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亭
古代襄阳岘山标志建筑
岘山亭是古代襄阳岘山的标志建筑。大约是在西晋咸宁末年或泰康初年所修建的,是为了纪念西晋镇守襄阳的名将羊祜所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地理方位
襄阳岘山亭曾矗立于岘首山颠千百年,她枕清流、傍岩壁,婷立于大自然怀抱,与周围优美的环境和谐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曾为古郡一道靓丽的风景。如今,岘山风景区规划蓝图己制定,未来的博物馆也将在这一带安家,千古名胜岘首亭如能恢复,将与观音阁、谷隐寺、习家池、凤林关等名胜一起成为襄阳城南的旅游亮点。
历史传承
岘山亭是与在其旁的羊侯祠共同兴建的。其原址在羊祜生前喜爱游历的岘山岘石洞的东侧,后来由于战乱“亭与祠俱废”,宋代又重修移建在岘首山上,宋熙宁三年(公元1017年)光禄卿使镇守襄阳时,将岘山亭“广而新之,又大,其后轩,以为光禄堂”,这段文字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他的《岘山亭记》中的记载。明代正德年间,中副使聂贤重建岘山亭,在此基础上又新建了思贤堂。嘉靖年间副使江汇再次重修,将岘山亭名字改为岘首亭,由此说明自嘉靖时才将岘山亭改名岘首亭。
又据光绪版《襄阳府志》记载,明代隆庆初年都御道使汪道昆,以岘山亭的故址改建了文笔峰,而将岘山亭移建到其它的地方。从此,岘山亭便失去了自宋代修建岘首山之初的位置,而由嘉靖年间副使江汇所题写的岘首亭之碑,任然留在了岘山亭的原址。到清代乾隆年间这两个亭子,都倾颓掉了。唯有唐显悦所建的碑记和“岘山亭”三子小碑留了下来。在清代雍正年间正中守道鲁之裕,在真武山上建亭,当时称之为岘山亭。古时襄阳城南诸山泛称岘山,并且在真武山东麓的刻于宋代淳佑十一年的《李曾伯记功铭》中有“壮哉岘”的诗句,所以鲁之裕在真武山复建岘山亭,但此亭不久后又毁掉了。在清代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的时候襄阳知县熊宝书,于岘山山巅的故址,复建了岘首亭。由于它建在岘首山的山巅而且高大,又是远眺襄阳的标志,但未经数年,就荒芜破败了,在上世纪的1960年夏初,岘山亭遭到了龙卷风的袭击,锡铅合金的亭亭被刮掉了。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爆发,岘首亭全部被炸毁,现在只留下了台基,历代碑刻无存,喜爱寻幽访古的人们常常来此凭吊先贤。
岘山
襄阳岘山,通常指城南的岘首山、凤凰山等连绵山体,包括20余座大小山峰,起于城西10里的万山,终于城南20余里的百丈山,包括虎头山、望楚山、扁山等丘陵山体。原本“小而高”的山,都可称之为岘山。如今,襄阳岘山独擅“岘”名,是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
襄阳岘山及附近,到处是名胜古迹。有着“中国私家园林鼻祖”之誉的凤凰山习家池,羊祜的堕泪碑与杜预的沉潭碑,刘表墓与杜甫墓,张公祠和高阳池,王粲井及蛮王洞等,蜿蜒数公里。
岘山脚下的襄阳古城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名将白起、朱序、关羽、岳飞、李自成等曾在此征战,现有刘备马跃檀溪处、凤林关射杀孙坚处等遗迹。
岘山东边,是大诗人孟浩然的隐居地鹿门山;南边,临近楚皇城及宋玉故里;北边,是大书法家米芾的老家;西边,则是诸葛亮的躬耕地——古隆中。
岘首山亭
北宋熙宁三年(1070),时任光禄卿的史炤重建岘山亭,欧阳修为之写下名篇《岘山亭记》。
