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水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用水及厂区内职工生活用水的总称。生产用水主要用途是:①原料用水,直接作为原料或作为原料一部分而使用的水;②产品处理用水;③锅炉用水;④冷却用水等。其中冷却用水在工业用水中一般占60%~70%。工业用水量虽较大,但实际消耗量并不多,一般耗水量约为其总用水量的0.5%~10%,即有90%以上的水量使用后经适当处理仍可以重复利用。
水源
工业用水从资源角度看有常规水资源和非常规水资源。
常规水资源
各地企业处址不同,有的是依湖而设;有的是临江而建;有的是傍泉而立;还有的是靠海而置。所以它们所采用的水源也各不相同。如南方一些城市的企业大多采用河水、湖水等地表水;沿海城市的一些企业海水用量比较大;而北方的一些企业则大量采用泉水、井水等地下水。还有一些城市,在工业用水中采用了一部分污水,所以污水也可用作工业用水的水源。因此,凡是能为工业生产提供水量的源泉都是工业用水的水源。
(2)自来水供水、自备水供水都是工业用水的供水方式
由于大部分工业企业都集中在城市,工业供水系统与城市生活供水系统成为城市的主要供水系统。城市供水系统大多采用自来水的供水方式,所以自来水供水是工业用水的主要供水方式。
非常规水资源
(1)海水、苦咸水。这些过去人们未曾开发使用的水资源,近年来由于常规水资源的缺乏,和用水量的增长,一些临海和缺水的地方,逐步开始使用了非常规水资源,使非常规水资源逐步在工业用水中替代常规水资源,在生产中发挥了作用,如天津、青岛等地都相继采用了海水资源。
(2)污水资源。在水资源危机频频出现的情况下,一些内陆城市,逐步认识到排水就是潜力,污水也是资源,是一种非常规的水资源,并逐步地在各地使用或扩大使用,如北京、天津、太原等城市都广泛地利用,由城市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中水用到工业生产的某些部门,在工业生产中发挥出具大的作用。
范围
(1)生产用水,辅助用水,附属用水都是工业用水
在工业生产中,有三种不同的生产职能,由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担负。对于直接担负工业产品生产的各工序或机构、部门叫生产车间或生产部门;为生产部门服务的车间、机构、部门,如动力、仪表、机修、锅炉等单位就叫做辅助生产部门;为企业生产或职工服务的其他部门、机构,就叫做附属部门,如食堂、澡堂、供销、机关等。
生产部门的用水叫生产用水,辅助部门的用水叫辅助生产用水,附属部门的用水叫做附属生产用水。不管是生产用水、辅助生产用水,还是附属生产用水,都是直接参与生产或为生产服务的,都属工业用水,是工业用水中不同的三个部分。
在工业用水中,生产用水的比重最大,约占企业用水的60%~65%以上;辅助生产用水约占30%;附属生产用水较小,约占5%~10%。
(2)宿舍、医院、学校、托儿所、俱乐部等用水不在工业用水之内
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用水,如宿舍的居民用水,医院的用水,学校、托儿所等机构的用水不属工业用水。对于它们的管理也不属工业用水管理。这些部门用水水费,有时虽然也由企业支付,但是它不能计人工业成本。
(3)企业的基建用水
近年来企业基建项目普遍增多,基建用水量也逐年增加。但是基建用水不属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用水,它的大小也与企业生产无关,不可列人企业的正常用水范围。
(4)外供水
外供水是企业转供给其他单位的,也可能是其他工业企业,但它已被其他工业企业列为取水量,而不能算作是转供者的使用水量。
特征
1.用水量大
我国城镇的工业取水量占全国总取水量的20%,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工业数量的大幅增长,水资源供需将逐渐加大。
2.大量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我国城镇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总排水量的49%,由于绝大多数有毒有害物质随工业废水排入水体,导致部分水源被迫弃用,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3.工业用水效率总体水平较低
我国小城镇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同时又存在严重浪费的现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52%。国内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的差距也较大。重复利用率最高达97%,而最低的只有2.4%,不少乡镇企业供水管道和用水设备“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地下水取水量逐年上升,浪费和漏失的水量高于取水量的15%。
4.工业用水相对集中
我国城镇工业用水主要集中在纺织、石油化工、造纸、冶金等行业,其取水量约占工业取水量的45%。小城镇的工业节水应实行用水总量控制,而且应与水环境治理、改善和保护的要求相配合,同时,考虑乡镇企业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水平升级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分类
现代工业用水系统庞大,用水环节多,工矿企业不但要大量用水,而且对供水水源、
水压、
水质、水温等有一定的要求。
(一)按用水的作用分类
1.生产用水
直接用于工业生产的水,称为生产用水。生产用水包括
