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文学社,龙川一中创建于1913年,创建伊始学生便组织并成立了“川中文学社”,出版刊物“川中学生”,后更刊名为“雷雨”。龙川解放后,文学社刊物改名为“新川中”,直至“文革”后(1984年),为继承一中优良的文学创作的传统,在彭思翅老校长和谢锦坤副
校长的亲自倡导下,又组织了“川流文学社”。刊名为《川流》,1985年被评为中南五省的优秀文学社团。
简介
我们的川流文学
川流文学社,川流不息,源远流长。但众多文学社员对自己的社团仍不够了解。在此,我借期刊出版之机,特作简介:
人才辈出
在峥嵘岁月,川中学生在自办的刊物,宣传革命理论,唤醒不少爱国学生走上革命道路参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文学社团也出了不少知名人士。就文学方面说,萧殷(原名郑文生)是从川中走出社会的老前辈,他成为我国著名的作家和文艺评论家,建国初期,谢逢松和曾石滨成为知名的作家、书法家,六十年代出了个书法奇才陈嵘琚,八十年代成名的作家有曾仁松,刘浩华,九十年代成名的诗人有胡建雄,有在报社任编辑的骆汉平等。这些成名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去奋斗。
成绩斐然
前人创造的辉煌,给后人以鼓舞和力量,我们无愧于川中的学生,九无愧于时代所赋予的重任,九十年代以后,文学社的同学敢于走出校门,去领略文艺海洋的情韵,在艺海拾到了自己的贝壳,特别是1995年以后,不少学生能在国家级报刊上登载自己的文章,在省市和国家级的大赛中品尝到成功的甜果。近几年来有97届高三的黄年丰在《中学语文》发表了《风流中没有浮萍》,之后她的快速作文《爱我中华》又获得全省中学生快速作文大赛的三等奖;97届文学社长谢国华的散文《树根》被
长江文艺出版社编入了《当代新人优秀作品选》,他的议论文,《警钟长鸣!》获得河源市“大地杯”征大赛的一等奖和二等奖;刁栋林的议论文《还我乐园》获市级“大地杯”征文赛的二等奖;河源市举办的“我与交通安全”的征文大赛中,川流文学社全体社员参赛,获组织奖,社员邹智平的《梦断交通》和张赟的《伤疤的故事》包揽了全市一等奖。1996年10月,刁栋林参加省“康大杯”快速作文大赛,其散文《阳光下》得到十二个专家级评委一致赞赏,获全省二等奖,1996年11月,文学社员参加省市级“圣陶杯”征文大赛,送评的作品仅25篇,却有9人分别获省、市面上级的三等奖、二等奖和一等奖。
1997年的第三届“跨世纪杯”的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中,文学计推选156篇作品参赛,有11人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6个教师获得优秀指导奖。
1998年第四届“跨世纪杯”的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中,文学社组织全校学生参赛,送评作品达516篇。刁栋林的《牵挂》获全国大赛二等奖,其作品发表在专刊上,有黄丰光等4人获三等奖,有杨瑜等9人获优秀奖,学校被评为参赛的先进单位,授予优秀组织奖,有9个老师获得各和等奖的优秀指导奖。
我们还组织了第五届“跨世纪杯”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全校送评作品达602篇,有19个学生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学校被授于“组织奖”的锦旗一面,有9个老师获各等级的优秀指导奖。
在2004年,蓝观城的《在途中》获广东省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
我们还组织了“雨花杯”的全国中学生征文比赛,不少学生取得了复赛权,并获得了各项奖励。
1996-1997年,先后选送了谢国华、谢锶、刁栋林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中国少年作家班”,成为其届学员。谢锶小小说《暧雨》、刁栋林的诗歌《梦江南》均在作协期刊《中国少年作家》上登载,他们的作品还编入各类单开本,发售全国,其中谢锶被评为1998年的优秀学员。
1996年至今,我校文学社学生在河源市二大报上发表的文章达300多篇。
2007年,经过全体指导老师和社委,以及各社员的努力。川流文学社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文学社”!
从上面的事实可以看出文学社社员确实有敢闯的精神,他们几年来所创出的
成绩,在河源市各重点中学是敢于媲美的。令人更可喜的是很多社员都善于体察生活中的小事,去发现写作的真谛,他们敢拿笔杆子,敢圆作家梦,他们追求着眼前的目标是——争取把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印字,充满信心跨进21世纪。
(本文选自骆南伟老师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