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村,地处
新碶街道西部,屏风岭南面,泰山西路横贯该村。全村耕地面积840亩,旱地201亩,山林918亩,水库一座,村总人口707人,住户329户。近几年来,岭南村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引进优势工业,建成特色花木基地、龙虾养殖基地和蔬菜基地,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级集体收入从2003年的30万元提高到2006年的60万元,实现了3年翻一番的目标。2006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是个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村强民富的小山村。
经济发展
一、立足实际,发展农业
岭南村地理位置较偏,村级经济发展、村民致富不能简单照搬其它城区、工业区模式,必须依托农村实际。一是村两委会通过调研分析,邀请专家、领导进行实地走访,根据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确定将特色农业作为岭南经济的着力点;二是为打开工作局面,
村干部们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因势利导,广泛宣传特色农业的好处,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以理服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三是群众不愿干,
干部、
党员、
村民代表先做出榜样让大家看。在村两委会的带领下,岭南村村民苦干加巧干,齐心协力,共同为岭南村的发展致富而努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岭南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木村、龙虾村、蔬菜村。全村现有花木户50多户,种植各种品种的花木十余种,远销全国各地;盱眙淮河、洪泽湖无公害特大龙虾养殖户5户,蔬菜种植户20户,每天供应市场时鲜的
蔬菜、龙虾等,村民从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内外并举,多方用力
为了加快产业发展,岭南村在自力更生的同时,还多方争取支持,寻求帮助。比如,针对蔬菜种植中出现的病虫害防治问题,村里主动找到农业局,与农业技术员结成帮扶对子,技术员定期到村给予技术指导、不定期的为病虫害防治出谋划策,保证了村民没有后顾之忧;又如针对水、
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得到了区、街道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完成基本设施的建设;还有针对前期投入不足的问题,村两委会成员想方设法,采取个人出、集体投、国家补等办法,使农业产业顺利渡过了成长期。
三、收入增加,生活改善
产业的发展,使村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为建设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几年,村里大力实施了村内环境整治、道路硬化,并且安装好路灯,建造了村民文化娱乐活动中心。村里整体环境清洁、美观,村内卫生由保洁公司专门保洁。除了推进村里硬件设施建设,岭南村结合新农村建设热潮,着力推动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岭南村民破除了等、靠思想,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新农村建设在该村是生机盎然。
四、筑巢引凤,做强企业
为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村里还积极发展新型产业,引进各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企业,在引进企业的同时,村里积极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努力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争取引进一个、发展一个。现村内有大小企业十余家,其中耀发、顺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机械
数控车床远销全国各地,并且被评选为浙江省知名企业。近期,阿拉酿酒有限公司也将落户于岭南村,这些工业企业的引进,将大大推动岭南村的经济发展。2007年,村级经济收入力争突破100万大关。
岭南村利用地域优势,发展花木、蔬菜、龙虾和第三产业,带动了全村村民致富积极性,搞活了村级经济,真正实现了强村富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岭南村坐落于金家岭南山脚下,岗丘地多,平整田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用水极不方便,遇到干旱年景粮食极易歉收。为带领群众走出农民增收难的困境,2001年,村支部书记邹德文到凤台大山、寿县郝圩、肥西上派等地参观学习之后,在其承包的金家岭荒山坡地,组织10多名农民,种下了300多亩大白桃、李子等果树,并在2003年开始有了效益。在邹书记的带动下,村民们自发在泉山水库附近山坡连片栽种桃树。全村果树栽植规模达到1200余亩,其中800亩正处于盛果期,年产值300万元,水果的品种也有过去单一的大白桃,发展到大白桃、水蜜桃、雨花露李子、石榴、杏梅等好几个品种,销往合肥、
