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豆
中药名
岩豆,中药名。为豆科植物水边千斤拔Flemingia fluminalis C.B.Clarke的根、茎、叶。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脾虚白带,慢性阑尾炎。
入药部位
根、茎、叶。
性味
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
归肝、脾、肾经。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
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脾虚白带,慢性阑尾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晒干。
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达50cm。幼枝密被褐色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5-4mm,被密毛;叶片狭长圆形,长4-7cm,宽1-1.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密生黑色腺点,两面疏被短毛,脉上尤密。聚伞花序小,每一聚伞花序隐藏于大苞片内,苞片2列,排列成总状花丛;苞片贝壳状,长10-15mm,宽18-22mm,紫色,宿存,边缘密被白毛,先端微缺,具短细尖,两面有毛;萼片卵形,最下面的一片与其他4片几等长。荚果长圆状椭圆形,褐色,密被毛。花期4月,果期10-12月。
生长环境
生于灌木丛中。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
小枝圆柱形,微木质,可见互生的单叶。完整叶片披针形,长2.5-6cm,宽1-1.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羽状脉,绿色至枯绿色。质脆,易碎。气微。
以绿色、质脆、叶光整者为佳。
相关论述
1、《四川常用中草药》:“能行血,除湿;治风湿关节痛、体虚白带、慢性阑尾炎。”
2、《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湿,行血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阑尾炎,白带。”
附注
据四川大学生化教研室曾仲奎等的研究报道,四川将豆科崖豆藤属植物香花崖豆藤的种子作岩豆,含岩豆凝集素。但《中华本草》收录的香花崖豆藤作昆明鸡血藤使用,且并未记载使用其种子入药,使用时应予鉴别。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5 11:27
目录
概述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采集加工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