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希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矿床地质及矿产普查勘探学家
岳希新(1911年9月29日—1994年8月30日),生于吉林省吉林市,祖籍山东临朐,矿床地质及矿产普查勘探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地质矿产部地矿司总工程师。
人物生平
1911年9月29日,岳希新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
1923年,入读于吉林省立第一中学。
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32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1933年,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
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1937年—1949年,历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练习生、调查员、技佐、技士、技正。
1950年—1952年,任职于地质工作计划委员会地质勘探局。
1953年—1982年,历任地质部地质总局、地质矿产部地矿司、技术司、生产组等单位专业副组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任地质矿产部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4年8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岳希新早期对四川中部、新疆南部石油、天然气、煤、铁、铅、锌等矿产进行地质调查。在地质调查中侧重煤矿普查勘探,指导淮北平原隐伏煤田勘查并建立煤矿基地。在对南方缺煤省份地质普查中发现了有开采价值的煤矿,缓解了南方能源紧张状况。对川西钢铁企业建设所需的铁、煤等矿产资源进行了勘查设计。
截至1994年8月,岳希新编著的代表论著有《四川威远背斜中部构造现象的研究》《四川威远穹隆背斜构造》《鄂西巴东系中之波纹石灰岩动物群》《湖北巴东巫山灰岩及䗴科化石》《新疆乌恰康复煤田》《十年来中国煤炭地质普查勘探经验》《谈谈南方煤田分布规律及找煤方向》《中国煤炭资源》《中国煤田地质图(1/250万)》等。
[1]岳希新.十年来中国煤田地质普查勘探的成就[J].中国地质,1959(09):15-16.
[2]岳希新.谈谈南方煤田分布规律及找煤方向[J].中国地质,1961(2):29-32.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岳希新祖籍山东临朐,后举家逃荒到吉林定居,尽管当时岳家生活十分拮据,但仍尽力供岳希新读书。
人物评价
“岳希新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显著成绩,为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民主促进会评)
“岳希新工作勤奋、治学严谨、尊重科学;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他的高尚品德、为中国地质事业献身的精神和对地矿事业的重大贡献,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中国地质》评)
“岳希新对中国煤田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地质调查局评)
人物影响
20世纪30年代末,岳希新在四川威远等地中生界“自流井系”发现鱼和爬行动物(恐龙)化石多件,角齿鱼属(Ceratodus)为中国和亚洲中部首次发现。在爬行动物化石中,发现2新属2新种及一些属种未定者,杨钟健将其中1新属,以岳姓定名为“岳氏三巴龙”(Sanpasaurus yaoi Young)。
参考资料
岳希新.中国科学院学部.
岳希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2 16:0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