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藻(1881~1918.5.12)字戟勋,号采芹,又号铁峰道人。蒙化直隶厅
马房厂村人。历任滇军第二军第一梯团长张开儒部少将秘书长,军政府陆军部次长,交通部次长、军政府总务厅长等职务。
崔文藻在祖父崔瑜的严格教育下,读完了私塾,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入厅城文华书院读高小。老师刘钜卿,教育他“立学贵先立品,士当以气节为先,幸勿负尔天赋”。后升入初中部,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时有商人从缅甸将《民报》及一些禁书运入蒙化,崔文藻一见就买,爱不释手,从中接受了反清的民主新思想,光绪三十四年(1908)冬,他在昆明高等学校以最优成绩毕业。时云贵总督锡良迫害革命党人,他与王丕和、苏绍汉、张寿山等人组织秘密谋杀锡良的活动。后因秘谋泄露,3人被捕,他辞学暂避。又逢孙中山派杨振鸿回云南,在学院坡组织秘密会,崔文藻即签名参加。嗣后又为云南七府矿产事,与法国人交涉,奔走呼喊,力争不让,为当权者所嫉,被捕入狱,在杨振鸿等营救下无罪释放。宣统二年(1910)冬,陆军部到昆明调考军医学生,应考录取,赴天津军医学堂读书。一面读书,一面继续联络结纳各省志士,从事反清救国活动。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崔文藻和白雅雨、王法勤、王葆贞、边洁清、周予党、凤迪鸣等,在天津法租界组织革命机关,响应武昌起义。他亲到保定,策动北洋新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进攻北京,并与汪精卫、李时珍、黄以镛、易昌职、孙炳文、魏尧、赵铁桥、甄元熙、罗树勋、陈宪门等,组织京津同盟会,发动北方军队响应民军。
民国元年(1912)1月29日,他带领手枪队、炸弹队各20名,攻打天津都督署和清军巡警总署,失败被捕,清军将他打得血肉模糊,拘禁在北洋行营监狱中。他在狱中写诗:“丈夫何故锁眉头,国耻填胸能勿愁;革命由来天赋职,伤心惟恐世沉浮。文明时代遭缧絏,专制余威压楚囚;若得化龙飞出去,定倾东海向西流。”2月15日,南北实现共和,才被释放出狱。
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讨袁二次革命,崔文藻身体尚未痊愈,又投入讨袁斗争,奔走于京、津、穗等地。二次革命失败后,他南下广州,投入滇军第二军第一梯团长张开儒部任少将秘书长,帮助张开儒制定军事方案。
1917年7月,孙中山从上海到广州,发动护法运动,同年9月1日,成立军政府,孙中山任命崔文藻为陆军部次长,兼交通部次长、军政府总务厅长等职务,并主办机关报《珠江日报》。崔文藻在广州积极组建军政府军队,支持孙中山开展护法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