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艾(学名:Artemisia kawakamii Hayata)为菊科蒿属亚灌木状草本植物。茎高达30厘米;叶上面初被绢质绒毛,下面密被白色绵毛;头状花序半球形或宽卵圆形,基部有小苞叶,总苞片背面稍被绵毛;瘦果倒卵圆形;花果期7-11月。
主根稍肥厚,长,狭纺锤形,侧根细少;根状茎稍肥大,直径0.5-1.5厘米,黑色,常有多枚基生叶的叶柄残基。茎少数至多数,成丛,基部稍弯曲,高8-25(30)厘米,上部分枝,枝长7-8厘米;茎、枝初时被绢质绒毛,后渐稀疏。
叶厚纸质,上面初时被绢质绒毛,后渐稀疏,背面密被白色绵毛;基生叶卵形或宽卵形,莲座状着生,二回羽状全裂,具长柄,花期常萎谢;茎下部与中部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2-4厘米,宽1-2厘米,(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具3(4)枚裂片,每裂片再羽状全裂或3全裂,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斜向前或稍弯曲,长0.5-2(3)厘米,宽0.5-1(2)毫米,绿色,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叶柄长0.5-2厘米,基部稍宽,半抱茎,无假托叶;上部叶小,3全裂;苞片叶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0.3-1.5厘米。
头状花序半球形或宽卵形,直径4-4.5毫米,具短梗,梗长2-20毫米,基部有小苞叶,偏一侧生长,花后下垂,在茎端或在短的分枝上8-12枚排成疏散的
总状花序,并在茎上部组成狭窄、疏散的总状花序式的
圆锥花序;总苞片3层,内、外层近等长,外、中层总苞片卵形,背面多少被绵毛,边缘膜质,褐红色,内层总苞片倒卵状楔形,淡红色,边缘宽膜质;花序托半球形;雌花8-12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3裂齿,花柱线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18-25朵,花冠管状,檐部外反,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或微有不明显的短尖头,花柱与花冠近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并有睫毛。
目前商业性栽培主要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南斯拉夫,希腊,阿尔巴尼亚,及土耳其等地,北美之美圈及加拿大亦有一些。台湾主要分布在宜兰、苗栗、台中、嘉义、花莲等地。中国除华南,都有分布。
山艾是灌丛田鼠、侏兔、艾松鸡和叉角羚的食物(该植物中含有一种油,可抑制奶牛瘤胃中的微生物,它们吃了此草就难以消化。绵羊可吃少许,而麋鹿吃了则会猛打嗝)。山艾是哀鸽、夜鹰、艾嘲鸫、伯劳鸟和艾草漠鸦的家园。山艾为一些小动物如金花鼠、唐森德地松鼠,以及食山艾的田鼠提供了遮蔽处。沙漠林鼠也很常见。头很大的小
更格卢鼠生活在沙漠区,而峡谷鼠则生活在岩石区。地松鼠有两个种群,包括软发的地松鼠和安蒂洛普地松鼠。大瓮地口袋鼠和一些其他老鼠以大盆地为生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