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霸山城,俗称吴姑城,位于辽宁省大连市
普兰店区星台街道葡萄沟村的山坳之中,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是高句丽政权在辽南地区布防的一个重要城池,1900余年的历史。
历史沿革
巍霸山城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经高句丽沿用,并修筑了坚固的石垒城墙,有1900余年的历史。
清泉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1300多年的历史。据寺院石碑记载,清泉寺是唐太宗李世民所建。经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重修,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增建西王金母殿,清同治三年(1864年)后增建药王殿,民国十六年(1927年)后十余年间,增建玉泉阁、老君阁等。清泉寺于1996年动工兴建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仿古三层楼阁清泉寺藏经殿。
2007~2008年,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学者对巍霸山城进行了初步调查。
遗址特点
综述
巍霸山城依起伏的山势而建,环山一周约长5000米,城墙是用长方形青石筑成,城墙外面最高9.4米,里面高1.24米,顶宽3.29米。东西南三面有城门,但已倾毁。城墙大部分尚在,围成一座城垣。
建筑布局
巍霸山城东城门是出入山城的主要通道,宽约6米,城墙高达9米,是全城保存最好的一面城墙。城墙上留有一处水门。山城西、北两面山势陡峭,其城墙相对于西南和正南两面的城墙保存较好。城墙之内,地势西高东低,坡度较缓;城墙之外,坡度陡增,使山城内外的界限如天然所成。而南北两翼城墙伴随着山脊的走势而延伸至城外。形成了守护山城东大门的“城外台”。两个“城外台”好似收缩的瓶颈,敌军来犯时,城门的城墙和两个“城外台”便可三面居高桩下夹击。因此,山城的平面布局看起来也更加像一个“凹”字形。
巍霸山城的城内有“紫金城”“点将台”“梳妆楼”“饮马池”“养鱼池”“清泉寺”等建筑遗址,巍霸山城是在战争爆发时作为一座临时避难场所和军事防御的城池。巍霸山城东西走向的山梁上还遗留着一些小型堡垒的遗迹。这些堡垒曾经是巍霸山城驻兵和嘹望的地方。当晴天驻足于此,向东南可以眺望到黄海之滨,向东北则可以遥望到庄河市一带。当战争爆发时,山城的守军可以通过这些制高点把山城周边的水陆交通要冲尽收眼底,及时掌握军事动向,从而为巍霸山城的驻军和周边平原地区居住的军民退守山城、部署防御赢得时间。
修筑材料
巍霸山城城墙的修筑材料全部是就地取材的山石(山体上裸露着的许多石头还保留着明显的被开采过的痕迹),以花岗岩为主,成楔形。楔形的石料尖端处相向堆砌。中间的凹处用碎石填充,即所谓的“干打垒式筑砌方法”。这种建筑方法看似原始、简陋,但却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做法。虽然就地取材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相对于到远处开采石料再搬运到工地的取材方法,还是要便捷许多。而且,楔形石头相向垒砌,既省去了长条石加工的繁琐,又不失城墙的牢固与厚度;碎石的填充,既避免了黏土抹泥的工序,又增强了城墙抗雨水冲击的能力;而楔形石头的梭形角度既省去了刻意雕凿的麻烦,又能使城墙与山体的蜿蜒曲折浑然天成。另外,从巍霸山城到处裸露着的花岗岩可以直观的判断出山城地质结构的坚固和稳定。有了这样坚固的基石和茂密的山林的庇护,就减少了山体的泥土流失,降低了山城遭受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冲击的可能性,并且增强了山城的抗震能力。同时,由于山城依山势而建,城内西高东低,有着自然向下倾斜的坡度和专门排水的水门,山泉和雨水及时排泄,防止了水涝的发生。
巍霸山城的整体布局方式与修筑方法既保证了山城的军事防御能力,也有效地提高了山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清泉寺
