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十二庄释密》是1983年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周潜川
内容介绍
峨嵋十二庄释密.周潜川.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3年出版(珍藏版)8品相(自然旧)开本:32开全书共:118页峨眉十二庄”释名??古谓四通八达的道路曰庄。12庄的创源地为四川省峨眉山。据传为峨眉山高僧白云禅师开派,属峨眉临济宗气功中的12套修持气脉内景功夫练法。祛病强身者可据此锻练文势与小练形法及大练形法;体健者可直接锻练文武两势之大练形法。一可籍此功夫为他人诊治疾患,二可籍此功力御敌制敌。本书介绍好的练法,偏重于武势大练形法兼具文势大练形法。从架子外象言,包括天地人3部练法,从体之气脉讲,则重在精神,贵在元气,以通人身20部气脉为用。 ??大练形与小练形的关系,即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辨证关系。大练形为整体性运动,锻练时气血无处不到,充满周身。小练形则具有其针对性,引气机“单刀直入”,是单练某脏腑及病所的方法。峨眉宗丹道动静功九次第 ??古代道家的动静功夫,据经典及师传大多分为“9种次第”,也就是练功的9个递进层次。世谓“三还九转”而后“九九归一”。从练功的火候讲,是道家“小成”、“中成”,乃至“大成”的3大阶段。其中每一阶段又分为3种次第。动功的9种次第依法完成后,才进行静功的修练,这样在坐功时,可望进步较快。静功的9种次第依法练习完满后(相当于释家静功的“小乘圆满”),即可弃道之诀法而修释法的2乘功夫,至于释家的所谓大乘境界,很少人能够达到,历史上那些“成佛做祖”的僧侣大乘功夫圆满者,也并不多。“先命后性”,“由道入释”或“释道合诀”气功派别的层次练功法,大概如上所言,而释家的静坐功夫,又有共相应的次第之分,故又当别论。 ??古代道家的各种功夫修练方法,一般都遵某一部典籍由于历代承传保守,以及经籍文句的晦涩隐术,造成今天“泛文”甚多。“泛文”的成因,是某部经典大多被很多流派托附,终于使其经典内所蕴原始性练功内容与应用方法,两两脱离怡尽。绝大多数经典仅成了理论上的指导,同时也造成了丹道家所谓的“九种次第”练功法的不同解释。峨眉临济气功动功与某些静功方法,是依据道家《黄庭内外景经》、《太上清静经》与《阴符经》创造发挥的,其中又以《黄庭内外景经》为练功的纲目指南。考《黄庭内外景经》,晋代始有,概自魏夫人7传至陶宏景,为茅山派的气功心法,再经 4传至隋唐间孙思邈。峨眉临济气 功祖创于南宋白云僧人,它的主要内容,起修于丹家脉法,是茅山派之丹道法门。峨眉临济宗气功流派据《黄庭内外景经》的显密二义,依缘有部剖述人体的生化,观其生化之由,察其偏盛之理,从而立内景气脉修持法诀与医药、服饵、施术,自控自疗诸法。 ??兹将峨眉宗动静功9种次第法内容概括如下,以供参考。 ??动功 ??(一)庄架庄由架子组成,架子练的不正确,庄的变化、过渡、交替就不能做到协调一致。所以,在学庄架动作时,要求从小练形下手(即分解练法)、先学练好某一架的正确姿势,再学练另外的动作,一般是先将庄法中较难的动作练好后,再将分解的动作合一,穿殊成串即完满地组合成完整的庄架。一套庄法中要掌握肢体升、降、开、合的要领与交替交换姿势时的协调,外三必须合一,才算练好。具体学练时,可先照阳刚,拨伸、刚硬的要领练习,但忌僵拙劲力。然后再将阳刚、拔伸、刚硬大力过渡到阴柔、缓舒、松静。