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7月29日在川东忠县黄钦坝以红军游击队为基础,成立红军川东游击队第三路,后改称川东游击纵队。司令员李光华,党代表牛大鸣,副司令员兼前敌总指挥王维舟。下辖3个大队,共1000余人。
机构概况
川东游击纵队转战下川东川东游击纵队(原名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纵队),司令员赵唯、政委彭咏梧,下分巴北、奉大巫、七南和开县支队。1948年1月下旬,奉大巫支队率先在巫溪西宁桥、云阳南溪镇举行武装起义。接着,各支队便分别在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开县、万县等地将武装斗争陆续开展起来。游击队不仅在下川东各县转战,七南支队还进行远征,胜利袭击了湖北恩施板桥场。奉大巫支队曾打到城口县菜子坝,准备出陕南去与解放军部队会合。川东游击纵队从成立到1949年12月初下川东解放的两年时间里,相继有1870多名队员(三分之一是共产党员)参加武装斗争,与敌人进行了大小战斗70多次,共打死打伤敌人50多名、俘敌近2000人,缴获武器计机枪10多挺、长短枪2000多支,子弹10多万发,手榴弹近千枚,炸药15箱及大批军需物资。这使敌人十分惊恐。蒋介石曾密电“围剿”这支游击队。川东游击纵队活动的区域,竟牵制了国民党10多万正规军和保安部队,配合了解放军正面战场作战,为下川东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