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定。黄钟: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钟者,种也。天之中数五,五为声,声上宫,五声莫大焉。地之中数六,六为律,律有形有色,色上黄,五色莫盛焉。故阳气施种于黄泉,孳萌万物,为六气元也。以黄色名元气律者,著宫声也。宫以九唱六,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始于子,在十一月。
相传是黄帝所作。黄帝派泠纶从大夏往西,到达昆仑山的北面,砍下生长在解谷的竹子,取竹孔内外厚薄均匀的,截断两节的中间部位用来吹气,就成了黄钟的音律。做成十二个竹筒来听凤凰的呜叫,其中雄的叫了六下,雌的也叫了六下,参照黄钟的音律,都可以上下相生,所以是律的根本。在天下极为太平的时代,天气和地气相合就产生了风;天地的风气端正了,十二律就定了。黄钟:黄是中间的颜色,君主的服装;钟就是种。天的中间数字是五,五作为声音的数字,在宫上的声音,五声中没有比它更响的了。地的中间数字是六,六作为律音,律有形有色,颜色崇尚黄色,五色中再也没有比它更艳丽的了。所以阳气注于地下深处,使万物萌芽生长,成为六气之首。用黄色来命名气律之首,是为了突出宫声。宫用九唱六和,变化不止,流动不息。从子位开始,在十一月。
清
王夫之 《连珠》之一:“盖闻铜山虽应,瓦釜不鸣; 嶰 竹非均,葭灰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