若不如此,初练者在身体筋短肌僵的状态下,即练放松,不但不能松而致静,长久如此,反而练成僵劲、拙劲、短劲、滞劲或懈劲。相反,如经过拔筋易骨的阶段,动功中松的问题很易解决,大力阳刚气劲也很容易转换成内力阴柔气劲。由外壮渡到内壮,由刚渡柔,柔中蕴刚,始于由阳入阴,阴自返阳,持大刚似柔,大柔似刚。刚柔相济,功夫进步也快。然后配合2,3次第的呼吸、意念,无论架子的或升或降或开或合,均能体现出“松沉、虚实、内外柔”的7字诀要领,达到庄架练形的标准。 ??(二)调息初次第的庄架完成后,即可形引气劲,并配合吐纳口诀。首步要求庄架的升降开合与呼吸升降开合,有内里机制的密切联系。或架升息提、或架升息降、或开合、或架子下降息道反升、或随之沉下、或傍开、或内敛,必须有机地相应配合,才能阴中显阳,阳中抱阴,做到内外一致,表里相随,为内外六合奠定牢实的基础,初练者按一定的姿式,配合升降开合的“嘶、嘿、嘘、噻”练气方法,也可以运用9种呼吸的诀法,使外象的筋骨皮肉,内景的五脏六腑气脉同时锻练调济,以达“练精化气”的目的。 ??息法的配合不是机械的,群体练功属用同一诀法,但因气脉阴阳虚实的差异,还须因人施教,因症择功。由此音符息法或9种息法用于动功2次第,教授者必须掌握调息。 ??(三)修脉3次第的修脉,是在姿势、呼吸的基础上融加意念活动,讲究架子、融气、修脉3者结合融一而以修脉为主,属动功神与气合的诀法,为“练气化神”功夫定下基础。此时的修脉,需要开眼观的观想法,(释家称砚想,道家称摄法,不尽相同)即通过张目修观相应脉窍,进修肺、心、肝、脾、肾、五脏气脉的方法。 ??(四)修观4次第以后,可不管呼吸,此时应已达到“息而无息,不息而息”的息调地步。进而闭目修观,观五脏的光气反应。可先闭目观视每指的青黄白黑本脏光色,进而在蛹动时,修观五色光。4、5次第时,可继观光上开花。 ??(五)观照在闭目修观的基础上继用照法,继观身体的长短。此时体内真气已可随意指挥,能够分经练脉,一般在气机升时,感列身体变高伸长,气机下降时感觉身体变低缩短,观山如丘,视河如沟。动作开合升降时,亦可行观照,如通臂时观照手如蒲扇,伸缩时观照臂之一长一短,又可观日月双轮,即左日右月分挂半边于左右手与臂下,捧沙掌姿势下降,手下收内合时正值高骑马裆势,再继观日月合壁,一般先发紫光,次发黑光,继之一闪变幻为白色,收入下丹田后,然后低桩定势捧沙掌等。 ??(六)化光做由外景收入内景的功夫。内收方法,要从日月双轮的中心观想即可合之为一,一般由红转紫,发黑光,继如电石火花之一闪,即似皓月当空。身体健康者,内收时直接收入丹田。下虚者从下丹田收入再照中宫、泥丸宫,然后再经中丹田归收入下丹田;如中虚脾胃病患者,收入中宫再移照上丹田,再往下观照中丹田后方归收于下丹田,阳虚者收入祖窍,(具体方法须收看玉枕,不可收看祖窍)经中宫, (具体方法是内视7椎及左右旁开寸半的血之大会膈俞穴)至下丹田。(下收内视黄庭)至此,练功者可以初步“忘身化光”,可以初步内视脏腑经脉流注情状,可以用“分光治病法”调整人体的气血盛衰。 ??(七)忘身自己身感不复存在,呈见遍体光明,身如气泡的境界。 ??(八)忘化进一步则达忘身化光阶段。但此时12部经脉仍如蛛丝发晶光,不能尽退,观照脉外仍有极薄之气泡。 ??(九)假我即旧说的“十二宫神”出现,也是动功的“练神还虚”阶段。缘于练功的气化反应,此时心理现象则为12部脉宫位自见,识神自现。完成9次第时,再练静功,可用清静法门化练“十二宫神”。即以情制性,以性养情,直接用调息的功夫温养,不必运用周天搬运功的吐纳口诀。以我即是光,光即是我,光我不二,定慧合一或我本发光,光为我化等诀法施以直接练养。