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工业系统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具体应用的学科。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其内容包括管理心理学、
劳动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
人事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等。工业心理学除了研究人际关系、人机关系、人与工作环境关系外,还需要研究劳动作业的内容、方式、方法与人的工作效能的关系问题。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场所中人的行为研究的一门学科,从而获得有关人在工作中行为的原因和方式的理解,并应用于工业中人之行为问题的解决,更好地满足雇主和雇员的需要。
雨果·闵斯特伯格(HugoMunsterberg,1863-1916)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尊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他出生于德国,师从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Wundt)。闵斯特伯格在
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中受到了正统的学术教育和训练,于1885年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后来他移居美国,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James)的邀请来到
哈佛大学。1892年,闵斯特伯格受聘于哈佛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并担任主任。在那里,他应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大量的问题,包括知觉和注意等方面的问题。闵斯特伯格对用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研究实际的工业中的问题十分感兴趣,于是他的心理学实验室就成为了工业心理学活动的基地,成为后来的工业心理学运动的奠基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闵斯特伯格因效忠自己的祖国而作为支持战争的非正义方的德国,因此他受到了别人的排斥,导致精神抑郁,于1916年去世。当时人们评价他的去世造成了工业心理学上的空白。
工业心理学是20世纪初诞生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雨果·闵斯特伯格在1910至1914年间发表的《心理学与经济生活》、《工业效率心理学》等书第一次提出了心理学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可能与方法,强调了心理学对提高生产效率的意义,规划出了工业心理学的大致轮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的研究推广到一般工业生产领域。英国创办了工业心理研究所。到1916年,德国的一些大学纷纷成立应用心理学研究机构。一些大企业如西门子灯泡厂都有了自己的工业心理研究机构。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泰勒在《心理卫生》刊物上,发表题为《工业心理的成就》的文章,总结了工业心理学的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心理学著作大量出版,比较著名的有范·哈勒·吉尔默的《工业心理学》,维泰里斯的《工业动机和精神》,布赖克的《工业安全》,海尔里奇的《工业事故的防止》等。
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工业和管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