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中毒
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工业中毒,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冶金、机械、电子、化工、矿业、交通运输、建筑以及军事工业等,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使用或产生一些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或工业毒物,其种类很多,且经常几种毒物同时存在。这些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或超过规定高容许浓度时,可使长期接触这些毒物的人们中毒,严重时造成死亡。
临床表现
工业中毒的临床表现随毒物的毒性特点而不同。主要有神经精神病变及呼吸、血液、消化、循环、泌尿、骨骼、内分泌等系统的病变。某些化合物,如氯化烯、氯丁二烯及某些多环芳烃和芳香胺类物质,具有致癌或致畸作用,直接影响工人或其下一代的健康。
潜伏期一般较短,最短2~3小时,长者可达3~4天不等,多为10小时左右。起病急骤,腹痛、 腹泻 、呕吐、畏寒及发热。腹痛多为上腹部,脐周部位呈阵发性腹痛,腹泻每日5~6次,多达20多次。大便多呈黄水样或黄糊便,有时也呈洗肉水样血水便,部分有浓血样或粘液样便,与细菌性 痢疾 有区别的是很少有里急后重或有也不明显。由于吐泻,常有脱水现象,重度脱水可伴有声音嘶哑和肌痉挛,少数病人出现意识不清,面色苍白或发绀以及发生 休克 。临床类型多样,可呈典型的胃 肠炎 型、菌痢型、中毒休克型等。 本病病程1~6日不等,一般预后较好。
诊断
本病流行季节7~9月份,根据进食可疑食品(腌渍品、海产品),集体发病,潜伏期短,起病急,发热,腹痛,较其他肠道传染病病情严重,明显失水及腹泻呈血水样便等特点,对可疑食品进行培养,有条件可做细菌分离检验。
预防
为防止工业中毒发生,可采取如下措施:①改革工艺技术,提高生产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密闭程度和生产场所的通风,严格防止跑、冒、滴、漏的现象。②采用防护器材,如在毒物浓度比较高的特殊环境中,可使用防毒面具等。③对工厂加强卫生监督,对工人进行安全操作教育,严防意外事故发生。④从事接触工业毒物作业的工人要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就业禁忌症及毒物吸收状态,根据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⑤对于毒物作业工人,提供保健膳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保护易受毒物损害的器官。
名称
工业中毒(industry,poisoning in)气体中毒,液体中毒和固体粉末中毒,中毒也分急性和慢性的,毒性也分6个级别(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和无毒) 。副溶血性弧菌(嗜盐性)广泛生存在近岸海水中,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中。本病在沿海常多见,不过由于人们生活提高,交通方面,目前,在内陆各大城市也成为一种很常见的食物 中毒 。 病原体为一种嗜盐性细菌,主要在夏秋季流行,多因进食被污染的海产品,最常见为带鱼、螃蟹、墨鱼等,其次为被污染的蛋品、肉类、蔬菜、腌制品等引起中毒。本病的发病机理一般认为是随食物摄入大量活菌引起感染性中毒,内毒素在发病中起次要作用,也有人认为该菌可能产生一种肠毒素所致。
危害
有些工业毒物,不仅对作业人员本人有影响,还能影响其子代健康。工业毒物常以烟、尘、雾、气体或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生产场所的空气中,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引起的中毒较为多见,其次是经皮肤引起者。有些毒物,如三硝基甲苯、农药等,主要经皮肤吸收。生产条件下,经消化道引起的中毒较少,一般是由于意外事故如经口吸入或用被污染手拿取食物和吸烟造成的。毒物进入人体后,随血液或淋巴分布到全身,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引起全身中毒。工业中毒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中毒3种。毒物一次大剂量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长期小剂量的毒物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是指较短时间内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一般情况下,常见的工业中毒多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如氯气中毒)往往是由于意外事故所引起的。
职业病
工业中毒一般属于法定职业病。病人享受有关劳保待遇,诊断时应结合职业史、病史、临床检查、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要做好鉴别诊断。其治疗方法可大致分为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有些毒物中毒机理明确,并有特效的排毒或解毒药物,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有些中毒缺少特效疗法,则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对于急性中毒,首先要注意做好急救处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0 12:11
目录
概述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