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元代初年称“千佛洞善院”,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石口乡山神峪村内,是元朝、清朝时期的历史遗址。
历史沿革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始建于元代。
民国十一年(1922年),李婷龄为千佛洞山门撰写一副对联:“因有果果有因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文物特点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所在的吕梁山脉纵横交错,林木茂密,山峪深遂。峪西侧山崖下,凿有石洞一区,窟深5.5米,宽3.1米,高3米,洞内石壁满雕佛像,计有1055尊,且神态各异,名曰千佛洞。洞中释迦像衣着庄重,面目慈祥,系民间雕造风格。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四壁雕有佛像,洞内佛像最高的1.5米,最小的仅14厘米,雕工精细,体躯比例合度。其造像主佛居中,两侧二侍者、二菩萨。释迦佛结跏趺坐,帛带斜绕肩搭帔帛,左手垂放在左膝盖上,右脚压在左脚上,右脚掌心向上,右手向上屈指作持剑印,表现释尊说法开讲时的瞬间,左右侍者与端坐在莲台上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手持经卷、法器。造像体态丰满,衣着线条流畅,菩萨和伺者围坐在释尊周围,主从分明,等级森严。洞内四周造像群中,各种佛像、菩萨、罗汉的手势、身体姿势、手持器物、神态特征各不相同,表现了较高的雕刻手法。门口左右各有一尊穿着铠甲的护法金刚,其服饰具有元代北方少数民族之特点,洞口门眉佛像,头戴高耸毡帽,具有中亚民族风格,说明石窟的开凿受到了西北外来文化的影响。
文物遗存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洞内石壁满雕佛像,计有1055尊。佛像最高的1.5米,最小的仅14厘米。
文物价值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保存较好,受到了西北外来文化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历史文化
相关传说
千佛洞能预兆天气:天旱洞内发亮光,大雨洞内水外淌,小雨洞内滴水响,刮风洞内有声响。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山神峪千佛洞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石口乡山神峪村内。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山神峪千佛洞石窟,路程约20.4千米,用时约31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26 22:5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文物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