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垌窑址
广西玉林宋代瓷器窑群遗址
岭垌窑址位于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平政镇岭垌村境内。是宋代瓷器窑群遗址,主要分布在岭垌圩周围的圩头岭、龙山 寺岭、埠头岭、坟地岭、大堆和佛冲一带。窑灶遗迹与遗物依山从岭脚一层层斜堆到岭顶, 层次清楚,有许多遗物如匣钵、瓷片等露出地面。产品以影青印花碗碟为主。窑址分布范围 广, 遗物丰富,是研究广西古代瓷器生产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1981年8月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简介
岭垌窑址是建筑类人文风景旅游区,也是我国宋代时期较大规模生产瓷器窑群。窑址主要分布在岭垌圩周围的圩头岭,龙山寺岭、埠头岭、坟地岭,大和佛冲一带,该窑址规模大,层次清楚,有许多遗物如匣钵,瓷片,露在地面依山从岭脚一层屋斜堆至岭。产品以影青印花碗,碟为主,器物十分精美,烧制技术高,所烧出的瓷器胎质细腻洁白,晶莹光洁,胎薄且有透明度可谓达到了“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境界,该窑址规模大,分布广,烧制技术高,遗物丰富,是研究古代瓷器生产历史宝贵实物资料。
景点历史
北流岭垌窑址为世人所知,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当时广西区博物馆一个名叫韦仁义的工作人员闻知北流岭垌村山上有很多陶片,循讯而至,果然发现漫山遍野的陶片。他凭自己的专业知识,判断这些陶片为古代瓷窑所遗留。在和村里的老人交谈时他还得知,1952年村小学教师朱德三在田间劳作,挖到一只小瓦缸。于是,韦仁义特地找到朱德三的后人,见到了这只碗模,碗模上清晰地现出“绍兴二年壬戌岁梁二郎号记”12个清晰圆润的字样。韦仁义考察得知,“绍兴”是宋代的年号,“绍兴二年”即公元1132年。原来岭垌村竟是宋代的一个陶瓷生产基地。这个发现惊动了业界。不久,博物馆专门组织专家对岭垌古瓷窑进行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考察专家在朱德三后人指认当年朱德三发现碗模的地方进行挖掘,结果发现了有“宣和三年”、“绍兴十年”、“乾道六年”、“淳熙四年”等年款的瓷器印花模,还有碗、盆、杯、碟等数百件瓷器。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岭垌村的村民林宝以在一座古瓷窑旁发现一只有“开禧丁卯腊月陵水何绍先掘工”字样的瓷器印模。几年之后,岭垌小学学生窦东元在岭垌圩头河岸又拾到一只有“南宋嘉定元年李五郎制”字样的精美雕花纹碗模。据说与其相同类型的碗模全国也仅出土数只,这引起了陶瓷考古界的重视。
不久,区内外数十名考古界的权威专家到岭垌村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考古挖掘,挖出了数千件宋代至民国各个时期生产的陶瓷器和数件弥足珍贵的陶瓷模具。中科院文物院的李德金教授认为,岭垌古窑挖掘出大量影青瓷器,生产时间大多在南宋中后期,为广西之最,全国罕见。《广西出土的陶瓷器》一书如是介绍:北流河流域宋代生产的影青瓷与景德镇的影青瓷媲美,有青出于蓝之誉,可以说北流河流域的瓷窑群是“中国瓷都”景德镇的陪都。
依山而建的从山顶直通山脚的瓷窑因年代久远,已被茂密的芒草覆盖,不过细加辨认,还可依稀看出这条长长瓷窑的大致轮廓。再往前走没多远,又见一处旧窑址,从山顶顺流而下的残瓷碎片堆到了村道边,破碗烂碟,还有烧制瓷器用的瓦钵、碗模……拾起几块破碗烂碟的碎片,没见到碗底碟背上有任何标记。据村里70多岁的俞益全老人说,估计是清末民初的瓷窑。像这样裸露着残瓷碎片的瓷窑在这个村子方圆20公里内的多处地方都可见到。
俞益全老人说,他们家祖上三代都是做陶瓷的。他的曾祖父是清末闻名两广的永兴碗厂的创始人。当时的永兴碗厂就建在这圩上,有近300名工人,所产的瓷器销往广东沿海甚至南洋。老人说他10多岁时就在岭垌碗厂做泥工,一直到1950年才改行做了教师。
据说,岭垌最盛的时期有99条窑,当时岭垌古瓷业盛行一时。当年流传有这样一句民谣:大米粽探岭垌,小米棕探沙垌,沙垌朝晚担粪桶,岭垌瓷碗装白银。
北流市博物馆馆长陈尚进介绍,岭垌窑址在《北流县志》有相关记载。据考究,岭垌境内还保留着宋代时期的窑址。1997年,“岭垌窑址”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馆长说,传说中岭垌瓷窑有99条。我们根据岭垌的地形、地貌进行过实地考察,直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瓷窑约有30条。其余的旧窑址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9 22:53
目录
概述
景点简介
景点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