在《岘山亭记》一文中,欧阳修并没有隐晦岘山之小,反而开篇以“望之隐然”、“诸山而小者”来大大彰显,然后引出人羊祜、杜预的话题,进而分析“立德甚于立功”的儒家政治价值观。
明代以后,岘山亭改称岘首亭,原址上因战乱与各种原因,屡经兴毁重建,还曾迁建他处,甚至有时期同时存在有岘山亭与岘首亭二亭。形制也不再是单纯的亭,清光绪时最后一次原址重修为塔,与岘山上的塔——文笔峰合二为一,仍称岘首亭。
襄阳市此次重修的岘首亭,是将亭阁塔合一的纪念性建筑,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纪念性载体。
襄阳岘首山,那是一个不高的小山,山小而险,但是名气可不小。三国时代有名的吴国创始人孙坚,就被黄祖军士射杀于此。因而让世人知道了襄阳有座岘首山。唐代有名的诗人孟浩然家住离这里不远的孟家园,因而他常来此山游玩,他写的诗中曾二十二次提到岘首山。晋羊祜镇守襄阳,“常觞咏于此”。大约七层楼高的形似宝塔的岘山亭愕然屹立山顶。亭带顶共有七层,塔底为正六边形,每层正面修有一神龛,供有一个身穿盔甲的武将,武将勇猛的身躯尚存,英姿勃勃,栩栩如生。五层塔身砖缝里一棵不大的野树横空出世,飘逸欲飞别有一番情趣。亭门早已不知去向。塔内逐层收敛分外玲珑,原来塔内还有楼梯层层可上。
60年代时的亭非晋朝所修,历史上由于战火、天灾、人祸,岘山亭屡经废兴。最有名的修缮要属宋朝岘山亭特值得一写。北宋光禄卿史君辉守襄阳,他从政廉洁,关心百姓生活,在襄阳留下很高的声望,襄阳人民乐于跟着他,在他执政期间大规模重修岘山亭,学羊祜施仁政,为留名于天下,托北宋有名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写下了著名的《岘山亭记》。由于欧阳修的笔墨极佳,从而《岘山亭记》带着襄阳的岘山亭名扬天下。后清朝道光年间,襄阳知县熊宝志,亦于岘山山顶的旧址,复建了岘山亭。1960年夏初,颇有名气的岘山亭遭到龙卷风的袭击,锡铅合金的亭尖被刮掉,1966年夏更大的一场文化灾难降临,岘山亭竟然让“造反派”炸掉了。唐代天宝年间的十大才子之一的诗人钱起写过一首《江行》:“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岘山回首望,如别故乡人。”
岘山亭记
原文
欧阳修岘山亭记文: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
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书也。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译文
岘山面临汉水,看上去山势突出高大,(实际上)它是周围群山之中的小山。然而它在荆州特别有名,这难道不是因为那里的人(才著名)吗?那些人是谁呢?是羊祜叔子、杜预元凯。当晋与吴用武力相争时,常常要倚仗荆州,以它为军事重地,而羊祜杜预二人相继在这里,就平定东吴,成就了晋的统一大业,他们功业已经超过了当世之人。至于他们成功的事迹产生的影响,广泛传扬于江汉之间,到现在人们仍然思念他们,而对于羊叔子的思念特别深。大概是元凯凭他的功劳业绩,叔子凭他的仁义品行,二人所作所为有所不同,然而却都足以流传不朽。
我很怀疑那些(已有功业传世)却又反过来急切追求后世功名的人,什么原因呢?传说羊叔子曾登上这座山,很有感慨地告诉他的部下,认为这山一直矗立在那里,而前世的名人都已泯灭无闻,因此羊叔子联想到自己而十分悲伤。然而(他)惟独没有想到这座山是因为有了自己才特别著名的。元凯在两块石碑上刻了自己的功业,一块安置在这座山上,一块投到汉水之中。(他这样做)是知道山峦沟壑有变化,而不知道石碑有时也会磨灭的。难道(他们)都太重视自己的名声影响而作如此充分的忧虑呢,还是(他们为此)作得很周全而想得很深远呢?
