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文化馆前身是川沙县文化馆,始建于1950年春,由
江苏省川沙县人民政府命名,属国办县级文化事业单位。
创立初期,馆址在川沙镇北城壕路旧城厢民众教育馆,后几经迁移,逐渐发展壮大。1961年初,原浦东县文化馆大部分人员并入。1979年,馆舍在商会街旧址翻建新楼;1993年1月,川沙撤县建立新区,正式更名为浦东新区川沙文化馆。1996年7月,文化馆在另地建造新大楼,1998年1月竣工,5月对外开放。
现馆址位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川路607号,五层建筑,总面积4300多平方米。专设排练厅、展览厅、多功能厅、电子游艺室、弹子房、舞厅、卡拉OK厅、网吧及艺术培训教室多间,拥有专业编制人员21名,其中副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9名,配备有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故事、创作、摄影、美术、书法和演出、辅导、展览等专业人才及全套专业设备。
川沙文化馆自建馆以来常年担负着组织与辅导群众文化活动,承办重大群众性的节庆演出、展览,组织群众文艺创作,培训各类艺术人才,收集整理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开展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和对外文化交流等一系列职能。
50年代,民间舞蹈《花篮灯舞》上京会演,获创作、演出优秀奖;60-70年代,浦东说书表演唱《养猪阿奶》、《卖鸡》,登上北京人民大会堂,获全国曲艺会演双优秀。80年代起,开展群众性的故事活动,蝉联上海市故事大赛“八连冠”,涌现出一批“故事王”“故事家”,被誉为“故事之乡”;90年代,美术、书法、摄影三支骨干力量,会集川沙文化馆,硕果累累,美术作品横渡重洋,享誉杉矶,缘结日本,屡屡举办个展和出版专集。进入20世纪,又以“沪剧沙龙”参加上海市擂台大赛屡夺“擂主”。很多专业人员多次获得全国和和上海市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群星奖”,上海“创新奖”和美国洛杉矶蒙特利市“艺术成就奖”等荣誉称号与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