上海、
山东等大型水果市场。
在发展壮大果树产业的同时,小庄自然庄200余户
蔬菜种植、陈郢自然庄40余户畜禽养殖渐成规模;由村委会主任邹方春领办的康帅饲料厂、建筑工程队,解决了本村近百人的就业;祝郢、邹大郢等向城市建筑业转移劳动力1000多人。三和街道和206国道两边颇具规模的饭店有近10家,均为该村村民兴办,解决就业近百人,年产值300多万元。
地理环境
岭南村地处舜耕山南麓,因位于金家岭南侧而得名,位于山南政务新区西片、三和乡西北部,地势北高南低,缺水易旱。紧邻市区泉山,与龙泉街道隔山相望,距离市政府所在地洞山仅3公里、政务新区中心2公里,206国道穿境而过,具有“金边银角”的区位优势。境内有山有水,风景优美,舜耕山下,泉山湖畔,千亩桃园,花香果甜,引人入胜。
绿化苗木、观赏花卉、经济果林、畜禽养殖、劳务输出及“农家乐”项目发展潜力较大。
全村辖益城、祝郢、邹大郢、小庄、万冲、陈郢等6个自然村庄,12个村民组。区域面积5.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53亩,林地961亩。现有人口2965人,800户,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村内进驻企业20余家,小学1所。2006年被列为田家庵区新农村建设1镇10村示范工程实施单位。
文化风貌
岭南村原隶属长丰县金岭工业区,2004年划入淮南市三和乡管辖。春秋时期为吴楚纷争之地,宋元以来多居戍边后裔,民风剽悍,宗族意识强。村内有古迹益城寺,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兴盛于晚清和民国时代,抗战时期被日本侵略者焚烧,198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建有益城小学,有教室18间,8名教师,学生百名。村民自发组织锣鼓队一支,每逢年节自娱自乐。村内益城寺的肉丸子、面圆子,为山南群众所津津乐道;地方土鸡及所产草鸡蛋,颇受市民欢迎;村内舜耕山和泉山湖资源可供开发乡村旅游。当前,随着山南新区规划建设,大型高档住宅区联华金水城即将在境内破土动工,将为本村发展带来更加旺盛的人气和现代化气息。
组织建设
岭南村村级组织设置完善,村“两委”班子配备齐全,村党总支现有正式党员62名、预备党员4名,其中男51名、女15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名、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8名、初中文化程度的23名。下辖益城、岭南、桃子协会3个党支部。村党总支配备第一书记、书记、副书记各1名,委员3名;村委会配备村主任1名、委员2名,交叉任职1人。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39.8岁,中专文化程度3人、大专文化程度2人、大学文化程度2人、研究生在读1人。
近年来,先后获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村、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市‘美德在农家’示范基地、市村级档案管理达标单位、区“五个好”村级党组织、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安溪县蓬莱镇岭南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
村民大部分居住在溪南角落,且房屋多数坐北向南,南边山岭有五虎山,而得名岭南。
【历史沿革】
解放前俗称溪南(又称崇善里),解放后设岭南乡,划分为10个选区(辖岭东村的1至4选区,岭南村的5至7选区,岭美村的8至10选区),1961年拆村为岭南村。自有建制以来,顶庵堂三村的温、陈、蔡、苏、张、杨六姓设立四保社。解放初这四保社称为岭南乡。1958年改称岭南大队。1963年间体制改变,岭南大队拆分三个大队。中角落仍称岭南大队,八十年代改称岭南村。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岭南村位于蓬莱镇所在地西边1公里,东与岭东村接壤,西与岭美村交界,北连岭东村罩雾际,南邻鸿福村大尖山。
【人口、土地面积】
岭南村全村人口近2100人,有550户。辖4个自然村,分为16个村民小组,其中第十二个村民小组与鸿福村毗邻俗称彭岭头,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红军活动的据点、革命的圣地。岭南村旅居海外侨亲3000多人,是著名的侨乡。整个村落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不包括山地面积1800亩,其中耕地面积550亩。
【村容村貌】
近年来村民在各级政府和村干党员的引导下,逐渐改变旧的农业生产方式,引进种植多种经济作物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并利用科学技术和市场的理念进行多样性农业生产,在农业增收和致富之路上越走越好,在2008年村生产总值达121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100元,村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满信心和希望。
【域内设施】
侨亲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慷慨解囊,翻建育民学校、创办老人活动中心、创建甲级卫生所、兴修区域公路,造福村民。现村有三条水泥路贯穿整个村落,交通便捷。
【纪念地、遗址】
纪念地、遗址
纪念地、遗址
纪念地、遗址
【其他信息】
桥梁
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