接下的静功方法可参考明字庄中的“清静归一法”介绍说明。 ??以上动功9种次第,除风字庄外,均可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静功 ??(一)调息“神与气合”,呼吸导引,生热起火。 ??(二)周天搬运“舍气从脉,神与脉合”,做内景大周天河车搬运功夫(相当于其它功法的小周天搬运,但又不尽同),气脉循行人身浮支,尚未进入里支。 ??(三)五气归元继周天搬运之后,五脏真气由去而还,谓之归,即还丹。五气届归黄庭之时,径由玄牝发生肚皮只向前凸或摇摆,而不入黄庭的现状,此时即为“五气归元”境界;往往呈现“单吸不呼”(深缓细柔长之吸,自由之呼)的息调状态。 ??(四)五气朝元观照黄庭中心,使归元之五脏真气回玄牝黄庭不动,制伏真气在下丹田内的前后左右摆动之状,呈现肚皮内吸,如贴背脊,但玄牝仍微动,互为左出右入的境况。仍须继续观照黄庭。此为“五气朝元”境界。 ??(五)现心光观照黄庭后,黄庭部位慢慢即会发光以致忘身。由于人体的阴阳虚实差异,有人为先化光而后忘身,亦有人是先忘身而后化光。此时气脉已不外行。里支相通。 ??(六)见性光黄庭部位光现为心光,继续观照黄庭内心光的中心,可破心光而见性光,而见由蛋大到豆粒大小,如灯花状的金色尤团。此光明而不大,亮而祥和,不刺双目。向四外发展时则霞光万道。意向四外观照时,可观视经络如蛛丝,到穴位处则亮如明星。其不亮处属病态,可将性光移向之变亮后再移回原处,用此内照病处有效。性光的移动路线是按经路往返,光团如灯火,上尖放射。(有少部分人尖朝下)此时切要注意,使“焰升火不升”,否则大偏由生。 ??5、6次第时,为心光、性光出现之际,至7次第“归真”以练“十二宫神”,已接近释功之定境。在5、6次第第心光、性光出现之时,又可做“飞晶入脑”的功夫。即心光出现后,念动,先吸气将光色从任脉降至丹田,转弯内吸摄入肾脏,再吸气,将光色从督脉下摄入肾脏。此时心光已灭,性光之金球出现。可用“吽”字诀,全丸可以化为飞沙晶状而入脑,(飞动为情的作用)再还入黄庭而入定。(入定为性的作用)飞晶入脑与还入黄庭而入定时的气脉,为均在里支行走,与初步的搬运功夫浮支循行道理一致,体现出精粗的不同差异。做飞晶入脑的功夫,必须在心光出现后才能施行,此时之心光,古谓之“真情”。可运用情的作用以飞动上升,又要破情见性,使情性相制,见性光入黄庭而坐定。 ??(七)归真即旧说的凝修“十二宫神”功夫。“十二宫神”为“假我”,将“十二宫神”凝练合一,即旧说之“胎元”凝固。《黄庭内景经》谓曰“黄庭真人”出现,因练法不同,胎元又有“真我”、“先天真一之气”、“内金丹”等多种称谓。古人所讲这些修练术语,不可迷信理解,当视为练功高级阶段能量流团集中质化的体现。人身12经络因气化作用,“意神”所使,聚则为一(胎元),散则十二,道家又你此境界名“身外身”。对于脏腑有病象者,12经络难练合一,“十二宫神”不能全部出见,但又缺其一部皆不能达到“归一”,值此时,峨眉宗丹道家往往籍外丹固魂丹以助之。 ??(八)出窍即旧说之出“阴阳神”法。此不赘述。只提供一下区别“真出神”或“假出神”(幻觉)及走火入魔的鉴别方法,供同道者参考。如为真出神,无论是所谓出“阳神”或出“阴神”,均身如铁石,全身僵冷,呼吸停顿,心脏不跳。但窗门或泥丸及心口微暖,以针刺身不出血。如为假出神或“由幻入魔”之时,则呈呼吸微弱,手足冰凉,全身反热之状,以针刺身即刻出血。 ??(九)温养巩固上8次第所练,使发生情性相制且相养的作用。致人体阴阳平衡,使水火不离,就要以念制念,以楔出楔。