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金银丝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技艺。嵌金银丝工艺,起源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后由玉工应用在玉器制作当中,明代时的苏州玉工将该工艺应用在贡品玉器之上。清代乾隆时期,
金镶玉代表作“白玉错金嵌宝石碗”,无疑是仿照了‘痕都斯坦’玉器的风格,而形制与制作技法却明显地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的特征,为苏州
专诸巷琢玉匠人的杰作。苏州金镶玉的嵌金银丝工艺,集中代表了中国宫廷传统金镶玉制作工艺的特色。
工艺历史
“嵌金银丝”工艺,起源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后由玉工应用在玉器制作当中,在宋、明时期的苏州玉工已将该工艺应用在贡品玉器之上。据载,一件宋代嵌银丝贡品玉笔洗,曾于民国初年在北京一家古董商店现身。另有故宫博物院文献载:“嵌金银丝、嵌宝石是明代琢玉嵌宝大师陆子冈的擅长之技”。该技艺后传入明宫廷御用监,在清乾隆时期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并受痕都斯坦玉器的影响,纹饰趋于痕都斯坦风格,史称“西番作”风格玉器。
故宫博物院院刊载,乾隆时期的嵌金银丝嵌宝石玉器风格明显呈“痕都斯坦玉器”风格,但玉器的雕琢技法、镶嵌工艺都和痕都斯坦玉器不同,为苏州琢玉匠人的杰作。当年苏州专诸巷玉工所采用的技法,依然保持源自商周时期的中国传统金银错嵌宝石技艺与方法,并未随波逐流,即嵌入金银丝线后,用错石将裸露在玉石表面部分磨平,金属丝线与玉石表面保持水平。而非痕都斯坦玉器金属丝线填入玉槽后,保留凸出玉石表面的金属丝线,没有“磨错”这一工序。
苏工金镶玉的玉嵌金银丝嵌宝石,集中代表了中国宫廷传统金镶玉制作工艺的特色。
随着清朝国力衰退和造办处的终结,最终导致嵌金银丝工艺逐渐衰微直至失传。直至民国初年,受古董店中一件宋代贡物“嵌银丝玉笔洗”的启发,玉雕泰斗潘秉衡先生在多番努力之下终于将嵌金银丝工艺复原,并发明了嵌金银丝技法与加工工具,使得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技艺得以重现。著名学者、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曾于1973年发表《我国古代的金银错工艺》一文,在第六章“金银错玉器”中写到。“潘秉衡老师傅利用传统的金错工艺技术,在制成的玉器上碾成细纹饰,然后嵌以金丝或银丝。这种玉器需要经过磨错,因此,虽然俗称“嵌金”,实为“金错”。金错玉器是雕玉和镂金的结合,是金错工艺的又一发展。”该文证明史树青先生认为嵌金银丝工艺,从最后的磨错工序判断,就是源自我国商代青铜器的传统工艺金银错。
玉嵌金银丝嵌宝石,又称金银错嵌宝石玉器、压金银丝嵌宝石玉器工艺,应归类于“金镶玉”,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因其工艺复杂、原材昂贵,加之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严格的配饰等级限制等原因,致使该工艺只限于宫廷御用品的应用,所以仅在故宫博物院等少数展馆藏有传世实物作品。
历史匠人
故宫博物院出版物
《紫禁城》记载:“陆子冈,擅长圆雕、镂雕、阴雕、嵌金银丝、嵌宝石”。陆子冈,又称“
子刚”,太仓州人,长期在
苏州定居,开办
琢玉作坊,嘉靖(1522-1566)万历(1573-1620)年间以“碾玉妙手”闻名朝野。
《瀛涯胜览》载,
郑和船队几下西洋时,带回大量沿路购买的宝石,丰富了中国珠宝首饰的材质与色彩。到了陆子冈生活的嘉靖万历时期,有商人专门贩运西洋宝石,因西洋宝石大多在太仓一带登陆,所以苏州有得天独厚的一手货源优势,也成就了苏州珠宝首饰业的振兴。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先生著作显示:明中晚期,苏州地区汇集不少(陆子冈等)名师巧匠。明代的很多官廷用玉,甚至定陵出土之玉,大多出于这些巧匠之手。定陵出土有白玉镶宝石寿字纹金簪、白玉兔金镶宝石耳坠,镶玉嵌宝、嵌金银丝等名作。
但因
金银首饰原材料的特殊性,便于溶化后再次加工成更新颖的首饰或直接充当货币使用,所以少有传世,使得今人忽视了陆氏在珠宝镶嵌,工艺上的贡献。《太仓县志》载:“陆子冈所制玉器不限于选材,其主要功力均放在‘巧作与镶嵌’上。”《
中国古代手工艺术家志》载:“陆子冈雕造器物,与同时代相比有许多独到之处:首先,技艺掌握全面而娴熟,如各种雕琢、嵌金银丝和镶嵌宝石等等,均能得心应手。”
因陆氏在琢玉领域取得了至高无上的“祖师爷”地位,并被无数江南文人墨客留下其文玩玉雕器的文字记载,所以其在镶玉嵌宝、嵌金银丝、镶嵌宝石等珠宝首饰领域的“技艺娴熟”、“得心应手”,以及“其主要功力均放在‘巧作与镶嵌’上”的成就,却被人忽视了。陆子冈,不仅是中国工艺美术界的一位玉雕大师,还是一位镶玉嵌宝的珠宝名匠。
传承创新
工艺改良
《
玉见江南》采用全手工混嵌金银丝工艺而制。据故宫博物院资料记载,该工艺是明代苏工大师陆子冈所擅长之技,以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苏州子冈珠宝有限公司在传承传统嵌金银丝、嵌宝石工艺的基础上,由子冈珠宝金镶玉艺术总监潘德珠大师与郭忠华、郭珺文等师徒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研发的“混嵌金银丝、嵌宝石”新作工艺,该发明包括混嵌金银丝工艺和宝石镶嵌结构,即在一条玉槽内同嵌金、银丝,且外观无接缝,以及改良后的明式苏作玉嵌宝石工艺。金银、玉石、宝石的结合,古雅传神,独具一格,实现了嵌金银丝、嵌宝石这一传统艺术上的新突破。
嵌金银丝作品取名《玉见·江南》,意在“美玉”之上演绎“江南”文源。该作品设计创意源自中国古文字体,金文“苏”字。“苏”,是江南圣地江苏省的简称,也是运河之水孕育出的手工业圣地苏州的简称。金文苏字为 (稣即蘇本字)= (鱼)+ (木,香树叶),造字本义:夏季水温高时,塘中的鱼容易生病,古人就砍下一种香树枝,连枝带叶倒放在塘中,让鱼儿恢复生机,意为“
万物复苏”。
2019年9月,混嵌金银丝工艺《玉见·江南》文创手镯,首秀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由
江苏省人民政府、澳门江苏联谊会共同主办的“水韵江苏·相约澳门”江苏文化嘉年华。
工艺流程
混嵌金银丝
嵌宝石工艺工序共10项,首先是设计,然后在雕器、拉丝、开槽、钻桩孔、金银丝塑形、熔、压、错、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