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主动”一词是指:“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它是内在动力的外在表现。因此,工作主动性是指职工根据一定的岗位要求和工作要求,在主体意识的积极支配下进行的活动。
形成原因
1、信仰推动。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思想或主义极度推崇和信服。信仰推动具有坚定性。
2、思想意识推动。思想意识推动具有很强的自觉性,自觉源于清醒。思想意识推动的第一层次是政治素养推动,即基于政治理论素养、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形成的推动;第二层次是道德推动,即通过道德品格、道德荣誉感、道德判断等来实现的推动。政治素养和道德都具有阶级性。
3、惯性推动。惯性推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通过单位长期形成的工作氛围和个人的工作习惯来推动和维持。惯性推动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情况。
4、外因激励内因形成的推动。
1.正向激励推动。
A、肯定:一般在一对一的场合进行。
B、表扬:在一定范围内实施,一般在一对多的场合进行。
C、精神奖励:在较大的范围内实施,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影响力。
D、物质奖励: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一定的规定来实施。
E、职位交流和职务提升:根据职工的德、才、学、识状况,根据其德、能、勤、绩表现,给予职工更大的展示和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同时获得相应的工作条件。
2.负向激励推动。
A、否定:一般在一对一的场合进行。
B、批评:在一定范围内实施,一般在一对多的场合进行。
C、通报批评:在较大的范围内实施,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影响力,对职工的社会形象有较大冲击。
D、经济处罚: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一定的规定来实施。
E、职位交流和撤(降)职;根据职工的德、才、学、识状况,根据其德、能、勤、绩表现,给予职工恰当的、与其聪明才智相适应的舞台。这样的调整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干部的提醒和保护。
激励推动比较容易形成制度性规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一般特征
1、有预见性。能够超前思考工作,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特点,提前做好工作准备。
2、及时和准确。对领导安排的工作,能够按时完成且工作程序规范、工作质量良好。
3、团结协作。在科室之间、科室内部能够做好协作工作。
4、坚持工作创新。在理论上、实践上有思考,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上有探索,并做出一定的工作成绩。
表现
1、领导说一点,他才做一点。在工作中,领导说到的,他才去做;领导没有说到的,他就不做。做工作只满足于不被批评,没有按照岗位职责去思考、去推进工作。
2、“只唯上、只唯书、不唯实”。在工作中,只讲对领导的服从或者只讲教条,不讲独立思考。于是,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对领导做出的工作安排不思考,不能、不愿提出合理化建议,只是予以执行。事毕后,陶醉于自己良好的执行能力,为自己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而沾沾自喜,不思考因为方向错误可能形成的南辕北辙的问题,没有把自己在学习中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信息全部运用到工作中去。
3、不敢于、不善于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习惯于承担轻松、程序化的工作。表面上看,这是自信心和工作态度的问题,但从深层次上看,却是知识、经验积累不够的问题。
4、不能在工作中做到分工合作。工作中需要分工,也离不开合作,分工合作是经常出现的一种工作状态。究其原因,首先是合作意识的问题。这是习惯问题,更是认识问题。其次是合作能力的问题。这仍然是知识、经验积累不足造成的。
提升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通过学习,塑造职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学习,使职工认识到工作主动性对事业、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引导职工发现、发掘工作中的价值点,个人的闪光点,增强职工工作主动性;通过学习,培养职工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和能力。
2、创建环境,增强氛围。一是导向要正确,要形成积极主动者被肯定、受重视的良好导向,引导职工以积极主动为荣。二是是关怀要到位,要从多角度多层次重视职工的各类需求。三是激励要得法,要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四是要加强文化建设,重视集体荣誉感的培育。
3、有序竞赛,激发活力。要开展一定的竞赛活动,保持适当、有序的竞争态势,形成优胜劣态、能上能下的工作氛围,激发团队活力。
4、放手放胆,适度授权。要把事业的发展与职工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敢于放手放胆地安排职工独立开展工作,把收和放恰当的结合起来。
5、建章立制,点面结合。制度的优点在于稳定、规范,缺点在于制度的运行是有成本的。因此,制度建设既是必要又是不宜过于繁琐的,可以通过开展单项活动进行穿插来实现点面结合,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可行方式。