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城镇,隶属于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永靖县,地处永靖县西部,东邻红泉镇,南接小岭乡,西与青海省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新寺乡毗邻。区域面积64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7095人。
历史沿革
清代,属北乡十七会。
民国十八年(1929年)—1949年,属博爱乡。
1949年12月—1957年,先后属川城区、新寺区、第五区。
1958年,属新寺公社。
1961年,成立川城公社。1983年,改为川城乡。
2001年,撤乡建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川城镇辖川城、地泉、上王、下岭冯山、汪家6个村民委员会;下设72个村民小组。
2019年10月,川城镇下辖6个行政村:地泉村、川城村、上王村、冯山村、汪家村、下岭村,镇人民政府驻川城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川城镇地处
永靖县西部,东邻红泉镇,南接小岭乡,西与青海省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新寺乡毗邻。区域面积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川城镇地处
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为山岭、沟壑。地势呈西高东低走向,最高峰本康山,海拔2634米;最低点位于和新寺乡交界处的沟滩海拔2204米。
气候
川城镇生长期年平均190天,无霜期年平均18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34.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260毫米。
人口
2011年末,川城镇辖区总人口7568人。
2017年,川城镇常住人口4816人。
2018年,川城镇户籍人口7095人。
经济
2011年,川城镇有耕地面积2.3万亩,农业总产值1942万元,比上年增长13.4%。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马铃薯为主,生产粮食8500吨,其中小麦1100吨、玉米3600吨、马铃薯3100吨。经济作物以油料作物、豆类等为主,油料作物290吨,豆类作物600吨。畜牧业以饲养牛、羊、家禽为主,牛饲养量4110头,年末存栏2978头;羊饲养量8751只,年末存栏6525只;家禽饲养量8500羽,农民人均纯收入1741元。
2011年,川城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0万元,比上年增长5.2%。有工业企业1家,职工50人,商业网点50个,职工200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569万元,比上年增长13.8%,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3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200万元。
2018年,川城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川城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各类图书室6个,建筑面积144平方米;藏书1万余册。体育场地7处,6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常住人口的45%,1230户安装“村村通”等卫星广播电视设施,信号覆盖率73%。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川城镇有小学6所,在校生630人;九年制学校1所,初中在校生292人,专任教师6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川城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病床23张。专业卫生人员26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1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985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7223人,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川城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9户,人数215人,支出54.8万元,比上年增长5%;月人均212.4元,比上年增长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75户,人数2749人,支出224.4万元,比上年增长5%,月人均68元,比上年增长3%;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人,支出2.63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0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281人次,共支出92.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83人,参保率95.9%。
交通
2011年,川城镇有县乡级公路1条,全长5千米。有公路站4个,日均发送50辆客车,日客运量0.6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4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