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学是香港的私立学校,1888年于广州创校。学校1946年成立初中部,1982年转为资助文法中学。1999年8月校舍由司徒拔道迁至杏花邨。
历史沿革
岭南中学是香港一间中学, 由岭南教育机构开办,1946年成立初中部,1982年转为资助文法中学。1999年8月校舍由
司徒拔道迁至
杏花邨。岭南中学提升教学效能方面,在中一实施
小班教学,并设立
阅读时间,以及鼓励同事进修、互相
观课、
集体备课和
协作教学。学校亦增拨资源加强资讯科技设施,并完善
考绩制度,以强化教学效能。过去一年该校的中五会考成绩有明显的进步,合格率上升至70%,与全港平均看齐;高考方面,中、英文科的合格率,亦分别已达95%及86%,超过全港合格率。
文化传统
校训 弘基格致,服务社群
办学团体 岭南教育机构
学校类别 津贴,男女校
教学语言 中英文
宗教基督教
发展历程
岭南教育源远流长,1888年于广州创校,一直本着“基督精神”,提供优良和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透过丰富的校园生活,达至“全人教育”的目的。
1922年,香港岭南分校率先成立小学部。1928年,乔迁
司徒拔道十五号校园,奠定日后发展之基础。
1942年底,日本占领香港,学校被迫停课。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二月复课,并增设初中部,是为岭南中学创设之始。1954年,增办高中部,令岭南教育在港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纪元。
1963年,学校为配合社会需要,决定增设英文部,与中文部并行。其后因社会对中中学位需求减少,学校遂于1978年9月起逐年停办中文部。
1981年黄励文校长退休,由邓宗泰先生接任,专责中、小学事宜。邓校长接任翌年,学校转为完全资助中学,并以多元化之课程,配合学生不同之志趣,增设实用性科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此外,更开办中七文、理、商科课程,使该校成为一所学制完整的中学。
1996年邓校长
荣休,由陈瑞汉先生接任。陈校长致力建立以“学生为本”,“全校参与”的发展模式,并以“体艺发展”为学校特色。陈校长坚持“严谨而关怀”的方针,采取“训辅合一”的模式,使学生更积极学习,带动全校迈向全面的优质教育。
为配合学校的长远发展,该校于1999年迁往杏花邨现址。新校舍位于地铁沿线,交通方便。在岭南教育机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学校各方面的设备,且已发展成为一所设备完善的现代化标准中学。
2002年陈校长荣休,由罗灿辉校长继任。罗校长为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政策与
行政学博士,深信“教育是掌握未来的凭藉、教育是发展潜能的钥匙、教育是用心用情的事业”。罗校长积极刷新校务,透过与大专院校的合作,锐意提升教学效能,并改善学校的行政效率,以及加强学生活动等多方面发展。
成果
与
大专院校合作方面,过去数年,该校先后参加了中大教育学院的“学校自评及建构学校为学习型组织计划”和
香港教育学院的“优化课堂学习计划”(VITAL Project)以提升整体的
学校效能。此外,该校亦与教统局合作,参加
国家督学张民生教授主持的视学检定及“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
协作计划”,获内地数学科特级教师驻校,交流心得。
改善学校行政效率方面,设立学校行政会以加强各部门的联系及沟通,并紧守“行政”为“支援教学”的宗旨来运作学校。校长更向各工作单位介绍学校的办学目的及重点,要求各单位贯彻以学生的学习为首位的精神。
在加强学生活动方面,学校一贯支持全方位学习,特加强社的组织,并增办社际活动以增强同学的归属感。此外,为实践“服务社群”的校训,学校亦积极鼓励同学在参与校内外的义工服务。
展望将来,学校当继续秉承岭南办学传统,积极回应教育改革及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发挥“红灰精神”,以达至“全人教育”的目的,贯彻“为神、为国、为岭南”的使命。
著名校友
陶杰— 香港专栏作家及传媒工作者,有“香江第一才子”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