具体做法是铅汞抽添,以肾水制心火,以心火温肾水。此阶段已能归一,故脑中已无杂念,又因此“一”为空,尚非“真空”,故空有光色明暗的变化,为念有二的表现,亦可谓为杂念,可用下照上升以行调整。光色过明,即为杂念往上,要向下照之,行以火温水的法度,光色过暗,即是念下沉,要向上升之,行以水济火之法度。 ??按:在坐功中,有人发生练功中走丹的现象,或者是有前阴漏气的感觉,均为功夫做坏。是时因气脉走到前阴发生美感,致起淫念走丹。(如同时配服固精丹,可免此之偏)其练功解救方法为:在前阴冲起后,抓紧机会,一吸便提,即吸气时同提会阴,一提便意住黄庭内。心光现后,继做飞晶人脑的功夫。飞晶入脑后再从中脉还丹入黄庭,发挥情性相制相养的作用,三三九转,同是九转还丹的功候。由此而练也可视为采练自身大药的上乘功夫。但如此练法,可渭功夫欲出或已出偏时的解救方法之一,用以备万一之施。如未有走丹现象,不可效法着意施为,免误致“房中术”的邪径。
作者介绍
周潜川(1908~1971),字笛横,祖籍四川威远县,世居成都,生于书香世家,幼年熟读经史, 后又尝入教会学校学习西医和拉丁文、英文,早年从军为护士;后得岳丈资助,入国立武汉大学;又以官费赴英国学军工化学。1939年患大病,当时经名医多人医治无效,渐至卧床不起。后经峨眉山高僧永严法师医治病愈。遂投师永严法师。法师遂以峨眉密传功法及医术精要,赠以“镇健居士”法号。此为峨眉传统气功密术传于俗人之始,为峨眉气功广传于世开了先河。周潜川离军后,负笈峨嵋、贡嘎、青城、武当诸山,遍访民间宿医与精谙医术之僧道,获益良多,家资亦尽耗于此。个人天资与如此经历,使得周氏之学既能旁及诸子、术数、气功、武术,又始终以医家的理论与实用技艺为核心;既得道家真传,又旁通儒佛两教;既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和西方近代实证科学的熏陶,又能坚持东方传统文化的韵味。这些都是一般医林人物难望项背之处。其所成就的颇具特色的一家之学,自然与古往今来靠文字功夫吃饭的“医学教授”、以及在这个知识体系下养成的医家不同;当然也与各承家技,混饭糊口的江湖郎中有异。
抗战结束,周氏悬壶上海。50年代应社会名流之邀来京施诊;又以效奇而蒙诸翁向中央举荐,遂在卫生部某副部长的安排下,由上海迁至北京“三时学会”旧址应诊,晚间开讲授业。记得当时周氏的诊费为人民币5元(足够维持一般人的每月生活)——如此昂贵的诊费足以说明其“身价”。60年代初,因治愈山西省委秘书长之顽疾痼病,又被盛情邀请到太原,在省中医研究所进行人体经络、中医中药理论研究,同时传授峨眉气功功法。此间周氏每年应邀赴各省、军区为高层人物治病,讲授气功与养生之道,但不久即因此蒙难入狱而亡。周氏以写书、授徒、炼丹为平生之“三愿”,但除了在山西工作期间曾撰写并出版《气功药饵疗法》、《峨嵋十二庄释密》外,其他均是述而未刊的草稿与课授生徒的讲义,其门人将这些材料记录整理成《丹医语录》若干卷,相互传抄或油印散发,周氏著作总文字约250万字。
周潜川在“文革”前就陷入冤狱,倍遭迫害,是河北保定市委书记王觉民冤案的同案受害者,1971年逝于狱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彻底平反。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在1985年曾说:周潜川是我国气功的一代代表人物,他的冤狱不能不说是我国气功发展史中的-个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