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窑
古代汉族瓷窑之一
岳州窑,古代瓷窑之一。位于湖南湘阴县城内。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湖南常德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岳州窑”之名,始见于唐代陆羽《茶经·四之器》。唐代岳州窑在陆羽《茶经》中列宜茶青瓷名窑第4位。窑址位于湖南湘阴城关及县内其它地区,人称湘阴窑。我国窑名出自唐代,而湘阴唐时属岳州辖地,所以唐代称其为岳州窑。岳州窑始烧于东汉,中经西晋、南朝、隋,一直延续到唐代。
窑洞简介
岳州窑地处湖南省湘阴县城关镇堤院一带,北起水门,南至洞庭庙旧址,全长700余米的范围内。湘阴县旧属岳州,故名。当地居民中至今流传“湘阴是个万窑窝,未有湘阴先有窑”。湘阴县是个古城,湘阴窑窑址发现于1952年,1972年又在窑头山、梨园等地发现了早期窑址,1975年冬进行了试掘,出土了大量晋至初唐的青瓷器和窑具。它烧造的时间,可上溯至汉代、三国,可见其历史久远矣。
岳州窑瓷胎在唐五代时较为轻薄,胎质不如越窑青瓷紧密,胎色早期呈红或米黄色,晚期为灰白色。釉色以青绿色居多,也有青黄色的。釉薄而质细,釉泡较小,玻璃质感很强。釉面有不规则的细小冰裂纹,有流釉现象。不少器具的胎骨和釉面结合牢固,容易产生剥落的现象。唐代烧制时使用垫饼支烧;五代用支钉支烧,在盘碗底部留有支钉痕迹。岳州窑器物丰富多彩,有碗、盘、瓶、高足盘、四系罐、八棱短流壶等。碗的足以圆饼形和玉璧形为主,高足盘、八棱短流壶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它注重装饰艺术,纹饰以印花为主,并配以划花。器物肩腹部往往装饰着由团花和卷叶纹组成的带状纹饰。此外还有浮雕莲瓣纹装饰的,具有独特的风格。1973年湖南省湘阴县出土了一尊罕见的青釉龙首,年代为隋朝。胎骨呈灰白色,施青色釉,开片自然,烧结火候较高。口流作龙首状,手为龙尾形态,器型呈鼓圆,下配有三个高蹄足,十分稳当,生动活泼。此器物应该属于仿先秦时期的金属?器,造型典雅别致,是岳州窑中的精品,现藏湖南省博物馆。岳州窑在陶瓷史上地位比较重要,上承江浙越窑青瓷,下启长沙铜官窑,这里是华中地区先民用瓷的主要产地,大量出土的器物足以证明这一点。
最早青瓷窑
民谣:“湘阴有个万窑窝,要进城门过窑坡。”据湘阴县志记载,宋前湘阴有个“瓦碎潭”,故此足以证明,湘阴历代有烧窑的历史。从多处窑址堆集层及汉晋墓发掘中,发现许多汉、晋、隋、唐青瓷器及青瓷片,证明先人有烧制青瓷的工艺技术且规模庞大,专家在“青竹寺”窑址考古发掘中,发现纪年款布纹青瓷片(铭文“汉安二年”公元143年)。此瓷片与原地窑址的青瓷器物一致,另其县城附近出土几处墓葬,出土了青瓷四系罐、油灯、碗、碟等都是“岳州窑”制器,同时一起出土了“大泉五十”“直百五朱”“太平百泉”“货泉”钱币,也可佐证该出土器系汉三国两晋器物。“岳州窑”胎质细腻、灰白,器形厚重,敲击有金属般声音,瓷化极高,青瓷开片,造型古朴美观、光洁;釉下荧光闪烁,玻璃质感强,唐代茶圣陆羽赞之“岳州瓷青、青则益茶”,唐诗人刘言史有诗云“湘瓷泛青花”,故此,专家认定,“岳州窑”为中国成史上最早青瓷当之无愧。
