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尾黄颡鱼,吻短。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中部。体无鳞。
背鳍硬后缘具锯齿,有毒。胸鳍刺与背鳍刺等长,前、后缘均有锯齿。脂鳍短。
臀鳍条21~23。尾鳍深分叉。鼻须全为黑色。
形态特征
岔尾黄颡鱼前部稍粗壮,后部渐侧扁。眼侧上位,位于头的前部。前、后鼻孔分离。口下位,口裂呈弧形。上、下颌及腭骨上具绒毛状细齿,形成齿带。鳃膜不与鳃峡相连。背鳍短,骨质硬刺长约等于或短于
胸鳍硬刺,其前缘光滑,后缘具弱锯齿。
脂鳍较短。尾鳍深分叉,上叶较长,后端圆钝。生活时全体灰黄色,至腹部色渐浅。背侧有黑斑。各鳍灰黄色。产量不多,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分布于长江水系。
生存繁殖
黄颡鱼是一种广食性的肉食鱼类 ,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 (特别是蜉蝣摇纹幼虫)、糖虾、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其它小型鱼类。其食性随栖息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化所差异 ,在春夏季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到了冬季,食物中小鱼较多 ,而底栖动物渐渐减少。据梁子湖调查 ,不同大小的黄颡鱼食性有所差异,体长 2一4 厘米的幼鱼,主要的食物是桡足类和枝角类 ;体长 5一 8 厘米的个体,主要吃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的幼虫;超过 8 厘米的个体 ,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由于黄颡鱼种类不同而食性有差异 ,岔尾黄颡鱼主要食昆虫、小虾、螺蜘和小鱼等。
黄颡鱼一般雄鱼较雌鱼为大。l冬龄鱼体长可达8厘米左右,2冬龄鱼可达15一18厘米,往后生长较慢 ,5冬龄鱼仅为25厘米左右。黄颡鱼2冬龄已达性成熟,少数为1冬龄性成熟。在北方黑龙江性成熟时间稍迟 ,通常3一4冬龄始达性成熟;而在南方一般为2冬龄。最小性成熟个体,雌鱼体长11.7 厘米,雄鱼体长14.8厘米。达到性成熟的雄鱼在肛门后面有一个生殖突,而雌鱼则无此结构。成熟的黄颡鱼 ,约在 4一5月间产卵一次,至秋季8月可能再产卵一次,其怀卵量为1086一4469粒。
分布区域
为江河、湖泊中常见鱼类,尤以中、下游湖泊为多。营底栖生活。食
昆虫、
小虾、
螺蛳和
小鱼等。个体不大。分布于
长江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