巍霸山城城中有一座千年古刹,名为清泉寺。清泉寺东西长约66米,南北宽约25米,占地面积约1700多平方米,高低落差达70米,呈三进台地式布局,依山就势逐层增高。依山傍泉,寺前是一大片绿毯似的草坪。沿着33级台阶拾级而上便至石拱子门门相上凿书的“洞天”三个道劲的大字,赫然入目。整个寺院分为前、中、后三座大殿,前殿钟、鼓二楼左右立有三座碑石,志有“唐王建刹,吴姑重修”字样。相传唐王东征,曾于清泉寺处点将,点将台在寺院的西南方向,仍依稀可辨。步入寺院,迎面是座五尺高的龙云衔环铺首铜香炉,古香古色。寺院和后殿为庙宇,中殿为楼阁,殿阁间,纵横交错,婉转曲折,曲径通幽。殿内泥塑金像金彩釉色,神像雕刻精美,线条流畅,轮廓清晰,千姿百态,形象逼真。神像后墙,绘有许多壁画,每幅壁画即是一个佛教故事。殿阁建筑间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寺内两侧还有许多古碑,由于年代久远,碑面已斑痕累累,上面书有山城的渊源来历。
清泉寺是集合佛、道、儒三教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
文物遗存
“重修巍霸山城清泉寺碑铭”碑
“重修巍霸山城清泉寺碑铭”碑,位于清泉寺内,立于前殿左侧。龟跌碑,由碑额、碑体和碑座组成,通高265厘米,均为青石,碑额为圆雕,高66厘米,两面均为双龙戏珠阳面书“佛日增辉背面书“法轮常转”;碑体高169厘米、宽70厘米、厚18厘米;碑座高30厘米。碑阳和碑阴均楷书阴刻,碑阳为“重修巍霸山城清泉寺碑铭”,碑于文共13行322字,满行34字,首行11字,第2行至第9行均34字,第10行6字,第11行1字,第12行26字,第13行6字。
该碑字迹规矩,刻工清秀,记载了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阴历四月二十一日重修清泉寺情况、比丘尼林祖昇潜心修炼、弘扬佛法、重修清泉寺之历程。碑文中有个别错字,可能为石工手误。碑阴则记载了当时镇守辽东、金州、复州等重要军事官员的姓名。
“重修巍霸山城清泉寺募缘碑记”碑
“重修巍霸山城清泉寺募缘碑记”碑,位于清泉寺前殿右侧,与“重修巍霸山城清泉寺碑铭”碑为同年同月同日所立。龟跃碑,由碑额、碑体和碑座组成,均为青石质,通高260厘米。碑额为圆额,高50厘米,正面双线勾勒“重修”二字,背面也双线勾勒碑记二字;碑体高165厘米、宽68厘米、厚19厘米。碑座高45厘米;碑阳和碑阴均楷书阴刻。碑阳为“重修巍霸山城清泉寺募缘碑记”,正文15行368字,记录了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阴历四月二十一日重修清泉寺募缘情况。碑文满行35字,首行13字,第2行35字,第3行18字,第4行35字,第5行至第8行34字,第9行3字,第10行24字,第11行正文4字,第12行正文26字,第13行23字,第14行28字,第15行23字,其中会首、信徒名字的字体比较小。碑文中提到“唐王建刹”,将清泉寺的始建年代追溯到唐代。
历史文化
吴姑城名称由来
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有一削发为尼的吴城女子四方募化,将已残破的清泉寺加以修葺,为了纪念她,巍霸山城改名为“吴姑城”。
清泉寺庙会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即释迦牟尼的诞辰日,清泉寺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
研究价值
巍霸山城见证了高句丽民族发展的历程,是研究高句丽在辽东半岛地区发展历史的重要遗迹。
巍霸山城清泉寺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学术研究、社会文化传承及临时性社会经济活动载体等方面。
巍霸山城清泉寺,保留并印证了大连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建筑艺术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1979年,巍霸山城被旅大市(今大连市)革委会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清泉寺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巍霸山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巍霸山城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
星台街道葡萄沟村的山坳之中。
交通信息
自驾:自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巍霸山城,路程约55.3千米,用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