陆羽评价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品定六大名窑的茶碗时说:“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从饮茶所需的器具角度来看,茶圣陆羽把岳州窑排在第四位,由此可见,该窑在唐代显赫的地位。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湖南常德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岳州窑”之名,始见于唐代陆羽《茶经·四之器》。唐代岳州窑在陆羽《茶经》中列宜茶青瓷名窑第4位。窑址位于湖南湘阴城关及县内其它地区,人称湘阴窑。我国窑名出自唐代,而湘阴唐时属岳州辖地,所以唐代称其为岳州窑。岳州窑始烧于东汉,中经西晋、南朝、隋,一直延续到唐代。岳州窑最早烧制的器具,胎呈灰白色,胎质欠细密,釉色以青绿为主,半透明,多呈开片。从唐代开始,烧制范围扩大。当时烧制的茶具,有茶碗、茶瓯、茶盒等,其胎多为灰白色,釉色仍以青绿为多,有玻璃质感。釉开细片。唐初,岳州窑瓷器圆饼底仍然流行。施釉方法开始由半腰往下降至下腹部。这是一个特色。中唐以后,玉壁底圆口碗成为它的代表作之一。但到晚唐,可能受附近长沙窑兴起的影响,岳州窑开始衰落。
唐代诗人刘言史在《与孟郊北野泉上煎茶》中写有“湘瓷泛轻花”句。“湘瓷”究竟是指岳州窑,还是长沙窑?一说“轻花”是指长沙窑的釉下彩装饰,所以理当属于长沙窑。据有关专家考证,这种看法不对。因为该诗的主题是描写“北野泉上煎茶”。“泛轻花”三字是描绘唐代煮茶法中所出现的一种茶花景色。据陆羽《茶经》中介绍,“煮茶法”是直接将茶放在瓷釜中烹煮。大意是,首先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烧水,但不能全沸,待水泡微露时加入茶末。二沸时先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中以备用。所以“轻花”当指沫花中的细小茶花而言。由于岳州窑是唐代以生产青瓷茶具为主要产品的青瓷古窑址,所以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认为“湘瓷”当泛指唐代岳州窑产品而言。
记载茶碗类型
《武陵藏珍》所载茶碗
Ⅰ型
高5厘米,口径8.3厘米,底径4.5厘米。圆唇,口微敛,扁圆腹。外罩鱼子状青黄色开片满釉。大平底,器底有三颗支钉痕。(图094)
Ⅱ型
高7.5厘米,口径15.5厘米,底径4.8厘米。圆唇,大口微卷沿,深腹圆收,胎色灰白。施玻璃质开片青黄色满釉。碗心及内壁刻划莲瓣纹。小饼底,露胎。(图095)
Ⅲ型
高5.2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3厘米。圆唇,口微敛,深腹圆收。胎色灰白,未涂化妆粉,施玻璃质开片青色半釉。小饼底,微凹。(图096)
Ⅳ型
高3.5厘米,口径15.8厘米,底径6.2厘米。圆唇,大口外卷沿,浅腹斜收,施开片青黄色釉,釉不及底。圆饼底,碗心有支钉痕五颗。
Ⅴ型
高5.4厘米,口径13.7厘米,底径5.6厘米。圆唇,大口外卷沿,腹壁斜收。外壁与整个内壁涂白色化妆粉,釉已脱落。玉壁形圈足。底微凹,露胎。
Ⅵ型
高5.6厘米,口径16.4厘米,底径5.8厘米。圆唇,大口微敛,腹壁斜收。施青黄色开片釉,釉不及底,且有流釉现象。玉壁形圈足。(图097)
湖南出土
参观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岳州窑器物所留下的印象。
1973年湖南省湘阴县出土了一尊罕见的青釉龙首,年代为隋朝。胎骨呈灰白色,施青色釉,开片自然,烧结火候较高。口流作龙首状,?手为龙尾形态,器型呈鼓圆,下配有三个高蹄足,十分稳当,生动活泼。此器物应该属于仿先秦时期的金属?器,造型典雅别致,是岳州窑中的精品,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岳州窑.衡阳生活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9 09:58
目录
概述
窑洞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