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滑蜥(学名:Scincella monticola)是石龙子科、滑蜥属爬行动物。体细长,尾肥;体背鳞片平滑,背鳞显著大于侧鳞;环体中段鳞22~24,侧纵纹间背鳞4+2(1/2),背中线鳞53~57,腹中线鳞59~62;四肢短弱,前后肢贴体相向指趾绝不相遇;第四趾趾下瓣11~13;尾下正中一行鳞片宽大,侧纵纹上缘平直。纵纹间背鳞、头、体、尾背面均深棕色,纵纹以下腹部及尾下为深灰色,杂有黑色点斑;腹面灰黑色。
山滑蜥体细长,尾肥;头部长而宽;嘴宽于高;耳孔前缘无瓣突,耳孔大于或小于睑窗;体背
鳞片平滑,背鳞显著大于侧鳞;环体中段鳞22~24,侧纵纹间背鳞4+2(1/2),背中线鳞53~57,腹中线鳞59~62;四肢短弱,前后肢贴体相向指趾绝不相遇;第四趾趾下瓣11~13;尾下正中一行鳞片宽大,侧纵纹上缘平直。按压时手指和脚趾分开很大。
纵纹间背鳞、头、体、尾背面均深棕色,纵纹以下腹部及尾下为深灰色,杂有黑色点斑;
腹面灰黑色。
山滑蜥栖息于海拔339~3300米的村庄附近、木材堆边、山坡有浅草覆盖或腐木覆盖的砾石堆。它已在溪流附近的地面上被记录下来(Nguyen等人,2010a,b;Pham等人,2015)。它可以在次生或受干扰的栖息地中发现(Q.T.Nguyen pers.com.2017)。在中国,它出现在村庄附近、木材种植园、覆盖着草的斜坡上以及腐烂木材的岩石上(赵等人,1999)。
山滑蜥出现在中国和越南的六个地区(Nguyen等人,2010a,b)。在中国,云南(黎江山村)、陕西和四川都有记录(Schmidt 19251927;Inger等人1990;赵和阿德勒1993;Q.T.Nguyen per.comm.2017)。在越南,人们从郎山省的茂山、高邦省的Pia Oac森林(Nguyen等人,2010a,b)和奠边省的Muong Nhe自然保护区(Pham等人,2015)发现它。
有山滑蜥标本于20:00左右在溪流附近的地面上采集,可能反映出其活动时间。以小型的蜘蛛及昆虫为食。山滑蜥四肢发达,在地面上奔跑得很快,是陆栖能手。下眼睑上有一“睑窗”是透明的,所以即使眼睑闭合,也能够感知光线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