冷却水、
工艺用水、锅炉用水。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保证生产设备能在正常温度下工作,用来吸收或转移生产设备的多余热量,所使用的冷却水(此冷却用水与被冷却介质之间由热交换器壁或设备隔开),称为间接冷却水。
3.工艺用水
在工业生产中,用来制造、加工产品以及与制造、加工工艺过程有关的这部分用水,称为
工艺用水。工艺用水中包括产品用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和其他工艺用水。
4.锅炉用水
为工艺或采暖、发电需要产汽的锅炉用水及锅炉水处理用水,统称为锅炉用水。锅炉用水包括锅炉给水、锅炉水处理用水。
5.生活用水
厂区和车间内职工生活用水及其他用途的杂用水,统称为
生活用水。
(二)按用水的过程分类
1.总用水
总用水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用的全部水量,包括空调、冷却、工艺用水和其他用水。在一定设备条件和生产工艺水平下,其总用水量基本是一个定值,可以通过测试计算确定。
2.取用水
取用水(或称补充水)是指工矿企业取自不同
水源(江河水、湖泊水或水库水、地下水、自来水或海水等)的总取水量。
3.排放水
排放水是指经过工矿企业使用后,向外排放的水量。
4.耗用水
耗用水是指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耗掉的水量,包括蒸发、渗漏、工艺消耗和生活消耗的水量。
5.重复用水
重复用水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二次以上的用水量。重复用水量包括循环用水水量和二次以上的用水量。
(三)按水源类型分类
工业生产过程所用全部淡水(或包括部分海水)的引取来源,称为工业用水水源。
1.地表水
地表水包括陆地表面形成的径流及地表贮存的水(如江、河、湖、水库水等)。
2.地下水
地下水包括地下径流或埋藏于地下的,经过提取可被利用的淡水(如潜水、承压水、岩溶水、裂隙水等)。
3.自来水
4.海水
沿海城市的一些工业用做冷却水水源或为其他目的所取的那部分海水(注:城市污水回用水与海水是水源的一部分,但目前对这两种水暂不考核,不计在取水量之内,只注明使用水量以作参考)。
5.城市污水回用水
经过处理达到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又回用到工业生产上来的那部分城市污水,称为城市污水回用水。
6.其他水
有些企业根据本身的特定条件使用上述各种水以外的水作为取水水源,称为其他水。
节水途径
工业节水的基本途径,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1.加强企业用水管理
通过开源与节流并举,加强企业用水管理。开源指通过利用海水、大气冷源、人工制冷、一水多用等,以减少水的损失或冷却水量,提高用水效率。节流是指通过强化企业用水管理,企业建立专门的用水管理机构和用水管理制度,实行节水责任制,考核落实到生产班组,并进行必要的奖惩,达到杜绝浪费、节约用水的目的。
2.通过工艺改革以节约用水
实行清洁生产战略,改变生产工艺或采用节水以至无水生产工艺,合理进行工业或生产布局,以减少工业生产对水的需求。通过生产工艺的改革实行节约用水,减少排放或污染才是根本措施。
3.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改变生产用水方式(如改用直流水为循环用水),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及回用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通常可在生产工艺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因而是工业节水的主要途径。
统计数据
2021年,中国全年工业用水增长2.0%。
2023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22年水资源总量26634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99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其中,工业用水下降7.7%。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全年水资源总量24780亿立方米。总用水量5907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5%,其中,工业用水增长0.2%。
2024年6月,水利部发布的202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06.5亿m3。其中,工业用水为970.2亿m3(其中火核电直流冷却水490.0亿m3),占用水总量的16.4%。与2022年相比,用水总量减少91.7亿m3,其中工业用水量增加1.8亿m3。
2024年10月,海委正式发布了《2023年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公报显示,2023年,海河流域供用水总量为372.4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为39.36亿立方米;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供用水总量为4.17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量为0.47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