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1960年5月,崔翔出生于河北保定。
1982年1月,获得华北电力学院理论电工专业学士学位。
1984年7月,获得华北电力学院理论电工专业硕士学位。
1988年4月,获得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加速器物理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华北电力学院。
1989年5月,晋升为副教授。
1991年12月,晋升为教授。
1993年9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6年,当选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
2021年9月,当选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崔翔主要从事先进输电技术(含特高压交直流、柔性交直流)、现代电力变换技术(含高电压换流阀等直流装备、高电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含电磁环境)、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等研究工作。
1983年起,崔翔率领团队,聚焦研究超/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电磁场问题,开展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先进输电技术、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等研究工作,研究高压大容量电力电子装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等的应用基础问题和关键技术。
截至2022年3月,崔翔已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截至2023年3月,崔翔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等相关项目。
截至2023年3月,崔翔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
人才培养
2011年4月,崔翔领带电磁场教学团队获得“首都教育先锋号”先进集体称号。
崔翔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四结合”教学方法:与美学相结合、与历史相结合、与工程相结合、与创新实践相结合。
崔翔鼓励学生树立美学观念,将科学与艺术进行美学对比,展示电磁场的美学特征,变“枯燥的理论”为“美学的欣赏”;结合电磁场理论的发展史,运用“假如我早生200年,重走科学伟人之路”的授课方式,在关键知识点的讲授中,学习伟人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电磁场理论;结合电磁场在工程研究中的运用,化相关参数计算方法为例题和习题,带领学生计算、推导;为学生提供电磁场课外创新实践环节,开放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让学生们开展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的创新实践活动。
截至2021年9月,崔翔已主编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信号分析与处理》《工程电磁场原理》2部。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崔翔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较强的动手能力,敲桌、修凳、扎风筝等成了他的拿手绝活,正是儿时这种动手能力造就了他后来的工程实践能力。中学时期,迷上了无线电的他与同学组成了无线电小组,摸索、感受着无线电的奇妙。从那时起,崔翔开始朦朦胧胧对“电”以及跟电相关的东西产生了兴趣。
人物评价
“崔翔有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他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北京市总工会评)
“崔翔为中国超/特高压技术和新型输变电装备的自主创新做出了贡献。”(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评)
“执笔为舟,用勤奋穿梭书山学海;信手为犁,用智慧开垦学术荒田。崔翔将满腔心血倾注在他所热爱的职业上,实现着他教书育人、科技强国的梦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用自己的勤奋与执着践行着人民教师的责任,为中国先进输电领域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华北电力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评)
“差距、困难与挑战是他前行的动力。生命不息,奋斗不已,年过五旬的崔翔,依然精神振奋,斗志满怀,沿着他既定的目标与梦想继续前行。”(《
北京教育:高教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