作品中笔墨开始由工趋于写,由收趋于放,这种风格转变,既是写生表现对象所需,亦与他体会石涛提出的“学元人而加以放”的成功经验有关。他面对实景,“大都采用默记的方法”,但有时也“用铅笔勾稿”,以帮助记忆。而出于面对写生的情绪感染,他会更着意于笔墨的铺陈性,注重去连续成片地运笔,又因多用了些浓重郁密的湿墨,其下笔速度往往会略略加快,笔端很自然地流露出率性的笔姿。虽然其中略有粗略乱头的荒率,倒也不禁自然流露几分潇洒。其点景人物的造型大多来源于生活,笔法简洁拙朴、生动自然,与此时期画风相得益彰。
这本册页的开本只有13.2厘米×16.7厘米大小,袖珍迷你,出门写生随身携带甚是方便。从简短的题跋中,可以推测这本册页作于8月上海的郊区,是陆俨少该年两次下浙北皖南之间的练笔之作。此际,其颇具“陆氏山水”风范的“留白法”尚未形成,然而其“爱新就新”的理念,却在这些满溢真情真性的新农村写照中流露无遗;正是在全新“师造化”的过程中,他终于写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真山水。
陆俨少(1909.6.26 –1993.10),字宛若,上海嘉定人。 擅长中国画。1926年肄业於无锡美术专门学校,次年从冯超然习中国画。
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重庆、成都工作。多次举办个人展览会。解放后曾画过连环画,1956年后为上海画院画师,1980年为
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画院院长。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作品《朱砂冲哨口》获建国30周年美展三等奖,代表作品有《层峦暖翠》、《峡江险水图长卷》、《雁荡云瀑图》等。多闪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陆俨少画辑》、《陆俨少画集》等画册,著有《山水画争议》、《山水画六论初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