岘山上本来有亭,世上人们传说是羊叔子所游历休憩之处。那里建筑屡兴屡废的原因,就是后世之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熙宁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辉凭光禄卿的身份作襄阳长官。第二年,因为岘山亭的破旧,(史君中辉)就扩大并且重新建造了这座亭,在环绕着亭子建造了壮丽的回廊后,又扩大了亭子后轩,使后轩与亭子的大小规模相称。史君辉闻名于世间(天下),在他从政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望。襄人安定于他的执政,乐于跟从着他,也就根据史君的官职名号,为岘山亭的后轩命名为光禄堂;他人又想在石碑上记录史君的事迹,打算用这办法让史君与羊叔子、杜元凯之名声一起流传久远。史君不能阻止襄人的这种行为举动。于是他前来向我托付写亭记。
我认为,史君知道并敬慕羊叔子的风范而(想)承袭他在民间流传的事迹,那么史君的为人表现和志向(如何)就可以想见了;襄人敬爱史君而生活安定乐逸,那么史君的为政(如何)又可以知道了。这些就是襄人想写下来的。(我想)那岘山周围的秀丽风光和笼罩于幽深杳远之中的草木云烟,它们于空旷原野上时隐时现,可以供给登高远望写出忧思愁苦诗文的人,适合他们观览时得到它,满足它。至于这座岘山亭的屡兴屡废,(或许)有人自会写出亭记,有人认为不必深究其中的详情,(这些)我都不再说明了。
相关诗词
《岘山亭置酒》
作者:曾巩  朝代:宋
石磴索回入杳冥,筠松高下簇虚亭。
春归野路梅争白,雪尽沙田麦正青。
马窟飞云临画栋,凤林斜日照疏棂。
长年酒量殊山简,却上篮舆恨独醒。
朝代:宋 作者:曾巩
维舟沔南岸,置酒岘山堂。
入坐松雨湿,吹衣水风凉。
烟岭火明灭,秋湍声激扬。
乍释尘垢累,况余灯烛光。
羊公昔宴客,为乐未遽央。
而我独今夕,携家对壶觞。
颇适麋鹿性,顿惊清兴长。
归去任酩酊,讵期夸阿强。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岘首风湍急,云帆若鸟飞。
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一题作岘山亭送朱大)》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唐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
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遶城观荷花,登岘山亭》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吏民怜我懒,斗讼日已稀。
能为无事饮,可作不夜归。
复寻飞英游,尽此一寸晖。
撞钟履声集,颠倒云山衣。
我来无时节,杖屦自推扉。
莫作使君看,外似中已非。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遶城观荷花,登岘山亭》
作者:苏轼 朝代:宋
苕水如汉水,鳞鳞鸭头青。
吴兴胜襄阳,万瓦浮青冥。
我非羊叔子,愧此岘山亭。
悲伤意则同,岁月如流星。
从我两王子,高鸿插修翎。
湛辈何足道,当以德自铭。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遶城观荷花,登岘山亭》
朝代:宋 作者:苏轼
清风定何物,可爱不可名。
所至如君子,草木有嘉声。
我行本无事,孤舟任斜横。
中流自偃仰,适与风相迎。
与杯属浩渺,乐此两无情。
归来两溪间,云水夜自明。
朝代:宋 与作者:苏轼
昨夜雨鸣渠,晓来风袭月。
萧然欲秋意,溪水清可啜。
环城三十里,处处皆佳绝。
蒲莲浩如海,时见舟一叶。
此间真避世,青蒻低白发。
相逢欲相问,已逐惊鸥没。
清风定何物,可爱不可名。
所至如君子,草木有嘉声。
我行本无事,孤舟任斜横。
中流自偃仰,适与风相迎。
举杯属浩渺,乐此两无情。
归来两溪间,云水夜自明。
苕水如汉水,鳞鳞鸭头青。
吴兴胜襄阳,万瓦浮青冥。
我非羊叔子,愧此岘山亭。
悲伤意则同,岁月如流星。
従我两王子,高鸿插修翎。
湛辈何足道,当以德自铭。
吏民怜我懒,斗讼日已稀。
能为无事饮,可作不夜归。
复寻飞英游,尽此一寸晖。
撞钟履声集,颠倒云山衣。
我来无时节,杖屦自推扉。
莫作使君看,外似中已非。
《岘山亭》
朝代:宋 作者:易士达
岘山亭是昔人非,忍读羊公堕泪碑。
回首山翁花下处,凄凄芳草晚风悲。
《和张伯常岘山亭晚起元韵》
《和张伯常岘山亭晚起原韵》
朝代:宋 作者:曾巩和
挥手红尘意浩然,夙兴招客与扳联。
烟云秀发春前地,草木清含雪后天。
已卜耕桑临富水,暂抛鱼鸟去伊川。
更追羊杜经行乐,况有风骚是谪仙。
朝代:宋 作者:王安中
岘首亭空,劝君休堕羊碑泪。宦游如寄,且伴山翁醉。
说与鲛人,莫解江皋佩。将归思,晕红萦翠,细织回文字。
参考资料
襄阳岘山文化地标群成形.襄阳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6 17:51
目录
概述
地理方位
历史传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